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尺寸液晶显示,或迎来发展春天
2010年到2014年,全球液晶显示产能依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尤其是我国大陆地区产能规模,几乎会在2014年底,实现三次翻番。如此巨大的液晶显示产能如何被消化呢?
一方面,全球彩电和PC行业正在经历一个低迷期。2012、2013、2014年,三个行业整体的“单元需求数量”处于微弱下滑通道。同时,手机产品和DC、DV等数码产品的消费增长也比较缓慢。在应用市场,这一时期,只有平板电脑为显示面板开拓了崭新的应用市场。这是对液晶面板行业不利的消息。
另一方面,虽然全球消费PC、TV、手机产品的数量变化不大,甚至个别负增长,但是人们对单一显示设备的显示性能,尤其是显示面积指标的追求却在增加:更大尺寸的电脑显示器、更大尺寸的电视机、更大屏幕的手机、更大屏幕的平板电脑等等,“换大屏”成为了过去数年间全球显示行业消耗新产能的“核心方式”。
“大型化”作为全球显示行业的根本方向,贯穿于从手机开始、到大型工程显示的整条产业链。
2013年,国际知名彩电和显示企业纷纷推出了70和80英寸的显示产品,使得该等级的产品价格下降超过一半。2014年春天,90英寸级别显示产品也在大量面世:LG推出了98英寸单屏4K显示器器LG98LS95A,三星亦是发布了95英寸单屏LED显示器ME95C,夏普则展出了90英寸大屏显示器PN-R903。
甚至,有消息表明京东方正在谋划一条新的高世代面板线,项目选址合肥,玻璃基板尺寸定位在等于、甚至大于夏普10代线的尺寸。该生产线如按计划落成,对于经济切割70寸以上级别产品将是一个好消息。实际上,08年三星也曾论证过11代线的建设——这样的生产线,可以制造150寸级别的液晶面板,但是当时由于超大尺寸液晶显示全球市场需求不足,改变为增加8.5代线的产能。这次京东方和合肥政府方面在2014年重提更高世代线规划,显然是对“超大尺寸液晶显示”发展机遇的一种肯定。
液晶显示向大型化发展,超大产品成为独立市场,这是目前液晶显示、彩电和商用工程显示市场已经达成共识的行业方向,也是短期内平板显示产业的一个关键发展方向。
理论研究认为,随着厂商推动大型液晶等超大显示产品市场发展的力度的增加,该类产品的高昂售价也必然下降。对于这方面,笔者也可以提供“间接”的证据!
TCL集团2013年年报显示,华星光电2013年销售液晶面板及模组产品2162.8万片,实现销售收入155.3亿元,盈利22.6亿元。京东方2013年度财务报告显示,该年度京东方实现营业总收入337.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5亿元。华星光电的主要产能为深圳一条8.5代线,全年投入玻璃基板超过150万片;京东方大尺寸产能,也是公司的主要产能来自于北京8.5代线,全年大尺寸玻璃基板投入超过120万片。
这些数据最终表明,围绕一片8.5代线这类大型玻璃基板,面板公司实现的销售额为1.2万元上下。而一块8.5代线基板对应于一台110英寸液晶显示产品。即便是,制造超大产品的成品率更低、后段模组占据的成本也更高、仓储,运输和安装费用也更高,一台110寸液晶显示产品的最终售价也可能控制在三四万以内——更何况,以上逐项成本也会随着销量规模的增长而下降。
以上这一假设实现的前提就是超大尺寸产品能“满产满销”。比如一条大产能的8.5代线,一年提供150万台110寸彩电面板。全球有几家企业制造这类产品,使其全球产能上升到500万台套。而这些产品都能销售掉,那么,显示行业从业企业就足以容忍10万、8万、5万,甚至更低的产品销售价格,并同时获得丰厚的利润。
但是,现实的境况是,110寸产品的销量还在以百台,而不是百万台为单位计算。这就使得,这类产品售价不得不落在100万元这样的“天文数字上”!
可喜的是,2004年标准的超大尺寸的45寸液晶电视已经从最初的5万元下降到了3000元档次;2006年18万元的60寸液晶电视现在下降到最低5000元的档次;70寸电视现在正在向万元区间挺紧,84寸产品的市场供应量经过2013年的发展,也已经大量增加;而2014年90英寸产品正在加快进入市场。
液晶面板企业,在高世代线切割小尺寸,这类“高产量”尝试成功之后,在4.5-8代线上,也推出了一块基板一张面板,这类虽然产量“不高”,但是产品尺寸却可以大型化、产品市场差异化的“产能”利用方式。
这些信息都会成为,判断超大尺寸液晶显示产品正在迎来发展春天,和价格雪崩潮的依据。笔者认为,未来三年内70-100英寸的液晶显示产品,将渴望在家用、商用、工程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