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智能电视产业将呈现突破式发展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日期:2012-09-07 作者:佚名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显示技术的融合发展,互联互通的多媒体智能终端成为产业发展趋势,平板电视逐步呈现出内容格式多样性、服务种类多样性、接入方式多样性的智能化特征,平板电视智能化正掀起全球彩电业的重要革命。

    智能化分三个阶段

    一、2008~2009年互联网电视阶段

    2008年至2009年,电视与电脑的融合发展渐起,部分电视厂商看好电视与互联网进行对接,相继推出能够进行网页浏览和网络下载的互联网电视,如2009年三星联合雅虎推出Internet@TV网络电视,TCL发布MiTV互联网电视,创维研发具有互联网功能的酷开电视等,互联网电视成为彩电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从功能角度分析,互联网电视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可以下载网上高清大片,能够让电视与电脑组成一个内部家庭局域网,可在线自动升级,实现网络游戏、在线查询等实用功能。

    二、2009~2010年初级智能电视阶段

    2009年至2010年,互联网电视进入深化发展阶段,在网络接入模式下,加载应用平台和安装程序,已具有智能电视的部分功能,如2010年,TCL推出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康佳推出采用统一应用平台的6个系列多款智能电视,海尔发布模卡三网智能电视。从功能角度分析,初级智能电视在互联网电视的基础上,可自主安装应用程序,采用固定操作系统,但兼容程序较少,运行速度较慢,不具备语音识别功能和体感识别功能,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具备开放式应用平台和易用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

    三、2010~2012年智能电视高速发展阶段

    2010年5月,GoogleTV面市使智能电视发展受到更广泛关注。2011年,三星、LG等跨国企业均推出SmartTV系列产品,苹果、联想等IT巨头也相继涉足智能电视市场,我国彩电厂商更推出各具特色的智能电视产品。如海信和海尔电视可多屏互动,长虹电视可方言交互,TCL电视具有云端教育系统,创维电视包含健康管理系统,康佳可实现在线支付。2011年全球智能电视出货量增速高达258%,全球智能电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从功能角度分析,智能电视具备中文语音交互功能;拥有开放式应用平台,支持的应用程序丰富;具备双系统配置,可以实现多屏互动;硬件配置不低于PC主机配置;可以做到灵敏度较高的体感识别,同时可以对电视进行操控;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扩展后台云服务功能,用户可获得丰富的内容服务。

    用户智能体验提升

    一、智能电视市场规模及渗透率将迅速提升

    智能电视正在成为全球市场竞争焦点,整体市场规模和渗透率将实现快速提升。2011年11月,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已达13%,此速度比CRT电视向液晶电视以及普通液晶电视向LED电视的过渡都要快很多。预测数据显示,未来3年中国智能电视的产量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有望达到65.1%,这意味着智能电视即将成为全球电视市场的主角。

    2012年国内智能电视市场需求量约为1875万台,需求额为1036亿元,需求量将超越3D电视。预计2012年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将达到27%,智能电视产业将迎来突破式发展。

    二、智能电视功能形态趋于融合,用户体验大幅提升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促使智能电视在电视功能、电视形态和用户体验方面都将实现革新式发展。在电视功能方面,智能电视不仅能够接入互联网,还融合电子商务、语音和视频通信、安全监控、家居控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家庭娱乐通信的中心。在电视形态方面,随着联网和信息处理功能趋于稳定,智能电视的显示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走向融合,具备联网功能的智能电视一体机将大量出现并成为主流。在用户体验方面,高清晰度解码显示技术和三维显示技术的日趋成熟,宽带网、CDN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都将提高用户的视频体验质量。适合Web和电视机的UI技术在未来实现突破,电视人机界面操控性能得以不断增强。

    三、智能电视将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实现突破

    智能电视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彩电单纯的产品销售模式,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环境。在智能手机领域,已围绕终端产品形成产业链多方盈利模式,如苹果公司通过“AppStore”向消费者提供应用内容的同时也向上游厂商反馈使用信息,有助于企业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随着家庭智能社区的建立和使用内容的逐渐完善,智能电视的用户沉淀和路径依赖将初步形成,围绕智能电视用户的广告播放、付费购买和使用等增值服务将会成为重要的新兴盈利来源。彩电行业的传统营运模式将获得突破,全新商业模式培育和再造会得以实现。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