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巨人转身并不容易。但是,就有这样一个巨人,他不仅仅要转身,甚至要换一颗心脏。这个巨人就是长虹。
长虹是一家集消费电子、家用电器、IT通讯、军工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全球现有员工9万余人,年销售额超过70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企业集团之一。
在长虹硕大的身躯中,“制造”是占比最大的部分。其主要资产均来自制造业,及其相关的技术和专利。“拥有亚洲最大的器件生产线;拥有亚洲最大注塑生产线;拥有全球最先进、亚洲最大贴片生产线……”,这些就是长虹制造型企业最基本的佐证。
但是,2012年以来,长虹正在做很多与制造关系不大的事情。“服务、软件、集成”,三个维度的内容成为了长虹新品最大的亮点,更成为了长虹最重要的战略投资点。长虹希望,通过在智能家电领域的集成性创新,在未来三年实现销售收入千亿元,业绩增长30%的壮阔目标。
2007年,全球手机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竞争者:苹果教父乔布斯将一款称为IPhONE的产品带到了消费者面前。虽然苹果并不生产这款产品,甚至不生产IPHONE内的任何一个可以“摸”得到的零件,但是凭借IPhone,苹果登上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一的宝座(虽然此后被三星超越),并一举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盈利水平最高的电子企业和最受欢迎的消费电子品牌。
苹果的成功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智能产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向消费者,更带来了一个以软件、应用、集成、体验为中心的非传统制造型商业模式。
2010年,国内彩电市场,智能电视还是新鲜物。甚至,大多数彩电企业还都不能给智能电视下一个完整的定义。而在2012年5月,智能电视已经占到整个国内彩电市场销量的三成以上,年底这一数字渴望突破40%。
速度是考验实力最好的标杆。2012年8月,长虹依靠语音、手势等新型功能,在智能电视市场不仅取得了国内市场第一的位次,更是斩获两成以上的市场份额。长虹誓言,要在智能电视市场做真正的领头羊。
“长虹空调,请把温度调到26°。”“请问是把温度调到26°吗?”“是的。”这是消费者与长虹智能空调的对话:没有遥控器,只需动动嘴,就“乖乖”调到所需温度。更神奇的是,消费者往左边走,空调风也跟着往左,往右,风也改往右。——在第十三西部博览会上,消费者可以切身体会到长虹智能科技的力量:不过,这不是什么“前沿”技术,而是消费者现在就可以购买回家的技术。
产品可以与人交流,产品还可以和产品交流;能够本地交流,也能够远程控制和交流;甚至产品能够按照主人的习惯,在没有明确命令的时候自动为主人服务……这种以前只有科幻影片中才有的场景,现在,或者可以在消费市场买到,或者已经快走出长虹智能家电产品的实验室。
不仅是家电,未来长虹智能产品还包括智能安全、安防产品,满足家庭和公共空间的安全需要;甚至包括涉及电工、电力、信息、人力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智能产品。这些产品将最终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综合性家电企业、上游核心部件企业,长虹在智能化的家庭电子科技时代拥有先天的优势。产品智能互通一定是跨平台的。这就需要多平台和跨平台的技术积累和实验。长虹锻造了在国内家电业中富有竞争力的芯片及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工程技术、风道技术、可靠性技术六大核心技术,不仅建成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而且成为中国家电业中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最多的企业,其发明专利拥有量在中国家电企业中排名第一。只有具备更上游的多平台产品研发设计能力的企业才可以演绎“厚积薄发、雄霸天下”的智能神话。
长虹在综合性智能研发领域的优势,在长虹电视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语音电视机、手势电视机的推出速度全球领先,产品销量节节攀升,甚至生产计划中,长虹智能电视的比例已经超过7成——依靠规模化的优势将长虹智能产品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性价比都提升到了业内罕见高度:分析认为,以这样的速度,不出意外,2013年长虹有望在主流市场全面实现智能电视对传统电视的替代。
向智能转型,企业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来自终端产品和制造技术——虽然这是长虹例往的强项。但是,在智能时代这些优势势必会被稀释。
智能市场首先的成功者,苹果并不生产智能手机,或者其他智能设备。而制造苹果手机的富士康却并不是什么知名品牌:他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制造企业。虽然富士康也在谋求转型,但是步履艰难。
市场实践说明,智能时代单纯依靠廉价加工制造的模式已经很难树立起有力的市场竞争力。虽然加工和制造依然是电子工业,尤其是智能电子工业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但是以集成为中心的,容纳了软件、内容、商业模式等更广泛内涵,涵盖了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各个环节的综合竞争力正在变得更为重要。
传统产品下的企业,往往是一个或者多个,市场经济活动环节的优势力量的集中体。他不需要在每个方面都有涉猎和突破。以制造冰箱为例,国内很多二线品牌购买别人的压缩机(可能是长虹华意压缩的产品)、机壳、控制板,然后自己组装。对于平板电视,二线企业多数连主板的自我设计能力都没有,更谈不到屏幕和芯片层次的技术。但是即便如此,这些企业在传统产品市场依然可以获得不错的销量和业绩。
为什么呢?
因为,传统产品只与上游器件紧密相连,下游只是一个简单的销售环节(甚至部分小品牌,连售后服务都敢省略)。企业只要搞定上游配件、中间组装,下游销售,就搞定了大部分问题。但是这种模式完全不适合智能产品。
以长虹智能电视为例:它不仅是传统显示设备、声音设备,更是半导体计算设备、网络通信设备。智能电视的运行还需要众多软件的支持。这就使得产品的上游零组件变的异常复杂。这导致了复杂的企业上游研发、设计、采购、稳定性可靠性控制关系。这些方面的经营难度的增长,使得只有大型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智能市场的主宰者。
更为重要的是,软件产品的加入和更新,服务和内容型应用组件的加入,使得智能电视这类产品再也不能“没有售后”。售后服务不仅仅再是产品质量或者故障问题的简单解决者,同时更是产品后期应用的第一组织者。智能厂商必须担当起“智能组织者”的角色。
产品要互联、内容要互通、应用要落到实处,所有新科技必须在消费者手里“有的放矢”。这就决定了制造众多智能产品的长虹,必须首先是一家“智能型的企业”。智能商业模式、智能生态圈、面向智能需求的企业管理和运营组织。长虹需要革命、需要自我否定,更需要创新、换心。
2005年5月20日,四川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网络科技公司的成立是长虹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该公司成为长虹业务部门第一次体制改革试点,是长虹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探路先锋。——长虹要上网,智能家电要上网,网络技术不再是通信企业、或者IT企业的专利:因为长虹来了!
但是,仅有网络还不行,内容还是关键。而决定内容运行模式的则是软件。前端程序开发、网游、APP商城、电信网络、广电网络等的整合式运营,长虹在考虑的这些问题都是以前不曾有人考略过的。为此,仅长虹智能软件开发团队就已经超过2000人。长虹必须由原来的以电路、机芯、屏体为主的研发向以核心软件为主的研发转型。这种转型不仅针对于电视这类率先智能化的产品,也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这类传统家电。长虹要让这些家电都可以与人交流、与其他家电交流,甚至与企业客户产品售后服务部门的智能中心交流。
未来人类社会,将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社会”,
无论电子、电器和机械制造技术的模式将如何转化:3D打印、薄膜电路、半导体集成芯片,或者是传统的电子部件和机床,在应用端,智能社会的雏形都已经出现在人们面前。作为一家中国最早的电子企业,长虹有义务为这个未来的智能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识别控制和沟通技术,语音+手势+表情+面部+意念,电视、电脑、手机、冰箱、空调等N个终端,客厅、卧室、厨房和车库不同的空间……消费者的意志、思想和需求将随着智能网络的延伸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在第十三届西部博览会上,消费者已经可以在长虹智能家居体验馆”初步感受这些“明日世界”的多彩生活。
把握时代主旋律和家电电子产业的深刻变革的机遇,长虹不断由制造型企业向集成型、服务型企业转型;将传统制造优势、研发优势,与先进的智能技术平台融合,缔造全新的产品和应用概念;将企业的触角由主要集中在中间制造,向制造的两端研发和应用不断延展;从单一设备、到整体系统;从简单的以实现一个目的为主的产品功能,向综合的满足人性化、可扩展性需求的智慧型产品设计转变;长虹已经建立起全产业链的新兴智能服务型家电产品、综合智能家居和智能技术集成供应商的基本雏形;从智能家居、到数字小区、再到数字城市,长虹“平台服务+终端”的智能产业布局正在成为“智能社会”的一个缩微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