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开始,新一届政府明确提出“要过紧日子”的新执政思维。在以党中央“八项规定”为主要纲领的从严治党执政理念的影响下,政府和国企主导的采购项目不同程度受到了“更为严格”的经济标准的制约。这其中也包涵了大屏拼接产业。
大屏行业也要过“紧日子”
某种意义上,2013年是大屏拼接行业“高效扩张”的收缩年。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不仅包括国内经济和投资结构的持续调整、全球经济在08年金融危机后的走向动荡,也包括过紧日子的政府和国有企业在工程项目上的持续谨慎投入。其中,后者的影响,对于相对封闭的大屏拼接行业影响更为巨大。
政府项目和国企项目一直是大屏拼接行业含金量最高的项目:这种含金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这类项目总体规模和当前项目规模巨大,个别大项目,一个项目就够一家中小型大屏拼接企业“吃一年”;第二,这一类型的项目具有利润率最高的行业特征;第三,这类项目多数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技术需求和技术水平。同时,这类型项目也是行业内最具实力和代表性的企业高度依赖的项目。
2013年开始,政府着重强调“过紧日子”的思维。这是在国内外经济结构不断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此前政府财政粗放型支出,和国有企业的粗放型成长自身具有不可持续性,二者依赖的国内经济,GDP为核心数据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到达某种顶峰;第二,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强调技术革命和新生产力革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成为实体经济成长的新内涵,国内经济结构不断向可持续化、生态和人文友好型经济的转折,表明以GDP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的增涨必然处于减缓的通道;第三,建设更具效率和质量的政府和国有企业,是全国人民的期望、是党的重要奋斗目标,以“八项规定”为核心的系列党的纪律是政府、国企,甚至党长期发展繁荣的基础。因此,虽然“紧日子”的政府是在2013年提出的,但是却不仅仅是一个时期、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是一种根本趋势:它在2013年之前就已经显现,并将持续的影响和发展下去。
政府过紧日子的需求和大屏拼接产业最“具有含金量”的市场部分相结合,构成了2013年大屏行业“高效扩张”收缩阶段。具体表现是,行业巨头市场业务增量下降、平均利率下降、项目运营成本增加、“客户”需求结构开始调整。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变化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更可能是一种长期的趋势。因为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关键因素之一“紧日子”的政府将是一个常态。因此,大屏拼接行业如何应对这一“紧日子”局面将是一个行业性的课题。
“紧日子”不是发展停滞
2013年开始,国内大屏行业已经意识到、并切身体会到“紧日子”的来临。但是,不同的人对此的理解有很大差异。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也有人认为,这种紧日子意味着大屏行业快速增长期的结束。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可取的。
首先,“这种紧日子”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国内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结构调整和发展动力的转变”。这一情况是不可避免,不可回避的。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构包括眼下的“所谓紧日子”,也包括了“持续增长”的新动力。二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将至少是一个长达10年以上的过程。同时,强调过紧日子的主体是政府和政府主导的国企。二者走向更为高效和集约的发展路程,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也是民意和党的根本目标决定的。这二者都导致,“紧日子”不会很快结束。
其次,强调“紧日子”的政府和国企,并非是放弃发展、或者是减缓发展的政府和国企。“紧日子”的根本含义是一种新的、更为科学的发展方式,是发展结构的革命和变化,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根本需求和动力之一。一定意义上,“紧日子”的思维,恰恰体现了采用新手段、更快更好发展的政府意志和民众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这必然造成大屏显示应用市场的扩展。安防、天网到智慧城市,国防信息化,每一个环节都是巨大的,甚至是“新兴”的市场。这些因素决定了,“紧日子”不是发展停滞的信号。
大屏行业对2013年行业过程的认识应该是这样的:过紧日子是一种必然和常态,是构建大屏行业竞争新规律的一个关键起点,是一种新型的“竞争方式”。它的出现意味着“大屏行业竞争结构更为快速和深刻”的变革。
“紧日子”机遇大于挑战
面对2013年以来,紧日子的挑战,很多大屏拼接企业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意味着原有的产业平衡、竞争实力结构已经被打破。在破裂的行业构成之中,则出现了一些新的缝隙、空间,成为另一些企业借机壮大自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俗话说“不破不立”。大屏行业的紧日子,带给产业同仁的就是这样的机会。在紧日子背景下,一些固有的行业规律已经失效。
比如,项目工程款项的截流、回扣是此前一些单位“小金库”的主要构成部分。而小金库又是“非账目”吃喝的主要资金来源。部分企业通过支持项目单位的小金库存在,获得了不合理的灰色竞争力。而在从严治党、从严执政的新风气下,这种公关与营销方式正在失去价值,这无疑加强了行业竞争透明度和公平性。
再比如,此前很多项目盲目攀比“高大上”,追求技术高度、规模高度,和同类型兄弟项目攀比“门面”。这造成了很多的项目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而在紧日子思维下,行业采购者,更多的将选择重心确定在“适时适用”的原则上。攀比性因素的降低,一方面使得一些项目的规模结构更为合理,另一方面也使得价格在竞争中的分量更重。
类似以上,这些变化集中的体现在项目单位“如何花钱”的层面上,对应的则是大屏行业企业的营业额增长、盈利能力,灰色公关手段运用、关系网运营成本等方面。这些变化是大屏企业必须适应的新情况、新挑战。谁能率先掌握并适应这种新规律,谁就会成为这波大屏行业产业调整的赢家。
而这些所谓新规律,则系统的表现为:不同竞争要素的决定价值的调整上。
如,成本竞争力的重要性上升、品牌价值的上升、客户关系的组成成分的变化、单纯技术性竞争指标意义的下降、区位的人脉优势价值的淡化、跨区域和行业影响力价值的逐渐体现、企业公众形象价值的提升、公关思维的转化等等。导致这些不同竞争力成分结构和价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客户”需求在“紧日子”政策下表现出的新趋势。
强调过紧日子的政府和国企在项目运作中的价值认同点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如攀比风气的下降、节俭风气的上升,办事者个人利益、单位利益与项目本质利益关系的再平衡,对项目最终效果和价值评估标准和态度的变化,对项目中标者和实施者的文化与精神认同标准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有些会切实出现在招标、评标的准则之内,有些则是一些意识形态、文化认同领域潜移默化的转变。
强调大屏行业企业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本质就是强调依据客户需求的变化、调整自身在不同行业竞争要素上的“资源投入”,以崭新的公关、营销和创新资源投放结构,来适应行业变化带来的挑战,并抓住行业结构失衡瞬间的机遇,实现自身的壮大和发展。
具体讲,大屏企业应该在至少以下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第一,加强客户需求的开拓和创新,以满足客户新需求为核心构建新的产品技术和产业生态竞争力;第二,加强企业品牌和文化认同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和舆论生产力;第三,加强全国统一市场的建设,有条件的企业率先展开国际市场的扩展,打破大屏行业很多企业区域市场割据的局面;第四,强化新形势下政府和国企客户的公关、服务战略,用新的共同价值应对新的市场挑战。
这些改变与传统大屏行业过于依赖人脉、依赖区域人际关系、产品同质化的竞争局面有着显著差异,将成为在“紧日子”时期,大屏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前进主线。
2013年,大屏企业已经深刻感受到“紧日子”的到来。尤其是在大屏行业价格竞争、同质化竞争和市场区域割裂严重的背景下,这种紧日子的来临更显得“难以应对”。但是,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这种紧日子难以避免。摆在大屏企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是坐以待毙,二是努力适应新趋势、新规律,获得新发展。对此,何去何从显而易见。但是如何走出一条大屏产业发展的新路,却不是可以一锤定音的问题。在紧日子背景和条件下,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是未来数年内大屏行业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