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乐视TV高级副总裁彭钢代表乐视TV宣布,S40 Air将降为999元;S50 Air也定为1999元,业界惊呼“电视免费时代即将来临”,“乐视低价不可战胜”。但是,在笔者看来,乐视此举就是一个“大忽悠”。
乐视忽悠一:乐视的电视销售都会捆绑1-2年的付费内容,这些内容的开销是不可以讨价还价的。例如,乐视S40 Air将降为999元,就至少要有980元的24个月服务费。实际消费花费接近2000元,这是目前39寸液晶电视市场低价的折中点——类似价格的产品各大品牌都有,甚至更便宜。
乐视忽悠二:乐视彩电目前销量依然有限,只有海信、创维等品牌的一个零头。因此,即便乐视真的降价很厉害,其成本亏空也会在可承受范围内!因为即便所有消费者都要买乐视的电视,但是乐视的配送、服务体系却支撑不了。乐视会告诉你“体系正在建设”——等到乐视能支持全国优良服务的时候,39寸电视成本早已经下降到,乐视不会因此赔钱的水平。例如3年前,32寸液晶的价格还在2000元以上,现在基本都在1200元上下,最低999元还有得赚。预计两三年后,乐视销量真正上规模的时候,39寸液晶的最低成本价格,真的会只有999元了——这就是半导体显示行业的价格曲线规律。
乐视忽悠三:硬件免费,内容来补,电视产品根本不具有这样的基础。中移动为何能推出免费手机呢?因为他的网络服务是必不可少的消费。但是,电视行业的视频内容,没有哪个供应商敢说自己是必不可少的:CCTV也不敢!国家文化产业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市场化、以自由的竞争和自由市场资源配置为主体,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就决定了,优秀内容供应商至少会有好几家,而不是一个两个(不会是类似于电信业的垄断),内容只能是硬件的增值方式,而不可能出现“手机圈”那种硬件免费,内容来补的格局——实际上,即便网络服务为必须品的手机行业,这种“硬件免费,内容来补”的产品也是极少部分。
乐视忽悠四:乐视的目的不是让利为民,你看他不是收了近一千块的服务费吗?实际上,现在网络视频付费模式前景依然不清晰,占据主体的还是广告模式。乐视加收服务费的方式,可以认为是乐视的成本:内容和硬件成本,以另一种名目摊派而已,还提不上什么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乐视之所以频频低价,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吸引消费注意力,提升“销量”——乐视压低硬件成本,那么就必须具有销量优势才有采购话语权。富士康第一年可能因为概念,而觉得乐视有前途,因此允许小批量产品价格压得很低,甚至亏损(尤其是在上游面板行业处于盈利紧张的状态时);但是,第二年、第三年,如果乐视销量上不去,乐视的概念吸引力就没有了(加上现在面板业盈利走高,可谓火上浇油)。所以,乐视必须想方法,抓份额、拉销量。因此就有了这个华而不实的降价。
乐视忽悠五:消费者得利多少呢?乐视39寸不足两千,这样的价格硬件不会赔钱——这是现在的主流产品价格之一。但是,乐视为此多支付了一些“内容成本”:对此需要有如此认识。首先,即便没有乐视电视,乐视还是需要去和其他平台抢夺内容;其次,即便没有乐视电视,乐视还是会推出付费内容服务;其三,乐视内容服务对于消费者不是必须性的,花了钱的消费者能看多少,服务到期后会不会续费都是问题;其四,乐视内容服务形不成“垄断优势”,也就是说无论消费者接不接受这些付费内容,消费者都还需要“欣赏其它平台”的内容节目;其五,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是,消费者即便不欣赏任何乐视平台的节目、不接受他的付费内容、内容捆绑的电视,依然有很多个优秀的内容平台的免费节目可以欣赏——这些平台所拥有的独特的、乐视不具有的内容的总量,要比乐视具有的独特内容多很多。因此,消费者额外获得的24个月付费内容的含金量很有限——至少目前是如此,如果有朝一日乐视真的成为行业霸主,则另当别论。
综上所述,业界对乐视的超低价不需要“大吃一惊”,也不需要“为之震撼”。乐视这波价格流,只不过是“营销炒作”,就如同小米电视2的推迟上市(小米电视2真的遇到需要推迟上市的重大问题了吗?——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此更多的是阴谋论的猜测)的饥渴营销一样。更为重要的是,乐视此举也不具有改变产业趋势和规则的战略意义,更不具有什么“狼来了”的威胁。——传统彩电业者,除了在战术上展开针对性营销战外,在战略上不需要为此大动干戈。
(对了,乐视此举多多少少也有狙击小米的意思。论品牌号召力,相比乐视,小米才是真正的狼。而且,2014年的情形和2013年已经大不相同:2013年,乐视小米PK,是共同开拓互联网电视概念,因为那个时候“两颗种子刚刚发芽,需要抱团取暖,共同做大互联网概念”;但是2014年乐视小米PK就是互相抢夺互联网电视市场,因为这个时候“两颗种子已经长成幼苗,是到了争夺水分和土壤的时候了”。这就像一家的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是好哥们,长大了就要分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