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重庆77亿大单似乎成为2011年安防市场的重头戏,预计2012年底监控探头将达到50万个;无独有偶,济南城市安防建设似乎也开始打起了"数量牌":据济南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技防办主任潘江东介绍,"济南警方和社会各界在公共部位、重点监控区域等处安装的摄像头目前已经达到了13万个左右。似乎,在二线城市看来,打造无死角监控成为该城市安防建设的发展特点,但是与一线城市不同的是,目前对于"过多"的电子眼,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特别是一些在公共场合私装监控探头的用户来说,极大影响了其他市民的正常生活,对此法律上仍然存在一定空白。
发展以实用化为主的监控
与一线城市不同的是,二线城市监控产品更贴近民用化。千元的监控系统、夜视距离可达150m的红外监控产品、具有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尽管这些设备中并没有融合高新技术,但是它们却被广泛应用于这些城市中,以最贴近民用化的方式服务于社会。价格、清晰、实用是二线城市监控设备的代名词。高清监控是安防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稳步发展才是应道理。
三线城市安防:人防+物防
基于城市人口密度的特殊化原则,大量的监控探头不是该地区的首选方案,因此人防+技防方式成为最大的安防措施。在城市繁华地区、重要路段加强监控探头和人防,而一些较为偏僻监控探头仍处于空白。而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就是,部分监控系统由于缺乏专业的人员管理,部分小区监控似乎成了摆设。似乎在安全防范意识和监控技术手段来说,三线城市安防建设需要向"前辈们"好好学习。
个人防范意识终于监控设备 城市监控大于民用监控
三线城市安防水平相对落后,因此视频监控系统覆盖率也并不高。特别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道路监控、校园监控成为其发展的首要领域,而对于小区、民用化监控来说,是安防意识的问题,导致该市场出现较为尴尬的局面。虽然城市安防建设能够提供市民的安全感,但是切身保护市民安全的还需从自身意识出发。
三线城市安防并非没有技术,智能交通、公安联网监控、视频监控报警联动等成为一大特色,以更多的机械化设备提升安全水平,以基础工程服务百姓生活。不能要求三线城市安防监控与前者相比,普及的过程却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各个城市安防建设发展水平出现较大的差异,无论是从技术、市场推广、应用领域还是从人防意识来看,地域性的差异必将会导致安防建设的差异。如果视频监控系统好比一个人,那么他服务的是三个不同的用户,多样化的方式为城市安防建设做出不同的服务,城市安防建设因地制宜,城市监控发展也许"大手"牵"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