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彩电相比,音响的历史无疑更长久:1925年10月2日电视的原型在欧洲诞生,1939年第一台黑白商业产品出现。而在此之前,如果把1857年 法国发明家斯科特(Scott)发明的声音波振记录仪视为现代音响技术的原型,并将1877年爱迪生留声机的发明作为商业化的标志,音响比彩电要早77年出现。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放音产品的音响,其核心的产品形态“喇叭”(由磁铁、线圈、振动膜、共鸣腔等主要部件组成)的基本技术,150余年来基本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彩电技术却从CRT、背投、等离子、液晶直到OLED一步一步的走来,创造了数次全新技术的革命。
面对古老的音响行业,虽然人们都清楚“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但是消费市场对音响的热情却早已经“大不如以前”。直到最近,一个彩电新手,小米,再次带给市场一个关于音响和彩电关系的“新答案”:这就是平板音响。
2014年5月,小米发布了新一代小米平板电视产品。和业界主流的彩电产品不同,小米的电视机要配备独立的音响产品。对此,小米对自己的电视也有了一个新的诠释“年轻人的第一套家庭影院”。
49英寸超高清4K小米电视2,配备6只全频扬声器、2只高音扬声器的主音响,并拥有8英寸无线低音炮产品。这套系统,看起来更像PC界普遍拥有的“多媒体音响”产品。只不过,小米的产品设计更加贴近电视机的造型,追求与平板电视一致使用的视觉美学。
由于配备了这套所谓的“家庭影院”系统,小米电视2的价格也飙升到了3999元。这对于一向强调成本定价、低价高配策略的小米而言,算是一种新的突破:因为,此前从没有哪个电视品牌将高配的独立音响,作为提升产品单价的依据。实际上,小米电视2,与其说是突出传统的低价,还不如说是更突出影音效果的“高配”概念。
小米电视2是与众不同的产品,他几乎颠覆了传统电视在音响设计上的理念:传统产品,自彩电诞生以来,就以“一体化”设计为主流。虽然市场上不缺乏影院套装音响,惠威这种专注音响产品的企业,但是那些只是高端玩家的奢侈品。在主流价位的产品上,在主流市场,强调采用分体式的设计、音响和电视显示分别独立,小米是第一次。
对于这种卧式长条形主音响,外加低音炮的外置音响,现在业界也有一个新名字:“平板音响”。这个名字的出现,主要是强调这类产品是为了配合平板电视产品而设计制造的。
在小米之前,创维、三星、LG、索尼、松下等传统彩电大厂,漫步者这类PC多媒体音响厂商,奔腾等小家电厂商,先锋等家庭影院音响企业也都曾推出过一两款“平板音响”。不过,这些产品,都没有和彩电形成“配对搭配”关系。消费市场、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和理解更是少之又少。
而现在,凭借小米广泛的影响力,数千万计的粉丝团,彩电和平板音响的结合,正在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主流概念”和主流“应用模式”。小米电视2 自然不是平板音响的创造者,但是却是这个新产品类型的“首个成功推动者”!
从产品形态和应用模式上,小米电视2有其独特的创新:但是,消费者真的需要平板音响吗?——至少表面看来,一体化的音响彩电设计,应用更为简洁!
笔者的答案是,彩电市场对平板音响的需求是必然的,而且正处于爆发的前夜。这主要是由彩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音响技术的停滞状态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现代彩电产品,无论是液晶还是未来的OLED都在追求超薄和超大。更薄的产品可以壁挂使用;更大的显示画面,视觉效果才能更震撼和真实。不过,消费者不仅对视觉效果有追求,对听觉效果也有追求:在视听体验的整体应用中,声音的重要性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在满足消费者的听觉效果上,现代彩电却出现了困境:液晶和OELD显示设备的核心发展趋势之一是超薄。尤其是OLED技术,未来要实现柔性化,产品厚度会在数厘米上下,甚至更薄。对于这样的体积的电视机,内部难以配备高档的音响设备。因为音响的核心是喇叭,好的喇叭需要一个优秀设计的共鸣腔(比如号角式的喇叭),这个共鸣腔需要具有一定的纵深,才能满足“还原优秀声音”的使用需求。
据笔者的观察,当平板电视音响部分的厚度在5厘米以下的时候,根本不能保障内置音响的声音效果。即便是电视机的厚度扩张到10厘米左右,其音响效果也会“非常有限”。对于听听新闻,这样的喇叭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电影大片、流行歌曲MV、音乐剧、昆曲或者歌剧节目,那么现在的电视内置音响将是灾难性的设备。
实际上,从CRT电视背投电视,进入到目前的平板液晶电视和未来的OLED电视时代,显示画面的效果进步巨大,但是内置音响的效果却显著下降了。这是显示技术不断进步,而音响技术却鲜有大的改观的“创新差距”,造成的必然结果。
而随着未来电视机的厚度向更薄发展,向5厘米以下,一二厘米的柔性产品发展,电视机内部还适不适合集成音响已经是一个产业问题。如果音响技术没有足够的进步,那么为了保障基本的视听效果,小米电视2这样独立的音响设计就会成为必然。
独立音响设计,是彩电追求越来越薄的体型的必然结果。对于这一点彩电大厂早有认识。因此,三星、LG、索尼、松下等国际巨头才会推出所谓的“平板音响”——一个卧式矩形主音响+一个低音炮的“平板彩电特制伴侣产品”。而小米,现在将这种产品变成了自由品牌下的“唯一选择”。这种市场产品变化,可谓正逢其时。
小米电视2的价格是3999元,运输配送150元,安装还需要小一百元——这个价格对于市面上大多数49寸液晶电视而言,并不算低价。这似乎和小米一贯强调的“成本定价”互联网规律不相符合。那么,小米电视2价格高起,尤其是较一代产品2999元的价格涨幅不小的原因何在呢?
据笔者观察,小米电视2“涨价”的原因主要在两个部分,第一是采用的铝合金后板,这个肯定会增加成本;第二个,也是最主要的涨价原因,则在其独立配置的“平板音响”产品上。目前,市场三星、索尼等大品牌的平板音响套装多数在一千多元、两三千元的价位,即便是小品牌的廉价产品,也难以下降到500元以下。
小米独立的平板音响采用六个全频喇叭、两个高音喇叭、一个重低音喇叭的8+1配置,应当算入门音响中的“高配”了。小米官网提供声学曲线对比的产品:三星hw-f551平板音响的市场报价高达2500元以上。笔者认为,小米电视2的所谓 “高配”,更多的体现在对现代平板电视越来越薄背景下,音响功能越来越差状况的逆势调整上。
小米电视2通过独立音响设计,实现了:1.改善现代平板彩电音效越来越差的体验感;2.创造产品应用和营销过程中崭新的价值点和体验差异;3.提升和改善彩电产品单价越来越低、行业利润越来越低的“恶性循环”三个目的。这三个方面的价值,笔者认为,对于彩电产业具有整体性的示范意义和学习价值。
首先,彩电越来越薄,与音响设备往往需要大的共鸣腔的技术原理产生冲突;好的彩电无法内置好的、档次相当的音响,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体验效果。这种状况需要小米电视2这样的产品来改善。
第二,彩电行业常年处于微盈利状态,整机平均净利润只有1-3%。彩电大佬,全球第一的三星、全球第二的LG、民族品牌全球销量最高的TCL其主要利润,不是来自于彩电整机,而是自身控制的上游显示面板。单纯彩电整机企业,频频在亏损线上挣扎。即便是索尼这样的枭雄,也难免在过去15年时间内,彩电业务多一半时间连续亏损。而采用更高品质配置的独立音响产品组合,可以为彩电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
第三,全球彩电市场的核心成本是什么?新型LCD和OLED电视的核心成本是面板。即便计算了智能技术的出现,彩电产品对智能技术的需求的增加,半导体芯片提升了彩电产品整体附加值,并降低了面板在整体成本中的比例,也不能改善彩电企业的产品成本控制力:因为智能芯片、计算和存储IC,依然不是彩电产业的技术和产品,而是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和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占据彩电大头成本的面板、LED光源、各种半导体IC,一直,而且未来很长时间还会处于降价通道之中。如果这个时候,彩电市场充分引进彩电企业可以掌控和自主研发新品的音响技术(音响技术是一门古老的产品技术,大众产品的技术门槛比较低)则可以改善彩电企业的“成本在外”、受制于人,以及彩电终端产品均价持续下滑的不利局面。
综上所述,小米彩电2特殊的独立音响设计,一定意义上是在为整个彩电产业的未来实践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拓展平板电视和平板音响搭配这种组合应用模式,彩电行业既可以在超薄这个显示产品核心技术方向上大步前进,又可以创造更多的行业价值点。
据笔者观察,多数家庭音响产品的净利润率都在彩电产品的十倍以上,甚至更高。但是,家庭音响产品的市场规模却一直不大、产品层次参差不齐、市场参与主体多种多样,处于行业发展的低水平阶段。但是,家庭影音娱乐必须的核心设备,显示设备的产业结构却非常成熟,彩电市场中主要品牌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规模较大。这种行业反差意味着彩电企业拥有在音响市场创造一番作为的“空间”条件。
更何况,现代家庭影音娱乐的核心产品是彩电:某种意义上,彩电企业掌握着家庭音响产品的“潜在市场和客户”。与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相配合,彩电企业大力推动“平板音响”、分体式彩电产品的应用,可谓天时地利都具备,只欠彩电行业自己的共识和行动。
小米电视2特殊的独立音响,不仅给小米的粉丝带来了“新玩具”、“新玩法”,更更应该给整个彩电产业带来“新的产品思维”和“新玩法”。如何撬动这个被称为“平板音响”的新市场,就如同15年前漫步者开始撬动一个叫做“PC多媒体音响”的市场一样,将是一次新的“客厅掘金”高潮。现在小米已经走出第一步,谁会是下一个觉悟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