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厢还在讨论互联网企业推手机,那边《读者》杂志已悄悄地推出了自己的平板电脑,并将很快推出手机。听到这则消息,有人诙谐地说:“下一个手机牌子会不会是肯德基(微博)?”没错,随着移动互联网对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类型的企业都在向平板、手机行业“跨界”,作为因阅读方式变化受影响最深的传统媒体行业,《读者》的选择是有益的尝试。
重金投入欲打造完整产业链
经记者多方了解,为《读者》推出平板、手机的是读者甘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读者集团于2010年成立了该公司以及数字出版中心,目的是全面启动数字出版工程。
日前《IT时报》记者采访了读者甘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大时,他介绍该公司以及读者数据加工中心均是他与读者集团共同投资成立的,“打造数字出版的整体战略所需资金是很庞大的,尤其是在打造云阅读平台方面,投资不菲。”
称自己曾在深圳有十多年IT从业经验的金大时认为,仅是这一方面,在国内寻觅有同等条件的出版机构就不容易,《读者》有雄心打造包括杂志内容、云读书馆、终端在内的数字阅读全产业链,与自己一拍即合。
金大时称,他与《读者》相关领导接触时感触到,《读者》有如此决心的关键是具有“避免沦为下一个柯达(微博)”的忧思。据了解,《读者》在惠州建立的数字出版基地投资就高达20亿元,“数据加工中心”和云阅读平台都容纳其中。
电纸书无效转战平板、手机
《读者》也曾于2010年推出过电纸书,但效果一般。金大时表示《读者》当时很快就认识到因受iPad冲击,电纸书市场迅速萎缩,为了完成终端布局的构想,推出安卓平板和手机随即成了不二的选择。
据介绍,《读者》名为“悦读”的平板电脑当前已在甘肃上市,分为9.7寸与7寸两个版本,采用安卓4.0系统,售价分别为2000多元以及900多元,由深圳的硬件厂商生产。金大时表示曾经有很多深圳山寨厂商因看中《读者》庞大的读者数量,曾积极提供过十分低价的方案,但被《读者》拒绝了。
《读者》手机则将于10月推出,经介绍是上海一厂家生产,金大时称该合作方“有发展成为第二个华为(微博)的潜力”。他还表示该厂家与某覆盖全国范围的连锁机构有维修合作,《读者》手机将来的维修有着落。
《读者》手机计划走网络渠道进行销售,而平板则走传统渠道,金大时表示这种两只脚走路的方式让《读者》可以积累不同的渠道经验。
起码是有益的尝试
那么,《读者》平板、手机对市场究竟能否构成足够的吸引力?
金大时介绍,这些设备较为注重阅读的感受:“我们力求做到阅读感受与读杂志十分接近,因此对于数据加工中心提出很高的要求,包括将30年的《读者》内容置入,绝不可只采用大多安卓阅读应用里TXT、PDF这样简单的格式,所有内容都采用欧美流行的epub格式,UI设计、页面上的文字位置、插图等都与纸质杂志没有差异。”
不过泼冷水者自然也有之,有观点认为这纯属传统媒体乱投医的跟风之举,认为“内置30年杂志内容”这一卖点不足以吸引手机用户,30年前的内容对今天不具有太大意义。
新媒体专家陈永东则认为,《读者》的尝试无可厚非:“不谈成功与否,起码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他表示《读者》表现出了超前的未雨绸缪意识:“当《读者》构建的云阅读平台成熟起来,内容付费及移动互联网形态的广告等新的盈利点或能陆续到来,而《读者》向数字平台的转移也能节省大量的印刷、发行成本。”陈永东提醒,并非所有传统媒体都可复制《读者》的这种玩法:“《读者》单在广东一地的发行量就超过60万,庞大的读者数量使一些厂商倒贴钱都愿意与他们进行合作,有如此品牌价值的出版机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