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CES展会,投影机产品又有新亮点了:这次不是三四年前德州仪器主导的“微型投影”,而是日系投影巨头主导的4K产品:JVC、索尼和松下都推出了自己的4K投影机产品。而且最便宜的家用4K投影售价已经突破10万元大关(先比之下一百英寸的平板,不仅产品少,而且结构都在数十万、甚至百万以上)。
4K将是已经多年平淡的大众投影市场的拯救者!这是日系投影军团非常想表达出来的声音。尤其是在普通数据和高端工程投影被德州仪器DLP技术产品连续多年占据成长优势的背景下,4K被认为是日系投影能够抗衡DLP的决定性创新。
实际上,对于索尼等4K投影的创新,第一个就否定了其自身主导的LCD液晶投影产品。目前的家用4K都采用LCOS技术(索尼和JVC虽然有自己的名称,但是大致上都是LCOS体系)。这是一种被认为集成了德州仪器主导的DMD和传统液晶投影优势的产品。LCOS在光学效率、开口率、对比度、光阀灵敏性、理论成本、高分辨率化成本、小尺寸化技术等方面都可以看做是传统两大投影光阀技术的“集大成者”。
但是,LCOS也有其固有的缺陷,这就是成品率甚至低于大尺寸的DMD芯片。大尺寸DMD芯片可以实现4K和更高亮度的投影显示需求,但是价格不菲。因为微机电的技术体系决定了这类产品固有成本和成品率都是问题。对于LCOS技术由于要实现铝箔金属层和液晶层的有效精密吻合,其成品率更低。
成品率问题是过去10年LCOS先后得到日本、欧美、台湾和我国大陆地区多家企业支持,却一直未能都向繁荣的根本原因。不过,现在日系厂商似乎找到了一个可以绕过这个问题的理由(虽然近年来索尼等的光阀成本率已经上升很多),这就是4K。
实现经济产品的4K显示,对于投影机光阀产业有着很大的障碍。虽然dlp产品也有4K,LCD也有4K但都不具有规模推广的价值。首先,4K的DMD成本极高、成品率更低;其次,4L的LCD开口率更低、芯片尺寸更大、投影均匀性被质疑——只有LCOS能够在0.7-0.9的可接受的主流光阀尺寸,甚至更小的光阀芯片尺寸上实现较好的4K效果。
如果4K投影产品普及的技术路线图只有LCOS一个,那么LCOS相对较低的成品率就必须被接受——这就如同DMD的成品率一直干不过LCD,却依然成功一样。
但是,依然有消费者在怀疑,人们真的需要4K吗?对此,投影机界的解答已经很完美:像平板电视那样在四十、五十、六十寸的产品上实现4K,其观赏效果的确有限。但是,4K家用投影面向的是全球那些追逐廉价大屏幕:也就是数万元、十几万元的100-160寸大屏幕显示效果的消费者。在这样大的尺寸上,4K投影不仅能显著提升显示效果(相对现在的2K而言),而且其系统成本也远低于同尺寸的平板电视产品。
实际上,日系电子巨头早在七八年前就开始常识家用投影系统的4K化实践。这么长过程的技术演进,拥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和论证家用4K投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索尼、松下等已经在从电影制作、电视制作、家用摄像、传播系统、播放系统等全方位的影音产品线上提供4K级别的产品:投影只是显示环节的一个可选项而已。
4K家用投影的价值和必要性已经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对于消费者,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价格”。对此,首先需要声明,在百英寸级的显示画面上,投影无论如何都是最经济的选择。第二,4K投影意味着新的光阀、IC、镜头、接口等技术。这些技术中的大多数都会随着4K产品销售数量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IC、光阀和接口技术甚至最终会下降到与目前2K一样,甚至更低的成本水平。对于镜头虽然高档镜头价格难以大幅下降,但是即便是应用现有1K和2K投影机的镜头技术,4K投影依然会有更惊奇的性能表现。
所以,“价格”不应该被认为是4K被接受与否的障碍。事实上,真正的障碍只有一个,那就是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现在更多的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4K投影的必要性和价值;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每年6万台的家用投影销量,和5550万台的彩电销量差距如此之大,更说明消费者根本没有“应用投影”的概念。对此,也有很多分析人士认为,4K家用投影也有可能进入德州仪器微投的窘境。
微投产品目前的状态是:已经渡过概念最热期;消费认可度没有明显提升;产品技术演进速度远远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产品成熟度和可用度一般……微投的这几个问题,有些在4K上,也有出现的可能:如认可度不佳、概念期过长、成本为主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成熟度不及预期等等——这些位置的变数,都将成为4K家用投影市场的风险。
此外,4K产品还面临一个“推力有限”的问题。现在仅有索尼、JVC和松下在主导这个市场。和微投当初一大票的企业开参与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日系的索尼和JVC即是核心技术供应者,也是终端厂商,这会阻碍4K阵营的壮大,甚至形成其它投影厂商的排斥情绪。这一点对于未来4K的进一步发展会有如何影响还是未知数。
所以,4K家用投影虽然在今年CES展上大秀,而且技术也相对较成熟、应用价值明确,但是妄言4K必然普及还需谨慎。在平板大尺寸化大行其道的背景下,4K的前景如何还要看索尼等领头羊的产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