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平板显示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1.2%。然而,上下游配套产业的滞后,给产业继续发力拖了后腿。
日前,在2013中国北京国际平板显示高峰论坛上,来自平板显示产业强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国际巨头纷纷搭台布展,使出浑身解数,将最新研制的产品“亮”出来。国际大公司纷至沓来,悉数参会,一方面看重的是我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以京东方科技集团(下称京东方)、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集团等一批民族企业的崛起,众多国际巨头开始重新关注和审视来自中国竞争者的一举一动。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总产值已突破700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1.2%,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三。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平板显示产业产值已接近500亿元人民币,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到2015年,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的投资规模将接近350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上游材料和装备的投资,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投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
在经历了一阵转型升级的阵痛之后,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有望迎来“拐点”,重拾快速发展的信心。然而,在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的情况下,平板显示上下游配套产业滞后的短板依然存在,在平板显示产业所需的基板玻璃、液晶材料、光学元件等关键材料上大部分仍依赖进口,这成为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在全球市场进一步阔步向前的障碍。有关专家表示,“缺屏之痛”得到缓解只能说明面板供给这一环节的被动局面有所改善,整个产业被动局面依然没能扭转,受制于人的状况依然存在。除了政府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外,各企业间还需加强协作,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效应,加大研发力度,促进技术创新,真正实现全产业的协同发展。
液晶材料: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液晶材料与液晶面板,单从名字上即可看出液晶材料是生产和制造液晶面板的关键。尽管液晶材料只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3%,但它却是液晶面板中最为核心的材料之一。近两年,随着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推动液晶材料国产化的政策引导,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液晶材料的国产化开始出现转机。尽管如此,由于起步较晚,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有限,我国液晶材料产业的总体生产规模和技术实力与器件产业的发展不相称,更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不小的差距。以我国TFT液晶产业2012年的销售和使用量为例。基于国内在量产的TFT-LCD产线,2012年国内TFT液晶的需求量按满产预估大约是90吨,考虑产品的切换以及稼动率等因素,实际液晶采购量应该在70吨左右。“但国内两家主要液晶供应商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下称诚志永华)和江苏和成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货量大概只有6吨左右,只占国内市场的8.5%,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被德国Merck、日本的JNC和DIC几家公司所占有。”诚志永华总经理王奎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我国液晶国产化的比例非常低。在他看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技术瓶颈是国内企业的整体发展力量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另外,国内TFT-LCD生产厂家对使用国产化材料的积极性还不高。要提高国产液晶在我国TFT-LCD产业中的市场份额,不仅需要我国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更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有专家认为,政府应该把TFT-LCD产业的国产化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在资金配套上给予原材料企业大力支持,同时在政策上鼓励TFT-LCD厂商使用国产化材料。
基板玻璃:实际研发尚显不足
基板玻璃作为构成液晶显示器件的一个基本部件,也是我国配套产业环节中的一个“软肋”。尽管该部件只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17%,但最为娇贵,运输成本非常高,且其产量直接影响到5代线以上彩色滤光片等零部件的产量。然而,我国基板玻璃多依赖进口,实际从事基板玻璃生产的企业也比较少。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包括量产、在建、延期以及拟建的本土化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总计30条。其中包括,4.5G生产线3条,5G、5.5G生产线17条,6G生产线10条。2012年,我国基板玻璃的总供给面积不足1300万平米。如果这些生产线全部量产,预计在2015年前后基本可以满足我国6G以下面板产线的需求,但我国液晶面板产线未来将以8.5G为主,当前国内的基板玻璃还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我国基板玻璃企业来说,良率、成本、技术、质量和专利5个方面是今后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方向。据了解,目前,国内公司中,彩虹、东旭(含中光电)两家为国内基板玻璃的主要供货厂家,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目前,我国玻璃基板产业还处于初建阶段。在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高鸿锦看来,当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就需要扩大市场占有率,使自己站稳脚跟,否则,已取得的成果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而复失。因此,现阶段我国玻璃基板企业能否适当管控好投资冲动显得尤为重要。
光学元件:企业发展方才起步
作为液晶平板显示的关键,光学元件主要包括偏光片、彩色滤光膜、光学薄膜等。偏光片方面,全球主要偏光片企业超过15家,生产线约有80多条,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其中,日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而在偏光片的其他原材料中,日本企业也居于垄断地位。
高鸿锦介绍,我国的偏光片生产一直很弱,偏光片供应长期主要依靠进口。彩色滤光膜是液晶平面显示器彩色化的关键零组件。我国大陆的彩色滤光膜产业是从2003年深圳莱宝从日本MICRO引进的一条2.5代旧线开始的。目前,国内所有TFT-LCD用彩色滤光膜的供求关系基本保持平衡,但国内生产彩色滤光膜的主要原材料仍然主要从国外进口。除此之外,TFT-LCD的原材料还包括背光模块、驱动IC、湿化学品、靶材、超纯气体等,但与国外相比,国内相关企业也不具备突出优势。
“当前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专利纠纷已开始向上游蔓延至全产业链,知识产权壁垒主要集中在关键材料、装备以及新的工艺技术上。”梁新清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随着国内该产业的发展,今后的专利摩擦可能会日趋激烈。因此,我国相关企业应非常重视核心技术的积累,同时尽快建立完善的专利攻防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如何“拨开云雾见青天”?
在梁新清看来,平板显示产业核心技术的关键是在装备、材料及工艺技术上,破除专利技术困扰不仅对推动平板显示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也对推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政府与企业携手,整合不同资源,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共同推进核心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