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御“韩”——2012民族彩电业的新任务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2-04-20 作者:萧萧

韩国三星、LG“汹汹”来势

    “旗下的所有产品在市场占有率上都要保持第一”,这是三星在2012年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向国内的彩电、家电、手机产业界同仁发出的挑战。

    几乎与三星忙之布局“第一”之战的同时,韩国另一家电子家电巨头LG则在华展示了“国内市场第一台”OLED彩色电视机,并借此在冰山的一角上,推翻了三星“全面第一”的挑战!

    韩国两大电子巨头如此“汹汹”来势,不仅是近年来少见,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这两家纵贯电子、IT、家电等众多消费产品领域的巨头已经发出呐喊、挑战,并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策略,为2012年国内家电市场再添风云变数。尤其是在,二者最强悍的彩电领域,无疑让业界为国内民族彩电品牌深深捏上了一把汗!

    从追随到领跑的韩国神话

    在2012年,美国阿拉斯加消费电子展上,三星和LG同时向业界展示了厚度只有4mm的新型OLED电视技术和产品样机。OLED技术被认为是电子显示产业的又一场技术革命。相比OLED显示的技术和性能优势,液晶和等离子显示产品将只是平板高清彩电时代的一个“过渡”而已。

    三星、LG同台展示大尺寸OLED显示产品,并提出8.5代线量产计划,这是韩国彩电产业第一次真正成为市场的领跑者。

    在20年前,今日全球彩电市场份额第一的三星,还是一家依靠三洋显像管,做一些组装和代工生意的企业。而此时的LG彩电更是登不上世界舞台的小角色。而在以液晶为代表的平板时代,虽然夏普一直占据技术体系的最高点。但是在面板产业由世代之争,向规模之争转化的过程中,三星和LG则后来居上。

    如果说平板时代,三星、LG实现了由追随者到超越者的角色转变,那么目前三星、LG在OLED产业上的布局就已经成为其奠定领跑者地位的重要里程碑:2011年,全球OLED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显示屏幕几乎全部来自于三星!目前,三星/LG则正计划在伦敦奥运会之前,让OLED彩电进入普通百姓的家门。

三星、LG世界彩电冠军的“中国式”危机

    世界冠军的“中国式”危机

    在彩电领域,三星、LG的实力不仅仅是体现在像OLED这类超前技术领域的领先上。

    2011年,全球彩电出货量排名首位的是三星电子,市场份额为26.3%。位居次席的是LG电子,为13.4%。两家韩国企业已经占据全球市场四成的份额。而日资企业则占据第二梯队,索尼的份额为9.8%,位列第三,松下和夏普分别以6.9%和5.9%,位列第四和第五。剩下的35%的市场份额则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企业瓜分。

    韩国彩电业的奇迹除了终端市场的巨大占有率外,还包括“上游面板”产业的勃勃生机。2011年,全球面板产业集体亏损。按产能平均计算,夏普、松下、台湾奇美的亏损额度应为最大。但是,占据全球面板市场最大份额的三星、LG韩国军团,却创造了“微亏”的奇迹。二者亏损程度仅为同业者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而在开工率上,拥有十代线的夏普只有5成左右,三星、LG则保持在8成以上。面对全球范围液晶面板产能过剩的压力,三星和LG能够实现较低的亏损和更高的开工率,更是说明了二者在平板彩电市场的巨大“实力”。

    但是,巨头也有不一帆风顺的时候。尤其是在国内彩电市场,三星、LG不仅难以称霸,更是近不得市场的前五名。

    据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国内彩电市场销量超过4000万台。其中,长虹、康佳、海信、创维、TCL包揽前五名,市场占有率均超过一成,总计战友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排在第六位的也不是三星、LG,而是日系的夏普。三星、LG两家的销量总和也只是达到10%左右的市场份额,与排名靠前的海信、长虹、康佳差距甚大。

    三星、LG在国内市场的颓势不仅仅是彩电一个行业。目前,二者除了三星手机还在手机市场占据领导地位外,其余的IT、电子和家电产品,都不能进入市场的第一阵营。例如,空调市场美的、格力、海尔瓜分第一阵营三家,其中美的和格力销量在千万台级别,远远超过国内外同行。在日韩企业擅长的高端白电领域,海尔的卡萨帝高端白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在厨卫电器、小家电市场,国内品牌更是占据主要席位……

    “全面第一”,这是三星的目标——这个目标也恰恰说明,三星在国内家电领域实在拿不出几个像样的第一来。而位列三星之后的LG,成绩则更为不佳。

    统计数据表明,进入本世纪以来,在传统电器产品上,日韩企业已经走上颓废的道路。这些传统产品不像彩电、手机,会产生革命性的技术。完全以传统技术精益求精的产业模式,似的传统家电市场,国内品牌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已经能和外资企业抗衡。而在本地化服务领域,国内企业则全面领先。

    “中国本土品牌在通讯、家电领域中国本土品牌的技术、设计、渠道上都占据了优势,LG电子要想突破,就要在产品差异化上下工夫。” LG电子负责通讯、家电营销业务的常务宋教瑛在接受采访时的无奈表示。类似这样的来自于竞争者对本土家电企业的“赞誉”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更彰显了外资家电巨头衰落的必然性。

三星、LG韩系兄弟一起国内彩电市场发威

    韩系兄弟一起发威

    虽然在国内家电和IT市场,三星、LG在整体上已经处于衰退的过程中,但是凭借二者在革命性的平板彩电技术和智能手机技术的领先上,韩系军团从来没有放弃过“中国市场”的耕耘。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目前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国,而且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家电消费国。单一市场规模计算,在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以及太阳能、生活家电等新兴领域,中国都已经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市场。

    以彩电产业为例,2011年全球市场衰退了0.3%。而这一年,国内市场销量首次突破4000万台,占据全球市场比例超过两成。在2012这年数字渴望继续增长,增长率不低于11%——这也是全球主要彩电市场中唯一保持增长的市场。这种增长趋势在两到三年内不会停止。而彩电是国内普及率最高的家电产品。由此可想而知,其它家电产品门类在国内市场的持续增长势头多么强劲!

    据预测表明,多则五六年,国内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面对中国经济由制造型,向消费型的转变,不仅是韩国企业垂涎三尺,全球的消费企业都在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就连智能手机之中新兴电子产品,中国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

    中国市场是一块肥肉:这是不容质疑的、在明了不过的事实。摆在LG、三星面前的问题则是,如何将其优势,尤其是在彩电产业上的全球优势,转化成中国市场的优势和市场份额。

    主题为“尊享智慧生活”的LG全系新品发布会目前在北京举行,LG电子的3D电视、冰箱、洗衣机、智能手机等新品闪亮亮相,其中不乏全球首款OLED电视、无边硬屏电视、全球首款斯黛乐(Styler)智能衣物护理机等领先产品,生动而清晰地描绘出LG国内市场宏伟意愿。其中,OLED电视的推出震惊业界:这也被看作是LG努力寻求国内市场“第一位置”的体现,是所谓“千年老二”的一次重磅反击——作为国内市场第一款OLED产品,LG在新一代电视上不仅抢在了国内企业的前头,也抢在了其同门兄弟三星电子的前面。此外,LG还号称要实现50%的3D电视销售占比。

    而在2012年中国三星论坛上,三星则主打“融合”概念:电视可以通过语音、手势和智能手机进行操作,并从网络、AV设备、PC等多种渠道获得节目内容,进行网络连接和应用程序下载;智能手机具备创新投影功能,地图、图片、视频等信息可以即刻投影到大屏幕上,甚至,三星还希望手机、电视能够和空调、冰箱、洗衣机智能互动,形成全体系的智能家电网络应用系统。在核心的彩电产品上,更是提出依托智能内容(SmartContent)、智能互动(SmartInteraction)、智能升级(SmartEvolution)三大平台,让电视重归家庭娱乐和沟通的核心的全智能理念!

三星/LG彩电的进攻从上游入手

    进攻从上游入手

    如果对于三星/LG的进攻战略,只是看到了一系列技术领先的产品,那么就会犯下历史性的错误。在二者2012年的武器库中,除了技术领先的产品外,还有上游面板和更低价格的策略起着更为重要的决定作用。

    2012年,三星和LG都会起动在大陆的8.5代线液晶面板项目,这些项目将可以在未来为其提供接近3000万台彩电所需屏幕的产能。其中,四月已经开工的(再次开工)的LG广州8.5代线项目初期产能设计为700万片彩色电视机需求的液晶面板。三星苏州8.5代线则几乎明年底投产!此前,三星已经投资了华星光电的8.5代线,并承诺采购至少15%的产品。

    三星LG加大对国内液晶面板线的投入,并不是真正的技术出口项目,对国内彩电和面板业的影响弊大于利。

    首先,2011年我国自主的京东方和华星光电8.5代线、南京中电熊猫6代线已经具备投产的所有条件和技术,全面进入生产和合格率爬坡阶段。在我国已经掌握高时代线技术、建成高时代线工厂的背景下,韩国企业加快产能建设,将对本土企业产生重大冲击。

    第二,三星和LG的8.5代线设备部分(包括核心设备)来自于本土8.5代线的“迁建”。三星和LG计划将本土的8.5代液晶面板线升级成OLED项目,这回淘汰一些液晶专用的核心设备。这些设备会使用在国内的项目上。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废物利用、减少前期投入,也有利于快速形成新厂的产能。

    第三,虽然三星和LG的8.5代线的投产会比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晚18个月以上,但是其采用的部分旧设备已经完成成本提计,因此其整体工厂在初期的成本、特别是设备成本压力要低于国内的企业。这也是韩国投资项目形成的对本土面板业的竞争压力之一。

    第四,在全球面板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下,韩国企业加快在“成本洼地”,大陆地区的建厂投资,将加重全球市场的产能竞争,特别是大陆地区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优势,与韩国三星、LG的技术优势结合,形成的崭新面板产能,将改变以往液晶面板成本低的地区、品质也略低的规律,对全球市场形成新的冲击。

    三星和LG在大陆地区的面板项目已经规划很长的时期。自08年起,就屡次传出开工的消息。但是其建设进度却一度延后。这一方面是受制于韩国政府在“技术出口”领域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三星和LG在市场策略上持续减持与我国本土彩电产业“对抗性”竞争策略导致——这种敌对策略不仅在终端上,也体现在面板上。因此,三星和LG8.5代线被业界称为“来的”很是时机:本土面板线量产、LCD向OLED转型开始、全球面板产能过剩、日本国内面板业频频减产等等。这些时机按一般的投资理论,恰恰是应该谨慎建设新产能的环境。而三星LG还在大力推进新项目,而且是在多年谋划却未实际行动的背景下,忽然加速行动,不免让人觉得意外。

    实际上,韩国企业此时的8.5代线建设至少有两个目的:第一,压制国内面板产业,并影响全球面板产业;第二,为其在国内终端市场的挺进提供必要的低价资源。

价格——三星和LG彩电好用的“杀手锏”

    价格——好用的“杀手锏”

    在华面板线建设将是三星和LG侵吞国内彩电市场的重要战略支柱。这些计划会为三星和LG带来“成本”方面的重大优势。

    在2012年彩电新品中,OLED电视固然抢眼,但是离能担当重任的恐还任重道远。2012年能保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还是液晶电视。对此,三星制定了两个主要策略:第一是智能,第二是LED。三星不仅把智能电视作为主导方向,而且强调从现在开始停止传统荧光管光源的LCD液晶电视的销售,转而销售LED彩电。分析称,此举至少使得其最便宜的LED电视下调价格超过三分之一。

    LG方面则主要在超窄边和3D概念上下功夫。LG是无边框LCD电视的提倡者,也是3D LCD液晶电视市场的领先者。其3D IPS硬屏液晶面板,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并不低。2012年,LG欲实现自身彩电销售3D占比达到一半的目标,并借3D的概念扩大整体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而实现这一幕的关键是,其3D电视必须拿出更低廉的价格,来吸引市场购买力。

    事实上,无论是三星的智能、LED还是LG的窄边+3D,本质上都不是什么独家技术、优势技术、或者新技术。这些“老瓶老酒”被重新拿出来,当做战略包装的背后,都是一个巨大的“价格战”阴谋。

    2011年,三星虽然不能进入国内彩电市场前六阵容,但是其46英寸及其以上产品市场却拥有第一的成绩。这一市场的产品平均售价达到了与其对应的32到42寸市场的三倍左右,是液晶彩电的高端市场领域,但是却不是需求量最大的市场。适合于高端客户的大尺寸电视能带来更高的利润,却只有少数人才会购买,这些产品总归带不来市场占有率。

    三星能拽住高端客户与其自身品牌影响力较高有很大关系,却并不意味着其产品在技术水平上能够超越竞争者。这可由另一个事实来证明:2012年,深圳华星光电8.5代线液晶面板工厂的产能将从2011年底每月1.8万片基板,提升到每月10万片基板。三星在2011年取得了深圳华星15%股权权益,并且是这一项目的一些关键技术的提供者。三星同时承诺将以ODM采购15%的面板产品——这相当于230-270万台液晶电视的需求,接近2011年三星在华电视销量的85%以上(虽然2012年华星光电不能达成全年全产能投产,三星的总采购量也会低于这个数字,但是预计最低不会低于200万台的规模)。

    三星ODM方式取得华星光电的大量面板产能,意味着三星对华星光电产品、品质、设计和制造工艺的认可。事实上,液晶面板业已经不是一个技术性门槛很强的行业:因为,这个行业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从业企业都是数百亿资产、甚至更多资产的巨头企业——各个都不是吃素的。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LG身上。LG是IPS硬屏的发明者和独家持有者。但是国内市场,在显示器方面IPS硬屏B2C市场占有较强的是冠捷AOC,平板彩电创维则绝对位于硬屏阵营国内市场的销量冠军位置之上。

    分析可见,韩国彩电企业的技术优势,甚至核心的面板技术优势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彩电市场上国内品牌也每每能够率先开发出优秀的产品:例如LED电视、智能电视都是国内品牌率先投入市场的。韩国三星、LG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主要依靠品牌影响力,但是在大众市场则由于产品与对手同质化,过高的“品牌溢价”不被认可,市场占有率被远远摔在后面:LG甚至有跌出前十的危机。

    那么面对这一局面,三星、LG在空喊了一阵口号之后,会使出怎样的绝招呢?答案非常简单:三星向华星光电采购面板,为的就是大陆制造的低价格优势;三星推动LED普及、停产传统背光产品更需要价格下降的支持;LG全力提升实用性并不强的3D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样也需要价格给力……

    2012年,三星、LG的一系列产品动作的背后,其实就是一轮新的价格战:因为OLED刚刚开始进入市场,不可能担当主力。三星LG弱势的是普及型市场,是一个价格敏感市场,二者在这一市场失利的原因主要之一就是价格高。三星LG两者在彩电业上的优势之一是垂直产业整合,这种整合带来的效益除了技术方面的,就主要体现在成本上。在全球彩电市场三星、LG对日系企业的超越主要依靠的就是价格战:正是日元兑美元汇率的上升,和韩元汇率的下降给予了二者更大的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这一经验势必被搬迁到国内市场来。同时,价格操控也是三星等在彩电特别是面板市场的老招数,为此三星没少吃官司。

    另一方面,自2008年,国内彩电产业的一线市场就已经饱和。过去几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容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特别是,逐渐富裕起来的县域和农村市场,面临彩电使用寿命从平均15年,向10年,甚至8年等更短时间淘汰的消费习惯的转型,这将意味着数以千万计的新兴消费空间。在国内市场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扎得住这些“下层”市场。

    但是,国内彩电企业虽然在国内市场的总体占有率为7成,但是在三四线和农村市场却达到绝对强势的九成以上。二线城市国内彩电企业能和外资打平,一线市场则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三星、LG如果想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占据更大的份额,就必须在三四级和农村市场有所突破——这些市场占据国内彩电一半以上的销量,这些销量基本被本土品牌企业包揽。因为,本土企业的产品更为价廉物美,更符合“底层”市场对价格敏感的需求特质。

    因此,无论从三星、LG等企业彩电产品技术牌基本打光的竞争态势看,还是从三星、LG等品牌彩电企业具体的力推LED、智能和3D的策略上分析,或者是国内彩电市场特别是二三四线市场的具体价位需求上看,三星、LG如果想在2012年的国内彩电市场销量上做文章,“降价”就是必由之路。

国内彩电企业反击的筹码

    反击的筹码

    2012年,在三星誓做第一的战略目标下,三星LG等韩国彩电军团已经摆出强大的竞争阵容:品牌号召力做先锋,亮点技术产品做中军,价格战做后盾,整合上下游、海内外的资源,力图在国内彩电市场实现“赶中、超日”的目标。

    但是,今日之国内彩电企业,能够在国内市场获得全面占据主动权的有利态势,并非是偶然因素为之,而是实实在在的“竞争实力”导致的格局。与韩国企业相比较,目前国内彩电企业具有至少以下的特点或者优势。

    第一, 上下游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在平板彩电产业兴起的早期,上游液晶面板资源长期处于“供应不足”的状态,而且几乎全面以靠进口。这种局面使得国内品牌企业要么“无米下锅”,要么被迫买“高价米”。但是,自2010年以来,在全球液晶面板产能不断扩展、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彩电市场增长疲软,甚至负增长的背景下,液晶面板进入“买方市场”,产能过剩的压力使得终端品牌企业议价权、选购权大增。

    同时,国内面板产业也进入收获期。2010年长虹等离子项目全面量产,2011年京东方液晶面板8.5代线全面达产,2012年初华星光电8.5代线也达到量产标准,此外京东方六代线、南京中电熊猫六代线也都能够提供大尺寸电视用液晶面板。这使得国内品牌彩电企业不仅拥有面板市场的“买方”话语权,更拥有本土供给的可靠性和便利性保障。在上游面板资源双重保障的基础上,彩电终端市场上,日韩企业的上下游贯通优势已经大打折扣,甚至不复存在。

    第二, 技术创新敢为先,行业特质来助阵,民族彩电真领先。国内彩电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如鱼得水,不仅是其产品价格低廉的特点更能吸引消费者,更在于一系列技术领先的优势打破了日韩企业的“技术神话”。

    国内消费电子和家电市场,日韩企业一直秉承一张“技术牌”,号称自己的东西更先进更优秀。但是这种“老生常叹”在平板时代已经过时了。在过去的8年间,平板彩电的主要技术创新产品,流媒体电视、网络电视、LED电视、云电视、智能电视等等,都是本土品牌率先发力,推向市场,日韩企业一直处于追随态势。例如,LG IPS硬屏面板不闪式3D电视,是LG这两年的主打产品,但是这一类产品国内品牌创维的销量却在LG的数倍以上。再例如,三星今年主攻智能电视和融合应用概念,然而海信却在智能电视领域早已经领先于三星很多,销量上最低也达到三星的3倍以上。

    功能产品创新虽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彩电产品基础的影音品质更也是消费者关心的核心重点。在这一方面上,国内彩电企业更可以与日韩比肩。平板彩电的显示性能主要有面板和处理芯片决定。这两个目前都是买方市场。液晶显示技术是一门标准化的半导体性质的产品。处理芯片更是纯半导体标准技术。这样的产业结构使得国内彩电企业的产品在主要的配件上和外资毫无差别,也就使得整体显示品质不会出现差异性。

    但是,在CRT电视时代,电路板设计、显像管品质对产品影像作用极大。这两方面优势各家品牌有各家的特色和绝活。平板时代的情形则截然不同:CRT时代,索尼称雄天下的就是其“珑管”卓越的技术口碑。但是在平板时代,索尼已经被三星和LG超越,充分证明在元器件半导体化、IT化和标准化的今天,传统的“精工细磨”得到产品品质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事实上,平板时代,任何品牌的彩电产品都处于同一品质的竞争线。国内彩电企业充分发挥产品功能创新的优势,利用产业技术标准化的特点,在综合产品体验上,对比外资品牌反而不小的竞争优势。

    第三, 好产品必须配备好的销售渠道、服务渠道,本土品牌依托“母市场建设”的优势,足以强力狙击外资巨头。

    与外资品牌、日韩巨头比较,本土品牌的优势还体现在渠道方面。包括售后和销售两种渠道,在质量和规模上,本土品牌都占优势。从销售方面来看,日韩品牌、三星、LG基本依赖于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以及个别大型超市和百货店面。在三四级和农村市场没有传统分销渠道和自建渠道的支持。这也是日韩品牌主要销售额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根本原因。

    国内品牌不仅在三四线城市销售覆盖更为全面,同时也有着较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而外资企业,在没有大量销售量的三四级市场,几乎难以建立正规化的服务渠道。产品售后服务不能覆盖三四级市场。此外,即便在一二线城市市场,国内品牌也具有服务渠道的优势:一二线城市的国内品牌服务商,不仅承担本地服务任务,还承担一定的区域服务中心功能。这与外资企业只在少数中心城市设有服务中心的格局形成了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导致售后服务质量和速度的差异。

    服务和销售渠道上的差距,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结果。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没有国美苏宁这样的“寡头渠道”,必须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销售文化和环境下精耕细作,才能拥有一定的收获。也就是说,国内品牌彩电企业的渠道优势不是日韩企业,三星、LG们一时半会就能够企及的!

    综上所述,国内彩电企业不仅拥有着目前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既定市场份额”优势,同时在上下游产业和产品品质体验上也都拥有一定优势。这就决定了三星、LG“高傲的口号”目标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国内彩电军团强有力的狙击。

三星LG与本土品牌不同目标决定的不同“效果”

    目标决定“效果”

    对于2012年初,全球彩电第一、第二的三星、LG在国内市场的高调宣誓,业内很少给出乐观的估计。使得业界对国内彩电品牌保持较强信心的原因,不仅在于本土企业的一系列竞争优势,更在于其本土作战的“战略信仰”和“战略意志”的不同。

    三星、LG在国内市场的动作无论如何“浩大”、宣传无论如何“花哨”,都不能掩盖其作为外资企业的经营本质:中国市场、大陆市场,本质上承担的是三星、LG的制造基地和利润奶牛的角色。外资巨头选择国内作为制造基地主要是因为更低的人工和环境成本。选择国内市场作为利润奶牛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已经强大经济实力、购买力和部分富裕阶层的较强消费意愿。

    虽然,三星、LG也会在国内拥有一些“设计性”的产业链,并取名为“研究院”这样的名称。但是外资企业很少将核心研究机构和成果放在国内市场。尤其是在平板彩电涉及到的面板、信号处理芯片、智能电视CPU等课题基本不会引入到中国的“研究院”之中。外资巨头在华的多数研究性项目,都是产品级别,都是需要控制人才使用成本的项目。三星等将这样的研究项目放在国内也有打“本土亲情牌”的意图。

    本土品牌产业布局与外资企业截然不同。本土品牌必须在国内拥有全产业链结构:研发、设计、制造、物流、销售,甚至包括金融融资、金融资产管理等。因此,只有本土品牌才能在本土市场拥有真正完善的产业支撑。这种完善的企业结构和产业链条,会带给本土企业更多的市场活力:例如,彩电行业的本土品牌在流媒体电视、网络电视、LED电视、云电视、智能电视等创新产品上的领先应用就是这种市场活力的标志。

    因此,外资巨头在华的“战略”充其量称之为“策略”;而不能和本土企业的“战略”行为同提并论。这种区分体现了一家企业在一个市场的“信仰”和“立场”问题。是一种根本的利益和价值取向问题;也是一个文化认同和情感包容的问题。这个问题影响了企业在这一市场的诸多经营活动的底线,和“战略意志”。

    对于本土的彩电企业,国内市场的得失是“生死存亡性命攸关”的大问题。因此,在经营活动中,本土品牌会更为竭尽全力、会拥有更高的价值标准和处事底线。但是外资企业的目标本身就是以国内廉价劳力和低廉环境成本完成制造加工链条,并尽可能在国内市场获取高额利润。外资企业,三星、LG的这种目标就决定了,其在国内市场的行为将具有更多的短期性因素、直接利益性因素,其国内活动的价值标准更低,处事行为底线也更低。

    所以,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同一市场内的竞争,本土企业关乎立命之根本,外企则主要关乎现实利益的得失。这种差距,使得二者一开始的市场目标就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本土企业愿意在利润微薄的三四级城市和农村市场精耕细作,而外资企业只愿意在一二线高品牌溢价市场撷取高额利润的原因。

    这种根本战略的差异,战略信仰和意志的差异,也是决定三星、LG们虽然雄心勃勃,却很难撼动本土彩电企业市场主导权的根本原因。立足本土、服务本土、别无他择的本土企业必然会在产品研发、新产品投放、价格竞争、渠道竞争、服务竞争等各个方面不遗余力的抢占本土市场,确保战略后方、成长基石的安全。

本土品牌与韩系的彩电战争成败不在一城一地

    成败不在一城一地

    面对2012年初,三星、LG犀利的市场攻势,本土彩电企业不会坐以待毙,必将顽强应战。但是,小小的2012不会是整个中外品牌战争的主要节点。外资巨头在华也已经苦心经营多年,中外企业鏖战更是时日甚多。即便2012年国内彩电产业,甚至整个家电产业的市场格局出现波动,也不应该被认为是国内相应产业界的“末日”。

    一时得失,不意味着一世得失。本土彩电企业植根本土从无到有,早已经经历过无数风雨的洗涤。就在本世纪初,国内彩电企业才经历了从全球7成份额,到仅仅2成多的剧烈动荡。这些世事变迁,早已经让本土彩电企业变得成熟稳重,也更有实力。

    事实上,在整个平板时代,国内彩电企业无论从产业链完整度、创新能力、产品品质、制造能力和全球销量上,都处于最好的状态。国内彩电企业完全有资本和三星、LG打长期战争,打精力消耗战。在国内彩电企业的起伏过程中,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外资巨头总是能够通过出其不意的策略,在数个月内占据市场主动;但是这种主动局面却很难维持,很快被本土品牌打破——在数年来,在彩电、家电市场的竞争中外资一直是输得多、胜的少,国内本土企业崛起的步伐越来越快。这些市场经验表明,彩电“御韩”不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