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强制性能效标准、标识及相关财政措施是促进家电市场朝更高能效方向转型的有效政策工具。
中国已经成为电视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2011年我国液晶电视产量已超过1亿台,其中出口超过5300万台,国内销售约4500万台。电视综合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影响电视机能耗因素增多
虽然节能技术不断发展,电视能效水平持续提高,但影响电视机能耗的因素也日趋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普及率增加。随着中国城镇化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家庭电视平均拥有量从每户一台增加到多台。二是屏幕尺寸不断增大。中国市场电视平均尺寸从2009年的31.6英寸增加到2012年的34.5英寸,3年内增长了近10%,预计到2014年电视机平均尺寸将达到34.6英寸。三是电视信号多样化。从传统的电视天线到闭路有线电视再到数字(含高清)电视,电视信号源技术不断更新,信号源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制备信号源所需设备和不同接收设备带来的额外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四是电视功能集成化。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也集成了更多的功能,如高清视频播放、游戏和上网等。
新能效标准指标大幅提高
各国经验表明,家用电器强制性能效标准、标识及相关财政措施是促进家电市场朝更高能效方向转型的有效政策工具。
我国平板电视能效标准GB24850-2010《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于2010年12月1日实施,该标准是第一个针对平板电视能效指标、能效等级和测试方法等做出详细规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国标GB24850-2010规定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产品可以被认证为节能产品。我们分析了市场上所售的超过2500个型号的电视产品,发现目前中国市场上82%的平板电视可以被认证为节能产品,远远超过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20%~25%的合理水平,标准已明显滞后。为适应和引导市场发展,针对此标准的首次修订已经展开,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已公布。草案拟将电视机的能效指标大幅提高,新标准中三级产品的能效指标将高于旧标准的一级能效指标。如新标准中三级液晶电视的最低能效指数要求为1.7,但是由于新标准调整了液晶电视能效修正系数,新标准的1.7经折算后约等同于旧标准的1.55,折算后的指数仍高于旧标准一级1.4的要求。这意味着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产品(三级,二级和部分一级产品)将被淘汰。
避免补贴超大尺寸的电视
5月发布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平板电视推广实施细则》,要求对通过能效标识备案的能效一级、被动待机功率不大于0.5瓦且能效指数达到1.7以上的液晶电视和能效指数达到1.4以上的等离子电视按尺寸给与不同程度的补贴。此次细则的出台,打破了以往只依据能效等级进行补贴的普惠制做法,仅针对一级产品中不同能效指数的产品有区别地进行补贴。这种补贴政策更为科学,是政策设计的一大进步。
我们对新政实施后市场的变化进行了追踪研究,认为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第一,补贴政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推广节能产品,淘汰落后技术,因此补贴政策应只针对最具节能潜力的新技术产品。
第二,贴政策应避免补贴超大尺寸的电视。即使采用最先进的节能技术,超大尺寸电视的绝对能耗仍然比小尺寸电视高出很多。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市场销售的平板电视主流尺寸是30英寸到50英寸,约占总销量的70%。但此范围内一级能效产品比重相对较低。据统计,30到40英寸平板电视中一级产品约占52%,低于58%的平均水平。然而从42英寸到55英寸,平板电视的能效指数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大于50英寸的产品中一级产品比例高达74%。而此次节能补贴中,电视尺寸越大,补贴额度越高,导致大量的资金不能流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尺寸电视。要享受最高额度的节能补贴,必须购买42英寸以上的电视,无形中鼓励消费者购买超出实际需要的更大尺寸且绝对能耗更多的电视,这违背了推动绿色消费的初衷,反而可能会提高电视使用过程中的总能耗。
第三,补贴额度的市场撬动杠杆作用不明显。对十几个国家家电补贴政策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家电节能补贴的额度达到产品销售价格的20%~30%时,消费者才会有明确的选择倾向,补贴政策也才会真正有效地推动市场向节能方向转型。此次对电视的平均补贴额度还不到售价的10%,部分节能高效电视补贴后的价格仍明显高于普通产品,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普通消费者仍然会倾向于选择更低价产品,而非更节能产品。
第四,由于我国能效标识采取的是“企业自我声明+备案+市场监管”的实施模式,因此在新政出台极短的时间内出现了企业大面积突击修改备案信息的现象。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加强对备案的审核、对产品能效符合性监督和检测、对虚标骗补行为进行打击就成为政策制定者应关注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制订新的办法,采取更严密有效的方式,避免虚标骗补现象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