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YouTube上流出一段智能电视的操作视频。通过模糊的图像可以看出,运行此款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机,出自中国电视厂商海信之手。(视频观看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yMzMxMjg4.html)
联想到,海信2012年收购了加拿大一家开发安卓系统UI的公司,同时海信有因为“全球首个针对智能电视的操作系统”获得了2012年度“金袋鼠世界创新奖(中国)”。据此已经可以初步肯定,这款YouTube上流传的视频,极可能是海信在五一前夕即将上市的“自主操作系统”的“极简”智能电视。
若这些猜测成为事实,那么海信将是全球首个因TV硬件涉足OS软件,并成功商品化的企业。这不仅对于海信而言意义重大,甚至可能成为整个彩电产业界“一场”新革命的开始。基由专业化的TVOS,海信可能将彻底颠覆整个彩电产业的价值链条!
2005年7月,海信亮相了一款被命名为“信芯(hiview)”的电视用“多媒体”处理器。这也是国内彩电企业首次设计“芯片”设计这类数字电视最核心的技术层面。搭载海信“信芯”的液晶电视,还被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同志作为“国礼”,送给俄罗斯二战老兵,以表彰他们为人类反法西斯事业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Hiview诞生的时候,虽然人们为海信的创新能力而感到骄傲,但是大家也都清楚,仅仅凭借一款芯片,海信不可能打败西方和台系企业控制彩电IC市场的局面。尤其是在市场份额上,指望着hiview能够获得多大的销量,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信芯”的能量会被封存在海信的实验室里。
“信芯”为整个彩电产业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进口芯片价格的狂速下降”。据统计表明,同样规格的芯片,信芯面市后,半年时间里,高端芯片从15美金降到8美金,中端芯片从13美金降到6.5美金,平均降幅在40%以上。台湾主导低端芯片的企业,更是加快了产品市场的“技术更新”速度,在信芯问世一年后的价格对比中,市场主流芯片基本价格都下降接近10美元。以2005年国内市场同等芯片需求量为1000万片(2012年扩大到8000万片),计算,信芯产生的“市场杠杆”效应,至少使得中国彩电在2005年到2006年节约10亿元的成本。
“这就是有这个能力和没有这个能力的差别”。“如果你缺乏这种能力,供应商就能“漫天要价”,反之,定价权则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对于海信信芯的成功,海信更愿意以产业能力和市场定价权的逻辑来分析,而不是单一的以销量论英雄。
在业界,海信信芯的成功,也被认为是海信做了一件“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产业”的事情,是一个以“产业安全”的角度可以高度评价的企业创新案例。
如果说信芯是开创了中国彩电业的先河,那么2013年值得期待的海信“OS”则将开辟全球智能彩电产业的新时代。
虽然智能电视已经上市超过三年之久,全球销量超过1亿台,但是智能电视却一直在苦恼没有自己的专属“操作系统”。
全球操作系统的巨头公司包括微软、谷歌和苹果。微软的产品专注在PC领域,不用提电视机产品线,就连手机市场也并没有成为主流产品。苹果的OS产品只是自用,不能成为其他彩电企业的采购对象。这就导致,全球几乎所有智能电视都在采用谷歌的安卓系统。
但是,被广泛应用的安卓系统自身并不是为电视机而设计。虽然对于安卓4.0谷歌号称能够在平板、手机和TV之间很好的跨平台应用。但是平板和手机的小屏幕、近距离应用,与彩电的大屏幕、远距离观看的应用差距依然非常巨大:5英寸和50英寸画面的差距,不是简单的通用设计就能填平的“用户体验”鸿沟。
彩电产业在呼唤专属的操作系统。海信的调研数据表明,几乎没有人对目前智能电视的应用体验“特别满意”。其中,系统过于复杂和遥控器对于复杂的系统功能“操控能力”不足,成为了消费者最大的“抱怨”对象之一。
业内专家指出,对于智能电视,虽然在理论技术上他能替代电脑、手机的全部功能,但是对于消费者“电视依然就是电视”。消费者不会在实际应用中真的要求电视取代电脑和手机,相反消费者会更要求电视能“更像电视”,能更好的完成电视机应该具有的“使命”。
但是,什么才是智能电视机应该具有的使命呢?电视就应该是电视通过什么才能得到最本质的体现呢?对于智能电视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一款真正适合彩电的OS就是回答以上问题的最好答案。
因此,海信OS(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这款产品)未必是一件完美的作品,但是它将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智能电视不再需要依赖谷歌为手机而设计的安卓,有了真正属于大屏幕、也属于彩电的娱乐定位、消费特点的核心软件。
这样一款专为彩电而设计的海信OS,虽然不能指望她搬到微软、气死苹果,或者让谷歌蒙羞,但是至少他的存在将使得这些操作系统巨头不能再智能电视市场向以往那样“骄傲”。他们必须学习海信,为消费提供真正适合于智能电视的产品——如果这样的情况没有发生,那么一定是这三家巨头的CEO“脑子一起进水了”。
YouTube上流出的疑似海信OS的视频,在电视节目、应用程序、软件版本的语言上都是英文。而且YouTube这个平台也是欧美等国家比较流行的“视频分享”平台,而不是国内市场流行的视频平台(如果是中文OS,或者主要针对中国市场,这段视频出现在优酷则更为合适)。
对于笔者这样的业界人士而言,这款疑似海信OS为何采用英文语言,又为何出现在欧美流行的YouTube平台上,远比海信在“开发OS”或者要上市自主OS的产品等新闻更来得“刺激”。——因为YouTube的老家,美国市场也是谷歌、微软、苹果的老家,是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知名OS产品的老家:难道海信真的要,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来美国“踢场”吗!
海信智能电视进军美国市场不是一个秘密。但是如果海信真的要进攻美国OS市场,那倒是一个值钱的“秘密”。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电子和科技类的企业,一直在努力的通过补足核心技术的短板(含软件和硬件部分),来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比如,近期奥巴马通过法案制裁了华为等中国通信商在美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利益。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华为在搞自己的芯片和OS,而此前华为一直是采购美国的这些产品。
理论上,华为如果在OS和芯片上(芯片方面已经有部分实用产品上市)获得成功,那么华为智能手机产品的价值链就会彻底改变:以往欧美企业通过软件和芯片等核心部件分配到的“利润”和经济份额就会消失。这将极大的触动美国在消费电子这些核心高科技产业的全球领导地位。
做同样事情的还有中兴、联想,目前又加入了一个海信。
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上,最著名的两个品牌苹果和三星都是贯穿软件和硬件核心设计体系的企业。其中,三星还踞市场优势,不像华为或者海信、苹果这样的对手“提供第一时间的最先进”核心部件。
基由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利益分配格局和典型企业的“核心技术整合趋势”,更可以看到海信OS这步棋局的高明之处和必须之处。当然,这种直接能跳动全球IT和消费电子产业利益格局的产品的出现和存在,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围攻和绞杀。虽也不能排除,海信OS成功之后,微软或者谷歌竞相模仿,也推出自己的智能电视专属OS,甚至美国也因为海信核心能力的增长,而为其带上“恐窃取机密,政府不得未经审核采购”的贸易壁垒的帽子。
但是,这些都不能避免!因为,海信不可能永远做谷歌的跟班,或者站在美国业者的阴影之下。疑似海信OS的视频,首先出现在YouTube可以理解为,海信已经做好了迎接行业内的诸多变革的准备:包括OS巨头的非难、同业者的模仿——因为这是必须的“成长的烦恼”!事实上,即便不是海信,还是会有其他的中国企业来动属于谷歌和美国人的“奶酪”!因为这就是西方世界经常说的“自由市场的自由竞争导致的自由发展”!
所以,我们不仅要对智能电视说“海信极简OS来了”,也要对全球消费电子界,谷歌和苹果们说“海信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