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电视行业想要保住自己客厅娱乐核心的地位,就必须要紧跟步伐,做出相应的改进。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现在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新品电视,不管档次高低,尺寸大小,都会统一的内置智能的操作系统,具备智能的功能。
但厂商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虽然他们可以将“智能”的元素和功能搭载到电视设备上,但消费者是否需要,又是否真的会使用这些功能呢?厂商们可能并不清楚。实际上部分厂商还是本着的都是“你有,所以我也必须要有”的原则在做事。毕竟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落后于人便是最大的成功。
好在这种智能的元素现在并不需要消费者买单,它更像“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消费者购买电视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依然是尺寸和面板这两大因素,其次还有品牌和价格。最后选择好了,如果电视还有不少的功能,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真正是冲着电视具备的智能功能而去购买的用户,毕竟还是少数。
这一情况也不难理解,现在用户购买电视,说到底还是有两点目的,收看电视节目和妆点房间。而随着智能手机,智能这些“第三屏”的不断普及,电视在收看节目上的作用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妆点房间的功能在某些时候甚至成为了电视的主要功能。
这种现象在年轻人当中更为普遍,他们家中的电视长期不会打开,就算打开也只是听一个声音,不让房间显得太过冷清。电视具体的内容,显示的效果其实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因素。电视的尺寸是否配合家中客厅的面积,电视的样式和外观是否符合家中家居的风格才是他们所关心的重点。可能电视厂商自己都美誉想到,自己的产品居然有一天会沦落到“装饰品”的地位。
这一点在现在看起来可能并不是十分严重,因为大部分的中老年人还是有看电视的习惯。电视任然是客厅娱乐的主题,但老一辈总会老去,厂商想要提前布局未来市场,就必须要关注年轻人群的消费者。他们才是未来消费的主力人群。
所以对于厂商来说,他们除了要将自己的电视设计得更时尚,更现代,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之外。还有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给年轻的用户一个打开电视的理由。单凭给电视内置一个智能操作系统,让电视成为一个放大版的平板电脑显然是不够的。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所以能够拉住年轻人的视线,究其根本还是在于他们能给用户以启发,并最终成功教育了用户,改变了他们的使用和生活习惯。人们“万万没想到”,手机居然还能这样用,并且感觉还不错。智能电视想要重新拉回人们的视线,需要注意的也就是这点。
最近长虹推出的“四看”CHiQ电视,百度推出的“云电视”,创维联合阿里巴巴推出的酷开电视便是这种“教育用户”理念的代表。它们的卖点和功能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核心指向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我们的电视可以这样用”,它们花了大力气在打广告,做宣传,甚至董事长都亲自上阵。目的就是想要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最终将他们拉回到客厅。
虽然现在看起来效果并不明显,但只要这一步路走对了,成功其实就并不遥远了。它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它可能是持续教育下,用户普遍开始接受的临界点。也有可能是一项重要的功能,甚至有可能是一个收视率极高的节目。
也只有在“智能”的元素在电视行业中真正具备了卖点和价值,它才会和现在智能手机上的操作系统一样,成为影响用户选择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决定智能手机身价的绝对因为,就像苹果的IOS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