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品的“创新”源动力应该从何而来呢?大多数人选择的回答是“技术进步”。但是,这种理论却很可能陷入“为技术论”的陷阱,制造、或者设计出那些虽然技术先进,却最终没有市场的产品。
因此,技术革新和进步只应该是“产品创新”的手段,而不应该是真正的动力源所在。最终决定一款创新产品命用的只能是用户。而深刻的把握用户需求的演进规律,就成了成功的“产品创新”的真实动力。
现在互联网概念下,流行的产品评价标准是“用户体验”和“应用生态”。二者本质上是“用户实际产品应用过程中的,各种应用可能和应用行为的集合”。这又以此为产品设计研发的基础,厂商才可能制造出真正“赢得市场”的产品。将用户“应用行为的进化”与产品创新结合,并以研究用户行为为核心,构建产品创新体系,是真正体现科技价值的创新。这一点在彩电市场也不例外。
可以先来回顾一下近3年彩电市场的变化。智能概念的大力兴起,传统的、非智能型电视几乎已经被扔进了垃圾堆。同时,3D和4K电视业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追捧。这类产品固然价格更为高昂,却也能提供差异化的观感体验。不过,这些看似革命性的、改变了一个时代的电视创新,却没能挽留住电视机的用户。
研究数据表明,在国内一线城市、消费者在电视上花费的娱乐时间正在减少。北京已经至少流失了三分之一的电视观众。更广阔的区域内,从2009年至2013年,电视的平均月使用时间也从94小时陡降至39小时。但是,电视观众的逃离,并不意味电视所以来的视频节目、电视剧内容等产品失去了市场:另一个统计数据是,在过去4年,包括网络和手机视频在内,消费者人均视频消费时数增长了两倍多。
消费者只是逃离了电视,却更爱上了视频:因为他们拥有手机和PC,以及平板电脑这类“应用体验更佳”的设备。
对此,国内老牌彩电巨头,长虹认为彩电的未来必须“到用户家里去发现”。通过分析了1500万个有效用户信息、严谨的数据研究,长虹得出的结论是:不是电视正在死亡,而是传统的电视应用正在死亡。而近几年电视产品的新概念:3D、智能、4K等都是以单纯技术进步,堆砌新技术为中心,并没有真正把握住消费者应用状态的升级和演化,所以这类产品虽然创新不断、却无力挽救电视观众不断逃离的趋势。
因此,研究彩电的创新就不能简单的站在“新技术”的焦点上,而更应该站在“用户都去哪了”这个关键的行业转变上:以用户缘何更为喜欢PC和手机设备作为视频欣赏的终端、消费者是如何具体应用这些新设备的为出发点,进行彩电产品的“再造”。
消费者为何更细化PC和手机呢?因为这些平台内容更丰富、应用更自由。在PC上消费者不需要按照电视台既定的内容列表看,可以全凭着喜好来观看内容。在手机上,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内容,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更自由、更丰富,这是新平台对于视频内容的友好方面。但是,这些不改变电视自身观看的长处。
彩电产品在大屏幕的体验感上,在实时直播节目的数量和内容上,在新闻节目的权威上依然具有优势。这些观看感或者内容上的优势,与PC和掌上设备应该构成互补的关系。
这种不同平台的优劣差异,是构成整个视频娱乐消费市场“内部结构”的基础性因素。在这个统一的跨硬件视频消费产业中,摆正电视机应该处于的位置,就是以消费者行为和用户需求来创新彩电产品的核心问题。长虹对这个问题的解答用了一个巧妙的词汇,叫做“协同”。——不同设备应对的是不同的观看需求、或者观看环境,但是作为根本性的视频内容却没有变化;不同的观看平台应该围绕着根本的视频内容这个中心相互补充和帮助,展示给消费者最佳的彩电应用体验。
在以上产品创新理论指导下,长虹CHiQ电视应运而生:长虹宣布,电视机因此进入抛弃遥控器的时代,也彻底进入三网融合的时代。
CHiQ电视可以带走看:1/10秒即实现电视视频移至下载手机或者PAD;随时看:直播内容回放、历史视频在浏览,摆脱电视台节目单的束缚;分类看:直播页、点播页、本地页内容按消费者喜好分类,程序自主学习客户的喜好、并优选最新内容;多屏看:实现电脑、平板、手机与电视屏幕内容的无限互动,数据互联、功能互通……
以“看”为中心,以多设备协同互动为基础,长虹CHiQ电视正式通过强调消费者应用体验在产品创新中的决定性地位,用时代科技赋予了传统彩电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今天这个普遍强调IT技术“相对过剩”的时代,这种创新战略更具有实践意义。
长虹CHiQ的独特创新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把握了消费者真实的应用需求,并将科技与人的体验完美融合。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为“新”而新、为追求新技术而新;是为了使用价值和消费者的需求感受而作的创新,是仅仅抓住“消费者都去哪了”这个彩电产业的现实命题而作的创新。CHiQ成功解决了技术进步这个创新手段,与应用需求这个创新目的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CHiQ能够获得成功的最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