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等离子电视泰山北斗的松下,自去年开始逐渐收缩等离子面板业务:受困于终端市场影响及松下自身的亏损情况,松下于去年年底宣布关掉其位于日本日本茂原市的第一工厂和位于日本尼崎市的第三工厂,其中日本尼崎市的第三工厂建成于2009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等离子面板厂,这也自然是松下最重要的一条等离子面板线。而就是这样一条面板线,却被松下关了。目前松下在等离子面板方面赫然只剩下了一条16英寸的生产线,与此同时松下还在逐渐收缩整个电视业务。显而易见,曾经与松下互为名片的等离子电视业务,不再能为松下带来盈利,而将遭松下的抛弃。那么松下的等离子电视业务就将至此完蛋吗?
外围:三星后来居上等离子不再是松下“专利”
在液晶电视于等离子电视争霸初年,除了松下坚定不移的站在了等离子阵营中外,其他全球一线电视品牌皆被纳入了液晶电视麾下。为了保证等离子面板核心技术部旁落,松下采用了技术垄断的操作模式,这一做法虽然很好的保密了核心技术,却让等离子电视变成一座孤岛:一座只有松下能登上去的孤岛。直接结果是当年与液晶电视分庭抗礼的等离子电视市场被液晶电视不断吞噬,至2011年底全球只剩下不足10%的份额。松下算是比较机警的,在早几年的时候旗下42寸以下的电视产品便开始重新启用液晶面板,以保证必要的竞争力。但无论如何,等离子电视全球份额急速收缩确实大大影响到了松下电视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加上松下近几年来逐渐对家电产业由其是电视产业的淡忘,松下电视也自然的被终端消费市场遗忘。
就在松下逐渐无意于电视业务之时,当初放弃掉等离子电视业务的企业们却重新回归:2010年年底,在等离子电视市场销声匿迹数年之久的海信突然重新回归等离子阵营,并将等离子电视作为其2011年元旦、春节促销旺季的主打产品之一。与此同时,三星也于2010年高调重返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并推出了一系列产品,使得三星等离子电视销量大幅增长。海信在等离子电视业务上的重新回归相对并未有太大影响力,三星却不尽然。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三星与松下的等离子电视出货量分别为40万台及26万台,而2月份全球等离子电视总出货量为107.6万台。从这份数据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松下等离子电视早已告别了全球等离子电视业务第一的身份,转而屈居三星之下;另外,三星与松下一起仅仅占去了全球2月份等离子电视业务出货量的六成,因此包括长虹、海信等其它企业也必然占了一定的份额。从这个角度讲,松下的等离子电视业务才是处于前有狼后有虎的境地,被双面夹击。
内里:质量不过关频频惹麻烦
如果三星的后来居上、其它企业的夹击以及全球等离子电视市场份额萎缩都从外部对松下构成了不可抵抗的威胁的话,那么松下自己在对电视产品质量把控上的松懈则真正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去年年底,一位购入55寸松下等离子电视的消费者反映自家的电视出现了很大的噪音,该消费者无奈之下请来维修人员,但维修人员却表示这是正常现象。维修人员的答复让该消费者很郁闷。后经过相关人员确认,这台电视有可能是因为噪音超过了国家标准,但苦于目前并未有相关标准的确切条例,因此松下无法为消费者更换电视,消费者只能自己忍受。
无独有偶,湖北武汉某消费者在2010年购入了一台价值一万多元的松下等离子电视,本来耗费巨资买电视是为了给自己买享受,却没想到买回来的是糟心。据悉这台电视买来不久之后即出现黑屏现象,消费者随即找了当地的售后,但售后部门却未经检查就断定是机顶盒问题。后该消费者找维修人员确认机顶盒无问题,消费者于是二次找上售后。这次松下的售后人员却在维修之前首先提出了超过保修期的维修费。松下的售后这一做法让该消费者十分生气,认为松下的售后部门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借机赚钱。目前这一纠纷还未完全解决。
当然,松下的售后可不是只有拖延时间这么一招。某消费者花费六千元买的电视,在出现花屏之后拿去维修,却被告知维修费需要五千多。这让该消费者无比郁闷,在比较了成本之后最终决定将电视束之高阁。六千多的电视于是变成了十足的摆设,不仅不能观看,还给人添堵。
观点:松下等离子预演等离子消亡记
松下与等离子曾是全球电视产业中最坚定不移的“情侣”,也曾在数年内坚贞不移的携手前进,而如今随着松下在家电业务的逐渐淡出和其对电视业务投入逐渐减少。松下的等离子电视便渐渐不再是等离子电视唯一与品质的代表。三星等离子电视的异军突起绝对不是偶然,而就目前的情况看,松下等离子电视最终消亡只是时间问题。对于业界来说,当松下等离子电视终于消亡后,等离子电视又将如何发展成为三叉路口:要么随着松下一起消亡;要么由另外的巨头接受大放异彩;要么依旧半死不活的拖着。如果并未有巨头接受并坚守在等离子电视业务上,那么松下等离子电视的消亡也只是全球等离子电视业务消亡的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