日前,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接受日本《东洋经济周刊》专访时,对鸿海与夏普的合作首次公开表态,并着重强调:“当时鸿海与夏普谈合作,是夏普诓骗了我。”那么,夏普到底骗了郭台铭什么呢?
2012年3月,夏普宣布将向鸿海出售约10%的股份,以获取该集团670亿日元(约合44亿元人民币)的增资——这将使得鸿海成为夏普的第一大股东。而此后不久的4月份,受到夏普巨亏和10代液晶面板线巨额的即将到期的债务风险影响,夏普股价暴跌至190日元,鸿海自然不愿以每股550日元的高价入股。
夏普剧烈的股价波动,导致此前的鸿海收购协议面临巨额账面亏损。这被认为是郭台铭所谓被夏普骗了的开始。
对此,业界的主要疑问是:鸿海确定夏普10%的股份、670亿的依据是什么?鸿海不知道夏普11年糟糕的财务状况吗?鸿海不清楚夏普10代线是成本最高的液晶面板线吗?鸿海不知道夏普10代线建设过程中巨额的成本和极高的借款比例吗?
对此,郭台铭最新的采访中声称自己“有录音”可以证明,夏普“町田百分之百说了,可以用市值购买,如果我所言不实,夏普大可告我”。——这也就是说当时“10%的股份、670亿”的两个数字,只有前一个是固定的,后一个是按市值浮动的。如果此项为真,那么“按市值购买”,鸿海就不会有账面浮亏。但是,此后的发展证明“用市值购买”的说法并没有成行。
在于鸿海的交易遇阻之后,夏普接受了高通和三星的资金。其中,三星2013年的3月宣布正式投资1.1亿美元,获取夏普3%的股份——三星应被视为鸿海的关键竞争对手之一。
但是,笔者认为以上这些只是“郭台铭能够说出的被骗内容”。在夏普问题上,郭台铭至少还有以下这一处“心不甘”。
鸿海与夏普的合作,最终变成鸿海只是获得了夏普10代线的一半权益,当然也对应着一半的销售任务。这条10代线虽然号称技术世代最高,但是目前却没有真正独到的产品,反而是全球成本最高的面板线:尤其是,因为全球只有如此一条10代线,其生产过程中的很多耗材、原料、设备基本都是独供、定制的。这一点几乎决定了夏普10代线“永远”不可能具有成本优势。获得夏普10代线一半的权益的鸿海,实际上是背上了10代线的包袱。更为重要的是,10代线所需的特供设备和原材料基本是日系厂商供应,同时这条线对夏普整个液晶面板事业体系拥有依赖,所以鸿海几乎没有太多的管理话语权——鸿海做的最多的就是采购50%的10代线面板,其中主要是60寸产品,成本普遍高于其他面板厂的产品。
事实上,与夏普的合作,鸿海最终不仅没有获得一开始设想的深度联合、强强联合,反而变成了鸿海帮助夏普背了10代线50%的包袱、并在夏普最需要钱的时候为夏普投了资。在这场合作中,郭台铭几乎都是付出,唯一得到的10代线面板资源,还是“竞争弱势产品”,是包袱资源。
目前,郭台铭公开抖落夏普的不是,基本是犯了国际商务活动的大忌。虽然郭台铭在台湾岛内素有大嘴之称,但是在商业活动、国际合作的细节上如此数落对方也是首次。尤其是联系到鸿海旗下的面板厂群创的前身奇美一直与夏普有着紧密的业务往来、技术合作。郭台铭的此次态度更是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