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盛传工信部联合多家智能电视机构,在北京发布《智能云电视行业标准2.0》,全面推进智能电视行业新标准。
新闻一出,一时洛阳纸贵,引发各方热议。
然而在笔者看来,智能电视的概念尚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怎么《智能云电视行业标准2.0》就粉末登场了?
针对《智能云电视行业标准2.0》,笔者有以下几问,希望与同仁共同讨论。
问题一:概念未定,标准先行?
随着智能电视时代来临,云电视、社交电视、支付电视等称谓也纷至杳来。然而“众多”的电视门类也似乎让人摸不到头脑,不但消费者对各种电视概念一头雾水,就连业内专家都大呼“概念比产品多”。
曾有媒体报道,4月召开的平板电视智商标准升级研讨会上,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作为一个家电行业专家,自己也难以说明智能电视与云电视的区别。他认为目前两者的概念界限尚不明晰,比较模糊。
海信多媒体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简志敏直言:智能电视本身就有“云”的支持,“云”只不过是智能电视的一个基本特征。云电视纯系市场炒作。
试想,对于智能电视或云电视的定义,在连业内都尚未取得共识,达成一致的时候,云电视标准就已经“登堂入室”,是否略显浮躁?
经调查发现:在问及智能电视与云电视的区别时,仅有23%的消费者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而外资在华彩电企业推的仍然是3D电视和智能电视,并未跟随本土彩电企业推出“云电视”概念。
问题二:豪华配置,硬件入门?
众所周知,消费电子产品的用户体验,取决于硬件、软件以及平台服务的综合评判标准。操作系统的流畅程度,不仅与硬件配置有关,更重要的是看Design house面向特定用途的标准产品的设计(包括平台移植、测试、优化等)能力。
《智能云电视行业标准2.0》中规定:目前智能云电视的硬件配置必须达到:双核CPU、多核GPU,512KB cache、8GB以上内存,支持100G以上外接存储,可实现应用程序快速下载与轻松在线升级安装。
多核CPU、多核GPU是当下移动消费电子产品的演进趋势,目的是降低产品功耗,保障多任务运行。然而电视既没有特别的低功耗要求,也不需重点保障多任务运行,《智能云电视行业标准2.0》对产品的要求居然细致到了核心的数量,这是何苦来哉?
本标准将移动终端的硬件模式沿用到智能电视中,还辅以硬性规定,难怪有网友称其为:“这不就是特大屏幕的手机么?还是山寨的……”
问题三:广电标准,工信部发布?
本次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标准》的发布单位工信部。众所周知,无论是广电总局去年发布的“181号文”(《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还是今年新颁布的机顶盒CA统一标准(DCAS)。在广播电视领域,与广播覆盖、广播技术相关的政策或标准,向来是由广电总局来颁布。
然而本次广播电视行业标准颁布活动竟由工信部牵头举行,通篇没提广电总局。这不禁让人疑问,工信部咋出台广电标准?
结束语:工业产业的标准颁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往往需要全行业的积极参与以及技术专家组织的反复论证。本次《智能云电视行业标准2.0》的颁布,引起了行业热议,影响不可谓不大,更需要拿出一个令全行业信服的说法。笔者将带着以上三个疑惑,继续关注本次事件的进展。
相关知识链接:《智能云电视行业标准2.0》的七大标准内容如下:
标准一:智能云电视必须首先具备“平板电视产品智商评价”标识,以表示通过“产品智商”评测。产品智商评测已从原最高五星级(70分)上升到六星级(75分)。
标准二:智能云电视必须具备完善、实用、贴近生活的智能云应用。
标准三:智能云电视必须具有针对电视深度定制的智能云操作系统,以控制、管理智能云电视的运行。目前行业内存在Android、Windows、Linux、iOS、STV OS(中智盟)等操作系统。
标准四:智能云电视必须具备专业、可扩展的智能云平台。
标准五:多层次、全开放的全云生态系统提供全云产业链保障。
标准六:智能云电视必须具有高硬件配置。目前智能云电视的硬件配置必须达到:双核CPU、多核GPU,512KB cache、8GB以上内存,支持100G以上外接存储,可实现应用程序快速下载与轻松在线升级安装。需内置高清数字一体机收解码系统,能够接收和解码有线电视高清信号和3D频道信号。
标准七:智能云电视作为彩电行业的高级产品形态,3D功能需逐渐成为其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