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智慧显示:触控技术的深度延伸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3-01-15 作者:佚名

    在日前举行的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会议上,许多演讲者与论文热烈探讨未来各种计算机与消费应用中的人机互动情景,显示技术领域的专家们对于触控技术的发展前景也抱持乐观期待。

    “在人类的各种感官中,触觉是我们赖以维生的感官之一。”专题演讲人Bill Buxton表示,“无疑地, iPhone 改变了人机界面的游戏规则。消费者已经认定触控技术是一种输入技术。但问题是,这种认可是否可能抑制了创新,或者其他人只是想复制苹果的成功经验?”Buxton是微软研究所(Microsoft Research)首席研究员,极力鼓吹新界面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设计和应用。

    对于Buxton和这一领域的其他专家来说,在触控功能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理解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方式是寻找最佳触控技术组合的基础,从支援触觉反馈到提笔书写这种存在已久的自然沟通媒介均包含在内。

    Buxton在人机界面的多项成就,使他颇富盛名,并被公认是这一领域的先驱。2008年,美国计算机协会(ACM)的计算机人机互动特殊兴趣小组(SIGCHI)颁发给Buxton一项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人机互动领域的杰出贡献。他并于2009年被推选为ACM成员。

    在他的一篇论文中,Buxton表示触控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从长远来看,我所在的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研究小组在1984年开始研究多点触控,这与第一台麦金塔计算机的发布在同一年,但我们还不是第一个。再者,随着iPhon被开发出来,Apple应该非常清楚──多点触控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1982年,而手指缩放的使用则可追溯到1983年。”

    Buxton并提及FingerWorks公司的共同创办人Wayne Westerman与其有关触控技术的论文。FingerWorks公司早在2005年被Apple公司收购,而Westerman后来也受雇于Apple公司。

    “强调过去的这一段历史,我的用意并不在于批评(iPhone开发人员Westerman)或苹果公司,只是如果在开发新产品时能够多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并做好功课,才是良好的实践与习惯。然而,我想说明的是,像多点触控这样的‘新’技术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虽然市场营销倾向于‘伟大的发明’故事,但真正的创新却少有这样的。”

    “简言之,多点触控的演变是我所谓‘长鼻创新曲线’(the long-nose of innovation)的最佳范例。”他说。

 标签:触摸屏 技术介绍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