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少用玩家对高清播放器(大多指机顶盒产品)并不陌生,近一两年来,乐视、小米、同洲等“明星”企业也推出了搭载符合广电部门规定的互联网电视播控平台类似的产品。它们却被业界视为电视盒中的“正规军”。这对高清播放机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从山寨跨界到正规军,历程并不简单。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高清播放机从山寨到正规军的发展辛途。
所谓市场上俗称的“山寨”,是没有拿到国家授予的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牌照,即没有正规身份的产品。
早在2006年,高清电视开始成为市场亮点,但是就和今天的3D电视和4K电视一样,当时极度缺乏高清片源――那时国内没有一个高清频道,蓝光和HDDVD高清影碟还没进入国内市场(就算进了,多数国人也没有消费正版的习惯)。
然而有需求就有市场,这时市面上开始出现一种叫“高清播放机”的设备,造型和DVD影碟机很相似,内置光驱和硬盘,售价高达两三千元,可以播放网上下载的1080p高清文件。由于这是当时能发挥高清电视魅力的捷径,受到影视爱好者们的追捧。
早期的“高清播放机”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普遍只能播放MPEG2和VC1但不能播放H.264格式、外接移动硬盘时不能识别NTFS格式、不支持杜比/DTS音频格式、对外挂字幕支持不好等等。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产品并无优势。有的品牌甚至产品上市不到一年就不见了,典型的山寨作风。
曾今,国内高清播放机市场中以Realtek、Sigma、Amlogic几家芯片商竞争的比较激烈,首批高清播放器使用Realtek的芯片方案不支持H.264格式,不过,很快就被Sigma推出的新方案弥补了。到了2007年,基本市面上的高清播放机就支持所有的三种高清格式了,而且外观也开始变得小型化和实用化,不再提供光驱,很多甚至不内置硬盘了,这些变化也使得高清播放机的价格迅速跌落至几百元。
到后来,很多产品支持NTFS格式移动硬盘,市场上还出现了专门收费拷片子的商家;大部分影视爱好者也养成了用用电脑下载高清片子,再用移动硬盘接到高清播放机上观看的习惯。这时各种高清BT下载站开始。在2010年的时候,智能手机中流行的Android也被高清机顶盒所采纳出现安卓智能盒子。
随着家庭宽带及WiFi的普及,深圳一批企业开始生产具备联网功能的硬盘播放器,最早基于Linux系统,之后随着谷歌发布了基于试用于平板、大屏幕性能的Android4.0版本,金亚太、开博尔、天敏、亿格瑞、美如画、迈乐、杰科、海美迪等厂商开始进入拥有4亿家庭市场的互联网机顶盒领域。
2011年底,广电181号文件《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出台,互联网与高清播放机终于合法地结合在一起,其名称也变为了“互联网机顶盒”。这个文件规定,互联网机顶盒可以通过“可控可管”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向用户提供互联网影视节目,而这些平台包含百视通、华数、CNTV、南方传媒等6家。
到现在,OTT TV(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已成为全国两大IT产品聚集区中最炙手可热的产品,拥有很高的人气。
所谓OTT机顶盒,即能够把电视变成一个联网的智能终端,让用户直接通过互联网观看视频内容。OTT机顶盒热销的同时,山寨版也充斥着市场,这一比例已达到80%。自去年以来,OTT盒子在国内市场升温,一场围绕普通电视低成本植入网络视频的大战迅速拉开,从乐视到小米、PPTV、爱奇艺,已经有多家互联网企业在机顶盒行业掘金,一些电视机企业创维、海信等也开始加盟。
据了解,OTT机顶盒2012年出货量达100万台,从2013年开始,每个月出货量达100万台,而山寨盒子销售达到80万台左右。由于市场需求庞大,一部分以前生产耳机、电脑音箱、鼠标、MP4的厂家纷纷加盟“山寨”阵营。
从目前来看,正规军和山寨盒子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实现了完全的正版化,而后者仍然徘徊在版权的灰色地带;而且在线播控平台还改变了先下载再用移动硬盘接到播放机上观看的使用习惯,直接连上网络就可观看高清画质的影片。
业内人士表示,在我国,用户版权问题还很严重,以本地视频播放为主的山寨盒子群还拥有不小的市场,不过,正规军正日益强大,正版化也是盒子领域的一大趋势,不久的未来,这些“山寨”盒子品牌在技术、能力强大后,也会走向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