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液晶之父”,正在寻求自救。
自夏普十代线投产以来,这是夏普历史上,也是人类显示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在逐渐恶化:例如07年至今日元已经对美元升值达50%;07年至今液晶面板的毛利从40%已经下滑到7%,甚至更低;全球液晶市场从07年的供应不足在2011年全面转入产能过剩,而需求却持续疲软、并微幅下滑……
不过,眼下夏普最大的困难却不是这些经营性的。虽然夏普最近下调2012年平板销量目标至800万台,这可能令夏普的全球彩电市场座次跌出前十——平板彩电板块近年来一直占据夏普销售额的半数以上。但是这些“实业”型的困境,却远没有夏普“财务”上的困境来的激烈。
在过去的十年里,夏普在液晶面板、彩电整机和太阳能项目上大举投资——这些方面的总投资额需要用万亿日元这样的“天文”单位衡量。这些方面的投入远远超过了夏普的盈利能力。在以上三大业务自11年以来持续亏损,以及在10年以来利润已经颇低的背景下,夏普短期债务问题正在发酵。
据路透社报道,夏普目前有3,600亿日元的短期商业本票需要筹措资金偿兑,明年9月还将有2,000亿日元(25.4亿美元)的可转债到期。夏普的总债务额更是高达1.25万亿(兆)日元——这一数字超过夏普2011财年的全年销售额,同时是夏普2010财年全年净利润194亿日元的数十倍。预料,夏普销售额在2012年将难以实现年初制定的增幅为9.9%的目标,甚至可能不及2011年表现;此外,亏损额度会保持在千亿日元之上(2012年第一财季巨亏940亿日元后的修订预测值)。
从股市的表现看,东京8月3日,日本夏普(6753.T)股价大幅下挫达到30%,终场收低于28%,创下自1976年以来,该公司股价最低水平。导致这一结果的是,该公司公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经营指标保持11年以来的恶化态势:4-6月夏普亏损940亿日元。实际上,自今年以来,夏普股价已经重挫达75%以上。
股价低迷必然影响夏普的再融资操作。例如,今年3月27日,夏普与鸿海在液晶面板与液晶彩电领域达成合作:鸿海以8.09亿美元入股夏普,持股近9.99%,成为夏普最大的股东。同时,鸿海参股夏普十代线的运营公司"夏普显示器产品"(SDP,目前更名为新界显示)37.6%,股比与夏普相同,获得十代线一半产能。但是年初交易的核算基准是每股550日元,而现在夏普股价已经跌至200日元左右。由于剧烈的账面亏损,鸿海已经在和夏普重新商谈合作条件。
全球知名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在8月31日对外表示,已经将夏普公司的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这主要是因为鸿海对夏普投资的未确定性的增加。受到此消息的影响,夏普股价再次暴跌13%。同时,标准普尔维持夏普负面展望。
分析认为,夏普必须在最近拿出可行的重组方案,以获得债权人、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注入更多资金支持。
现在夏普最关心什么?除了钱,还是钱!夏普今年需要为3,600亿日元的短期商业本票找到新的投资。而夏普完成这项任务所拥有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9月1日消息,据《日经新闻》报道称,夏普将从两大主要债权人瑞穗实业银行(Mizuho Corporate Bank)和东京三菱日联银行(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获得1500亿日元(约为19.2亿美元)新贷款,帮助公司在本月底前维持业务正常运转。为此,夏普付出的代价是“抵押9.2%的先锋股份”。不过此次,夏普获得现金支持不到短期商业票据贷款46亿美元的一半。这19.2亿美元贷款只是解燃眉之急而已。
针对夏普的困境,瑞穗投资者证券分析师仓桥延巨表示:“夏普在短期内需要大量现金,该公司的业务正承受巨额亏损,因此许多资产都可能被出售。”
例如,有消息称夏普在考虑出售太阳能电池工厂——这也是夏普亏损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近年来这一业务遭遇了来自欧美的贸易壁垒、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价格战的不利影响。此外,消息还称,夏普也有出售东京总部大楼、复印机和空调业务等优质资产的打算。对比亏损的太阳能电池厂,这些优势资产自然更容易“变现”。
夏普面临重组的资产还包括其彩电产业部分:与鸿海协商的液晶面板入资计划,以及海外整机厂的出售计划。据悉,夏普年初表示,2012年其彩电产品销售量将下滑至1000万台;而8月3日这一数字被调整到800万台。因此,夏普也极可能丧失2011年全球彩电市场销量第五的宝座,甚至跌出前十。这将使得夏普不得不考略面板和整机产能的出路。
尤其是对于夏普整机工厂,由于夏普不是代工企业,其自身销量的下降往往意味着要考虑出售整机工厂。据日本媒体报道,夏普位于墨西哥、波兰、中国、马来西亚的工厂都在出售的考量之列。潜在的接受者可能是其面板业务合作对象,全球彩电第二大代工巨头鸿海。不过,对于国内整机厂,由于夏普彩电在国内大陆市场销售业绩一直不错,2012年更渴望拥有250-280万台以上的出货量,占其最新全球预测值接近三分之一,因此分析认为夏普出售大陆地区液晶电视厂可能不是明智之举。但是为了获得现金支持,也不排除夏普可能“饥不择食”。
对于全球找钱的夏普,吸引西方和国内投资者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日本时事新闻社曾经报道,夏普正在与美国投资基金公司,以及日本国内的京瓷和东芝等公司接触,寻求一笔总计约500亿日元(6.30亿美元)的资本支持。
分析认为,夏普液晶面板和太阳能电池虽然亏损严重,但是从固定资产的“崭新度”,和夏普在这两个领域的技术积累来看,还是具有很强的投资价值的。另一方面,在空调、复印机以及夏普的其他业务上,夏普可以重组、出售和拆分的优质资产也不少。例如,此次向瑞穗实业银行和东京三菱日联银行抵押的先锋的股份,就属于这种优质资产。
资料表明,2007年12月,夏普以每股1385日元的价格购得先锋公司的股票,约占先锋总股本的15%。不过此后先锋股价大跌,夏普因此,2008年录得600亿日元投资损失——这也是夏普08年巨额亏损的主因。而随着夏普自身资金状况的恶化,抵押、出售先锋股份,拆分与先锋的合资工厂等都是可行的变现选项。
因此,多方信息和分析表明,只要夏普足够大方,其短期变现能力并不弱。只不过这一过程中,夏普吃些亏是难免的了!
“若只是资本投资,我要它干什么,我又不是创投公司,若只有资本投资,那夏普直接找银行团、投资公司就好了,根本不需要鸿海”——这是鸿海对投资夏普的最新表态。这一态度证实了鸿海在投资夏普这件事情上以前所有的“阴谋论”的揣测。
鸿海不是来当救世主的!
鸿海不仅不会接受此前初定的550日元的定价——因为夏普股价已经大跌;更不会只是给夏普送钱,而不参与管理,或者不分配更多的利益。虽然此前的报道称,鸿海承诺不向夏普派驻懂事,但是这似乎不会成为鸿海作为可能的未来最大股东参与夏普更多内部事务的障碍。
实际上,作为商人,在夏普目前的财务危机下,鸿海“趁火打劫”无可非议。
未来鸿海和夏普合作,鸿海利益得到最大化的方式,莫过于,8.09亿美元的投资额不变(甚至增加),但是降低每股的定价,也就是提升持股比例。这将使得鸿海持股夏普超过10%——依照日本国内法律,鸿海有权向法院对夏普提出“解散”申请:如果夏普解散、资产被重组,鸿海则可以更好的掌控夏普各种优势资源板块,包括那些夏普不可能外售的技术和研发团队;即便鸿海不能在法院达成此意向,“解散”的阴影也将始终笼罩在夏普的头顶,成为鸿海此后所有面向夏普的可能的谈判的一个砝码。
郭台铭对夏普投资陷入巨亏
因此,超过10%的股权被鸿海拥有,这是夏普非常难以接受的的方式。据媒体报道,夏普提出的一个方案是,以近月的股价中间值,重新估算鸿海的投资额。但是,分析认为,这种方式在夏普股价没有稳定回升迹象,或者夏普没有实质性的改善财务状况,或者找到可靠的改善财务状况的方法的前提下,对于鸿海而言“吸引力不大”。这也是鸿海郭台铭,近期的日本之行未能就投资夏普一事达成协议的原因之一。
鸿海寻求利益最大化,夏普死守不达到10%的股份出让底线。这种矛盾也不是没有其他的解决途径。夏普可以分拆一部分业务,或者出让一些非股份利益(例如,让鸿海在获取夏普技术上占些“便宜”)。但是无论如何,在夏普急需资金的前提下,在银行和其他可能投资人将鸿海与夏普的合作看的非常重的背景下,夏普很难在与鸿海的交易中不“吃亏”。
对于夏普,鸿海不仅是合作伙伴,还是其资金源,甚至还有其他的重要意义。作为苹果最大的代工商,鸿海的角色对于夏普是否能够持续稳定的抓住苹果IPAD所需求的液晶面板、以及未来是否可以抓住苹果彩电这个面板界潜在的大客户都有重大影响。而这两者又对提升夏普十代线面板厂的开工率,从而为夏普从根本上扭亏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本财年第一财季,夏普近千亿日元的亏损,与十代面板线仅有的3成开工率有密切关系。而夏普已经承诺最近十代线开工率会提升到8成,这个盈利线之上,这需要鸿海、苹果等下游客户的大力配合。随着夏普进一步下调全年的彩电销售目标,夏普作为“鸿海的零组件”供应商的角色将更加明显。
因此,鸿海在与夏普的谈判中,可打的牌不少。甚至,台湾地区监管部门表示,鸿海与夏普的交易不符合鸿海股东的利益——这种政府发言人的牌,鸿海都可以打。
在鸿海可能向夏普谋求的利益中,至少包括,技术(鸿海旗下的液晶面板企业奇美一直与夏普有技术性合作,夏普液晶技术全球一流);产能(这是鸿海彩电代工业,尤其是面向苹果、索尼等高端客户代工业务扩展的紧急需求);夏普和先锋的品牌销售市场(未来鸿海可能在彩电、手机,甚至更多领域谋求获得为夏普代工的可能,不过这会令夏普的终端制造空心化);与日本液晶面板上游产业的更紧密合作关系(鸿海旗下的奇美一直与日本液晶面板上游产业合作紧密,加上夏普的面板业务,自然可获更大市场话语权)……
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鸿海与夏普合作后,鸿海的这些方面的可能受益,大多数都需要鸿海充当非简单“投资人”的角色,也就是说需要鸿海进入“管理夏普的状态”。这也是鸿海郭台铭最新公开发言的内在含义。
摆脱短期债务违约危机,这是夏普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夏普拿出可行的重组方案;更需要投资人对夏普的“重组计划”的认可。在一系列重组可选项中必须包括的是解决十代线产能问题:这就离不开鸿海的苹果、索尼等代工市场。因此,在夏普的此轮危机中,鸿海已经成为真正的“关键先生”。而鸿海与夏普合作的成败、或者最终合作方式的确定,也就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夏普的“生死门”。
9月1日,夏普已经获得日本银团的第一笔19.2亿美元资金支持。这是为今年第三季度夏普的重组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虽然这还远远解决不了夏普最多1.25万亿日元的负债问题。
夏普财务问题的发酵的根源在于今年第一财季再次巨额亏损。而此次巨额亏损的原因,短期来看是夏普液晶面板十代线等主要工厂开工不足造成;而长期来看则是由于夏普早期“拒绝销售”面板给其他企业或者品牌竞争者的策略造成的——“上下游沟通瓶颈”才是问题根源。
不过,这样的状况已经面临改变。鸿海此前提出推出更多的大尺寸廉价电视机的计划,被认为与采购更多的夏普十代线面板有关——夏普十代线的优势就在于大尺寸产品的制备。同时,期望中的苹果电视如果能在本季度推出,则将大幅消化夏普产能。而随着索尼等彩电巨头委托代工比例的提升,鸿海也要在奇美电之外寻求面板供给——夏普无疑最能迎合这些日系品牌高端的定位需求。
夏普社长奥田隆司介绍经营战略
此外,分析认为,夏普面板还有可能还会供货给日本国内其他彩电企业,或者更多其他地区的彩电企业。占夏普最大的投资额度、借款额度、亏损额度、以及固定资产额度的“液晶面板线”开工率的能否提升(夏普指出三季度目标是8成),将成为夏普止亏的关键,也是夏普获得更多银团支持的基础。
“祸兮福所倚”!
夏普最初将“垂直整合”理念过度的应用,束缚了自己的市场,才是夏普亏损的真实原因。而现在的夏普已经进入了崭新的车道。最典型的标志是,包括面板厂股权、太阳能项目、空调、复印机、彩电厂业务都可以纳入出售讨论的范畴——虽然这可能是被逼的,但是这种做法根本上改变了夏普“孤独的内部整合”型架构的弊端,并为夏普获得资金支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不断被改变的夏普的思维模式,正在成为夏普重生的关键。从誓死不卖液晶屏幕的夏普,到看到行业合作重要性的夏普、考虑出手多重业务重组的夏普,夏普已经迈过最艰难的决策门槛!
因此,在这段时间夏普连续“重挫于媒体舆论”之后,可能未来“好消息”会逐渐多一些。以夏普的技术和产能功底,以及与台湾业者合作的深化,夏普转型正在逐渐加速,最困难的时候随着9月1日银团贷款的帮援,或许已经结束。也许,2012年下半年,夏普可以稍微轻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