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2014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暨TCL跨国并购十年回顾”在北京召开。论坛以TCL国际化为蓝本,就企业如何以全球化思维和国际视野参与全球竞争,全方位、多层次夯实“中国梦”展开了热烈讨论,总结并分享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聚焦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借鉴。
2014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暨TCL跨国并购十年回顾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政界、商界、学术界及媒体界逾百位嘉宾出席。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三一重工总裁唐修国等出席论坛。
辜胜阻在致辞中表示,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速仍将高于全球贸易增速,也高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对外贸易增速,这得益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做出的贡献,TCL国际化成果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示范作用和典范意义。
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做了题为《国际化,要胆略,也要创新》的报告,重温了TCL国际化这段化茧成蝶的难忘经历,并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进行了分析、反思和总结。他表示,TCL国际化经历了早期探索、跨国并购和稳步成长三个阶段,所遭遇的困难和挑战颇具代表性——国际化不仅是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而且需要企业具有敢为人先的胆略和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依然任重道远,但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特别是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巨变,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未来,TCL会依据“双+”转型战略,打造国际化新形态,并努力推动制造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进行转型。
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先生发表主题报告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现场解读了“习李新政”下中国经济如何制胜下一个十年,他表示,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习主席“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强调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在主题发言中强调,“中国梦”的核心是强国,强国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工业尤其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强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在实践中锤炼全球化视野和思维,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努力在新常态下成为一家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为夯实“中国梦”的产业基础做出贡献。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阐述“如何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致胜下一个十年”
论坛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对TCL的国际化历程进行了案例研究和分享,从重要事件、战略动机、战术操作、重组模式等方面,详细剖析了TCL国际化的初衷、战略和成果。在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建立全球产业生态圈”进行了热烈讨论,并一致认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下一步挑战在于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应对全球化的竞争和挑战。
面临中国走向世界的机遇,TCL不仅克服了全球市场、竞争对手、区域文化带来的多元化挑战,通过海外并购和重组,以及重塑企业文化和品牌,逐渐在新兴市场、欧洲、北美等地形成了全球化产业布局,海外业务大规模增长。2014年上半年,TCL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7.7%,截止到第三季度,多媒体市场份额全球第四,华星光电市场份额全球第五,通讯市场份额全球第六,成为了一家真正的全球化企业。
据了解,自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意识日益增强,走出国门的步伐越来越大,中国企业全面“走出去”的时代已经来临。预计2014全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到1200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对外投资规模将首次超过利用外资规模。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历程依然存在很多挑战和风险,国际化战略组合尚不完备,这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TCL的成功经验对于有志迈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指出,未来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发展瓶颈不是市场容量的限制,而是如何通过创新提高中国品牌的溢价能力,从微笑曲线的底部向价值链高价值区域的提升。这需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以全球化思维迎接挑战,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构建属于自己的全球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