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概念最早是MIT研究RFID的Auto-ID中心主任KevinAshton教授在1999年提出来的,当时他设想"把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日常物品中形成一个’物联网’"。此后,EPCGlobal、ITU、IB、EPoSS等都基于自己的行业背景和目的提出了各自对于物联网的定义。
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构想,其中物联网成为"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奥巴马在就职演讲后对"智慧地球"构想提出积极回应,并将其提升到国家级发展战略。从此,物联网成为一个国际上的热门概念。
在我国,影响最大的也是目前国内最为广泛接受的物联网概念的定义是:"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而工信部对物联网的最新定义是:物联网是互联网和通信网的网络延伸与应用拓展,具有整合感知识别、传输互联和计算处理等功能,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物联网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沟通向人与物、物与物扩展延伸,它的应用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学管理、缓解资源能源约束提供了可能,拓宽了道路。
这两个定义很有代表性,也相对具有权威性,但也都有些问题。所以综合起来,物联网既是一种网络,也是一种应用: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基于社会、经济领域的实际管理和应用需求,按约定的协议,把需要联网的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本质
目前国内对于物联网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物联网本质上就是传感网。此观点早已被证明是狭隘的。
第二,物联网本质上是互联网的网络延伸。这种观点有很大市场,笔者猜测这与互联网产业界势力的庞大有关。
第三,物联网的本质是M2M,此观点大致以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为代表。当然,更多的人认为,M2M只是物联网的一小部分而已。
第四,物联网的本质是社会和经济深度信息化。
第五,物联网的本质是专网业务和应用,此观点以邬贺铨院士为代表。就目前实际状况来看,物联网的确整体还停留在专网专用的状态,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彼此隔阂的状态必然会被全面的互联互通所取代,信息孤岛只是物联网发展初级的表现。
前三种观点都是人为的将物联网的本质狭隘化了,而且这三种观点的提出者基本上都是站在自己行业的立场上来看待物联网的本质,因此不可能得出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而第四种观点又似乎有点将物联网的本质泛化了,因为如果说物联网的本质是社会和经济深度信息化,那么,互联网又何尝不是呢?第五种观点则是只看到了国内物联网发展的实际状况,而忽略了物联网长期的发展前景。
可见物联网本质有两点:第一点是泛在的网络,第二点是对物体按照实际需求赋予智能。两点综合到一起,可得出物联网的本质是:泛在的智能化应用网络。泛在,即无所不在,物联网是迄今为止最广泛的网络,它将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传感网等各种异构网络整合再造成一个超级网络,这个网络包括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传感网,但它又不仅仅是以上这些网络的简单加总,它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具备很多新功能的网络。智能化,是指物联网中的物件具备一定的智能,如智能感知、智能监控、智能分析等。应用网络,是强调物联网的应用特征,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源于实际的应用需求,而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大规模普及,也必须借助大规模的应用来推动。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物联网的概念和本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必然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化。
物联网与数字标牌:物物相连,互联无处不在
英特尔公司无线标准及技术总监吴耕介绍,我们的数字标牌产品在欧洲和北美成长的速度是最快的物联网的应用实例。而且,我们现在在国内的应用也逐步地开始。
物联网可以触及到一切事物。从小范围出发,先考虑数字标牌。当下,数字标牌的播放内容都是人工设计安排好的,其中非常有限的动态图像也是经人工控制操作的。
请假设一下网络中的内容传送模式能够十分稳定地对大范围实时或接近实时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并做出回应,然后再灵活地转变成播放内容。
这就像安装在医院里的那些数字标牌所起的作用。设在等候室里的数字标牌一般显示预先设定的常规内容;大厅里或主要出入口的数字标牌会显示医生和科室资料,另外也会安装一些数字标牌专门用来感谢捐助者。
在物联网中,传感器、阅读器和数据库三者结合起来为看病人员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举个例子,有位女士第一次怀孕,也是第一次来到如此大规模的医疗中心。她想做一个常规检查,却不知道要去哪里。所以她走到一台显示有医务人员资料的数字标牌前,在读卡器上刷了自己的就医证件。
系统读出这位女士的母语是意大利语,随后屏幕上的信息提示语立刻变成意大利语。系统查询了她的预约时间和地点后,将她需要就诊的科室和楼层信息发到她的手机上。同时系统通知门诊接待预订系统,病人已经在大厅。一旦她到了门诊部,等候区的数字标牌就知道了这位病人的母语是意大利语,它会用意大利语自动播报这位女士就诊的具体时间,这样一来,她就能知道大约还要等多长时间。
上面举的仅仅是一个例子。物联网可以将之前毫无联系的事物都连接起来,可以消除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屏障,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减少成本。
如果传感器能产生更多更好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经过信息系统的处理、修改之后能快速、准确地传送到数字显示屏上,那么效率就大大提高了。试想一下,某个比赛快要开始,在检票入口处,挤着一大堆人,现场一片混乱,如果此时有几个数字标牌能自动指引队伍后面的人去其他新增加的入口,那么人群拥堵的问题就解决了。
目前已经有许多先进的设备投入使用了,例如零售行业将传感器、信息系统和媒体播放器整合在一起。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用传感器分析快餐店门口的停车和排队状况帮助解决准备什么食物,要准备多少,以及怎样安排员工等问题。这样的产品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把最新市场情况和餐厅的实际情况整合在一起考虑。数字标牌配套产品的发展也为新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平台支撑,星际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等开放的系统平台,具有优异的功能扩展和兼容性,提供多开放应用接口,微博、微博大屏幕等已成功接入,也为物联网的对接提供了技术保障。
把以上的种种因素整合起来加快了信息上传和调整的速度。尽管许多数字标牌的播放列表充分利用了元数据,能在合适的场合展示正确的信息,但是信息播放的时机还是要靠人为控制。换句话说,信息的“上架和下架”还是要有人按按钮才能实现。这一点迫切需要改变。
道路、运输和安全传感器能和显示屏联接起来传递更准确更适时的信息。
例如,当人们心急如焚地在车站里等着迟迟未到的公交车。如果此时站台里装了数字标牌,就能告知乘客前方发生车祸公交车无法准时到站,可能到站的时间是几点并建议乘客换乘等。
技术的整合意味着技术人员能获得更多能力,从小方面来说,就是能够完全了解设备出现停机状况的原因。现在,他们能分析的是自己的媒体播放器状态,但是以后他们就能掌握其他设备的性能状态并能找出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
现在我们正朝着一个更加先进的世界大步迈进。打个比方,如果说现在那个管理和操作网络的人是一个音乐家的话,那么不久之后,这些人就能成立一个管弦乐队了,他们拥有各种乐器,能演奏出更加美妙的音乐。
物联网,数字标牌下一个爆发点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如今,物联网在我国已经被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2012年2月14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工信部颁布。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物联网技术正快速扩散到第三代数字标牌应用之中,比如用RFID感应卡获取优惠券,已经在分众传媒的全国几万个终端机上应用开来。前段时间,信颐科技为北京菁菁时尚火锅店供应的食品供应链查询系统,顾客只要轻点触摸屏就可以查询到食品供应链上端整个情况。通过数字标牌,商家把绿色、健康带到餐桌上,顾客因此吃得安全,食得放心。
"智慧餐厅"可以让商家查询到采购的蔬菜在地里的长势情况,可以查询到牛羊在蓄养地的生长情况,以及原料在制作、加工、运输过程的过程监督。而顾客一进餐厅,从排号、自主点餐、接单制作、上菜、确认监控、配菜、开炒到上菜,直到最后收银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数字标牌来实现。
除了餐饮行业外,毫无疑问,未来的物联网数字标牌必将在零售终端大显身手。而不久的将来,顾客只要把购买的商品在物联网数字标牌感应处轻轻一刷,顾客关心的信息,如生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日期、供应原料、防伪码等,就可以在数字标牌上"一览无余"。
说到底,物联网给数字标牌带去的是功能上的多样化,让数字标牌从传播职能转向更多的实用性功能,数字标牌扩大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反过来推动数字标牌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