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智能化战略的落地和实施,另一边是高端、自主品牌产品的强化普及,在这两大引擎的拉动下,海信这艘大船正在驶向更远的未来。
广东江门南方产业园投产、贵阳电视生产基地扩产、南非家电工业园启动建设、青岛新研发中心动工、欧洲研发中心转移至德国、美国研发中心增资扩容……仅半年多时间里,海信集团“挥舞”着手臂在世界版图上的六个地点按下铆钉,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刚好是两组“铁三角”阵容。海信的发力势头迅猛,不仅动作频出,从投资规模上看,六个项目总计过33亿的投资额也相当亮眼。
海信“变”了?
如此频繁的布局和大规模的投入似乎并不符合海信风格。一直以来,海信秉承“稳健经营”的理念,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业绩从未下滑,甚至在行业大举投资新产业时,海信还树起了“专注主业做专业”的大旗,将主业以外的产业剥离,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
然而,稳健并不意味着保守,专注的背后是对资源的整合和集中利用。目前,海信拥有多媒体、家电、通信、IT智能系统、现代家居和服务等产业版块。除了电视已连续九年蝉联全国平板电视销量第一外 ,海信通信信息也表现出强劲增长态势,智能公交领域继续保持着全国第一,光通信的优势持续放大。
相比于过去的稳健,今年已六次布局的海信又多了一分“成大事”的气魄,而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看来,这也是“稳健、专注”的表现。
为智能化“铆到底”
海信的改变有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力:智能化战略。
去年5月该战略启动以来,海信将其作为重中之重,迅速在集团各产业内铺开。先是发布了全球首款个人智能电视I’TV及二代产品;后又领先推出基于ANDROID的智能电视和集食品管理、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智能冰箱等。此外,还通过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结盟,实现了先进技术的共享。
然而,智能化对海信绝不仅仅是产品形态这么简单。从最新布局来看,海信正在努力打造一个集产品、研发、销售、生产于一体的“全球多维智能化战略体系”。这也印证了周厚健董事长曾经“智能化对于海信来说是饭,也是命”的说法并不言过。
扩大高端、智能产品产能
占地1602亩的广东海信江门产业基地即将开工投产,该基地有多条现代化平板电视整机生产线和液晶模组生产线,整体项目规划产能在1000万以上。海信电器总经理刘洪新坦言:“智能电视的发展,需要需要芯片、软件以及APP应用、内容服务等智能化产业链的配套支持,华南地区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信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当地的产业配套优势,打造出独有的智能电视生态链。”据悉,海信电器即将形成南有广东、贵阳,北有青岛的“南北双翼”产业布局,而海信位于贵阳的电视生产线也在进一步扩大,目前的整机和模组产能已达近百万。
就在上个月,海信又从南非当地上市公司AMAP手中竞拍购得旗下SONY代工厂所使用的1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该项目一期投资2.5亿兰特,将作为海信在南部非洲的家电生产基地,拟建设生产绿色环保节能冰箱和智能3D高清电视等高端环保产品,全部是自主品牌。
三大措施强化研发水平
智能化的核心是用户体验,而研发水平的高低又决定着产品用户体验的好坏。为此,海信集团今年对研发体系进行了“三强化”,一是投资25亿元,在青岛新建研发中心,该项目占地500亩,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容纳5000名研发人员的集科研、产品开发和转化、试验、学术交流在内的国际一流研发中心;第二项措施是将原位于荷兰的海信欧洲研发中心搬迁至德国。德国是西欧最成熟的电子消费品和家电市场,品牌云集,产品多而全,新品上市早,便于研发部门收集产品信息,研发出更智能化的产品;三是在美国海信研发中心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增资扩容。在刚刚结束的海信北美招聘会上,数十名硅谷人才表达了回国工作的意向,而海信在北美的两个研发中心也将为其提供多种工作选择。
销售重心向高端区域倾斜
在销售上,记者获悉,海信的销售网络早已遍布全球,今年又明确了以亚洲、中东非洲、北美洲、中南美洲、澳洲、欧洲等六大销售区域为核心的高端销售体系。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电视行业出口额同比下降4.3%的背景下,海信电视逆势上扬,出口大幅增长76.4%,其中,LED高端产品的销量、销额增幅均在200%以上,极大的拉动了产品结构提升。此外,海信电视自有品牌销售额在美国增长已超过5倍,家电产品增长也近1倍。
从行业剖面来看,海信冰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海信集团以智能化和高端战略为引擎的品牌发展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