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声到有声 电影发展之路
现代家庭的“客厅文化”是一种新生活方式,主要有三个特征:首先是传统化,强调人的要素,倡导家人和睦,亲情互动;其次是娱乐化,客厅空间大、有电视、常聚会,能承载丰富的娱乐文化节目;最后是智能化,高科技让客厅变得更加智能化,3D自然交互、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放大”了客厅空间,拉近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距离。
说到高清,大家可以一起先来追忆一下电影的发展历程,首先是最早期的电影诞生时期,也就是始于1981年的35mm的胶片电影时代,此标准延续100年。在这一年,是从William Kennedy Lauren Dickson向乔治.伊斯曼订购35mm宽的赛璐珞硝酸胶片,并在托马斯.爱迪生原始的Kinetograph摄像机上运行时开始的。5年之后,35mm胶片再次用于美国的首次电影放映中,当时是在纽约的Koster、Bial用Vitascope放映机放映的一系列几分钟长的短片,这也让电影成为最火热的娱乐观赏项目,直至1915年电动马达出现之前,电影一直是手摇以每秒16格放映的。
接下来的发展就是从默片到有声电影时代,默片并不是完全的哑巴作品,它们也是有音乐及声效相伴的,只是做不到声画同步,直至Vitaphone声音系统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它的出现以每秒331/3转唱片使电影声画同步,让默片的时代终于可以告一段落。最终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了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