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9月份,索尼就发布了这款造型奇特的头戴显示设备——HMZ-T1,在当时就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然而直到现在这款产品才来到我们评测室。无论在技术还是使用上索尼HMZ-T1都称得上的另类,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两块0.7英寸的OLED面板,另外双屏幕带来的是完美的3D体验,将不会有传统主动快门式3D的串扰与闪烁的缺点,因此这款的产品的2D、3D画面表现非常值得期待。
索尼 HMZ-T1
除了上述所说的屏幕优势与3D画面以外,由于搭载了特殊的光学透镜,使得0.7寸的OLED面板可以模拟出45度广视角的画面效果,官方的一个说法是可以模拟出20米处750寸的电影屏幕效果。另外索尼HMZ-T1的独特佩戴方式也是大家争论的重点,因此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也会就佩戴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试用与解答。
索尼HMZ-T1头戴显示设备主要参数 | ||
型号 |
HMZ-T1 | |
显示面板 |
0.7英寸OLED面板×2 | |
分辨率 |
1280×720 | |
水平视野 | 45度宽视角 | |
虚拟图像尺寸 | 20米距离750寸 | |
3D技术 | 双面板3D显示 | |
HDMI控制 |
有 | |
保护视力 |
3小时(长时间警告),6小时(自动关闭) | |
适用人群 | 15岁以上人群 | |
功率/W | 15 | |
重量/g |
420(头戴部分)600(处理器单元) | |
尺寸/mm |
210 x 126 x 257 (头戴部分)
180 x 36 x 168(处理器单元) | |
参考价格/元 | 5999(官方售价),约5500(网购价格) |
外观:科幻风格头戴部分 分离的处理单元
索尼HMZ-T1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那个飞碟造型的头戴式显示器,不过这仅仅是这套设备的输出部分,整套机器还包括一个分离式的处理器单元,由处理器单元提供画面声音信号与电源。
索尼 HMZ-T1
首先还是来看一下HMZ-T1的头戴显示部分,整体外形呈圆弧状,黑白相间的配色很有科幻电影道具的风格,白色部分是抛光的塑料材质,黑色部分则是磨砂塑料材质。机身可以分为两部分,固定的显示部分与相对分离的护翼一样的耳机部分。在开机后,T1头戴部分正面的白色区域会有蓝灯亮起,看起来颇有科技感。
整个头戴部分的体积为210×126×257mm,约420g的重量看起来分量不轻,不过在实际佩戴中由于支撑点的合理配置,因此并不容易感觉到疲劳。可以看到头戴部分有一根不细的信号线,这条线将负责传输由处理器单元所输出的信号,长度距测量大约为3米,使用中基本不用担心线不够长的问题。
显示部分是头戴设备的核心组件,从外面看可以看到两个凹陷的透镜,上面有多层镀膜反光,内部有复杂的镜片设计,从而可以实现将0.7寸的屏幕放大至正常大小并且不损失任何画质。在佩戴时人眼并不会贴着透镜,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隙,内陷式的透镜也起到不接触眼球的作用。
操作区域位于头戴部分的底部,在实际使用中可以轻松地以托起姿势选择,主要为电源键、十字导航、音量调节与菜单键,可以猜得到HMZ-T1的操作菜单是十分简易的。
对于头戴显示来说,佩戴是一件考究的事情,HMZ-T1主要的支撑点主要是正前方的额头支持器、与贴着后脑的可调节头环,因此在佩戴时并不会有很明显的累赘感。头环部分可以调节长度以适应不同人的头型。
耳机也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而且可以进行前后上下的调节来配合不同耳朵位置。耳机的音质出乎意料,在观看蓝光电影时能够提供一定的音场,5.1虚拟声道(VPT)也不是完全没用,不过如果调节至电影、音乐等模式后会有发虚的感觉,中频被削弱。
索尼HMZ-T1的处理器单元是一个不算很大的黑色金属盒子,它负责提供电力、HDMI信号的输入处理与头戴部分信号的输出,正面为黑色抛光塑料,有指示灯显示,关机状态为红灯,开机则变成绿色。
机身正面有头戴部分的输出接口,背面则是HDMI输入与输出接口,HDMI输出主要是在不使用HMZ-T1时用来连接其他显示设备的(不可以与头戴部分同时输出信号),看得出来索尼对这台设备的定位还是室内使用,而不是便携设备。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机型为日本制造,15w的额定功率非常节能。
输出头戴部分的接口为特殊规格,处理器单元不仅承担了将HDMI信号处理转换为头戴部分接收的图像与音频信号,还要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头戴显示器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