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的坏点和液晶显示器、手机等使用液晶面板的产品一样,都是因为控制某个像素点亮度变化的晶体管实效导致的。我们知道,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是由半导体晶体管控制施加在液晶晶体的电压,来让液晶分子排列的状态发生变化,实现每个像素点的明暗变化。而当控制液晶分子旋转的晶体管失效后,就出现坏点。虽然坏点对于大屏幕电视来说,有点微不足道,但是在暗画面或者纯色画面时,怎么看着都会不爽。
从技术上讲,坏点是液晶面板上不可修复的像素。在每个液晶像素后面都由三个晶体管,对应着红、绿、蓝滤光片,其中任何一个晶体管出现毛病即短路都会使这个像素成为一个亮/坏点。而且,在每个液晶像素背后还集成一个单独驱动它的微型驱动管。假如红绿蓝三原色中有一种或者更多产生故障,则该像素就不能正常的改变颜色而会变成一个固定颜色的点,在某些背景色下就会明显的看得出来,这就是液晶的坏点。
由于以目前的技术和工艺,还不能保证每批生产出来的液晶屏完全没有坏点的产生,因此根据坏点的数目不同,面板还分为好几种等级。如ISO组织制定的液晶面板坏点的标准是:Class 1不允许有坏点;Class 2允许有3个以内坏点;Class 3允许有3个以上10个以内坏点;Class 4允许有10个以上坏点。
不过,面板生产厂商并不是严格按照ISO标准进行区分,而是以分为A+、A、B、C等型号。日本面板厂商的标称是3个坏点以内为A级,韩国是以5个以内为A级,而台湾标准则为8个以内为A级。当然,这根据生产工艺的 不断提高而改变,而非一成不变,这是在选购前所必需注意的。
此外,由于全球各地对坏点定义等级的标准不同,由于受液晶面板技术和制造工艺的不足成本限制,因此目前在业界,很多制造商们都默认一块面板的坏点如果少于3~6个的话就是合格产品,只有一些采用A+面板的产品才会做出零亮点或零坏点一类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