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够在1938年三星成立的时候,想到这家主要销售鱼干、蔬菜和水果的公司,会在今天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之一呢?据统计表明,以国家排名来计算,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三星集团的生产总值大约在30多位,是一家名符其实的“世界巨头”。而其子公司,三星电子则以千亿美元的市值,成为了整个三星集团的旗舰公司!
在过去的十年里面,三星电子的市值从三十多亿美元猛增到千亿美元大关,在手机、彩电和半导体市场纷纷做大了全球最强,并成为是全球最大的IT企业。支撑起三星电子庞大帝国身躯的则是其在半导体和LCD领域的巨大制造和研发投入。
不过,大象必然会有“笨拙”的时候。
2012年(曾被语言为世界末日的一年),4月1日(愚人节),三星电子旗下的LCD液晶面板业务部门将正式独立成一个名为Samsung Display(下称三星面板)的子公司。
对于三星此举的意义,业界至少有四大猜测:第一剥离亏损和前景不明业务;第二集中精力主攻未来显示技术OLED;第三完成三星电子侧重整机和品牌业务的战略布局;第四提升其LCD部门全球市场特别是对大陆市场的竞争力,更加有力耕耘非三星客户。
2011年是三星彩电事业最辉煌的一年:这一年三星从20年以前那个只能给日系企业代工,并必须采购三洋显像管才能制造出彩电的“小角色”,已经转变成至少拥有全球两成以上份额的第一彩电巨头。
但是,也就在这一年,三星电子LCD面板部门再次迎来了亏损:进入2010年第四季度,全球彩电市场受到金融危机二次发酵和欧洲次债危机的影响,增速明显低于预期。同时,包括大陆地区在建液晶面板项目纷纷进入最后施工阶段,并在2011年开始试生产,全球液晶面板供应能力依然在增长。在供需失衡的影响下,三星液晶面板业务不仅维持了较低的开工率(平均不足85%),甚至出现了连续五个季度的亏损。直到目前为止(2012年2月份),全球液晶面板主要生产线依然维持不足85%的开工水平。而2011年这一数据最低曾经到达68%以下。
另外据统计表明,随着2012年前后大陆北京京东方和深圳华星光电两条8.5代线,近3000万片的供应能力的达产,全球液晶面板供应局面将更为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认为三星选择将液晶面板业务独立化,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其面板业务对三星电子整体业务的影响,相当于把一颗“定时炸弹”从三星电子的办公大楼里搬了出去。
不过,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三星剥离面板业务的本质是什么,三星到底有着何种战略,还需要抛开眼前盈利、亏损的争执,从长远战略深入解析!
三星剥离LCD面板业务并非独一无二:决定在液晶面板市场走出关键的“战略撤退步伐”的还包括全球第二大彩电企业索尼。日前,索尼公司将与三星合资面板企业的权益转让给了三星,彻底结束了七年“不明不白”的索尼三星婚姻,并同时放缓了与夏普的面板合作事宜。
七年前,在液晶彩电正如火如荼的快速普及的时候,索尼公司与三星电子这两个“彻底的竞争敌人”竟然悄悄的达成了合作:三星出技术,索尼投些资,合作建设液晶面板厂,以满足三星在扩大规模上资金不足和索尼在急缺面板资源方面的技术资金双不足的“尴尬”,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双赢合作”。
液晶面板被称为电子IT领域仅次于半导体项目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一条八代线的投资大约在30亿美元以上。而一家面板企业不可能只进行一条线的投资——那样经济效益并不显著:例如三星,在大尺寸线上就有7代、8代、8.5代等数条线(如果三星所有曾经上过计划会议的液晶面板线都投资建设——如大陆项目的8.5代线,至少不会低于6条高世代线)。因此,这个领域一定是一个数百亿美元的概念上才能玩的游戏!
(三星超薄LED大屏幕显示器)
事实上,即便是三星这么大的企业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例如和索尼的合资项目就是其中之一。此外,由于三星电子在早期的平板市场上过于关注多种技术:等离子、LCD、OLED、DLP等也分散了其投资资源:因此全球第一条六代、八代、和十代(也是现有最高世代的LCD面板生产线)都出自专注于液晶的日本夏普之手(这一竞争中三星仅仅在七代线上领先了一次)。
液晶面板资金软肋的后遗症
“如果要在液晶面板市场具有世界性的定价权,那就要有建设三峡大坝那样的投资魄力”——这是业内一位著名人士对液晶面板市场投资之巨大最明确的形容了。
国内京东方、华星光电两条线(合计产能将和我国台湾地区现有8代线总产能相当或者胜出)的融资复杂过程,以及融资成功背后北京和深圳地方政府的关键影响、漫长的融资过程就是最好的证明。
即便是号称液晶之父、并专注于液晶领域的夏普,也在十代线上由最开始的独资策略不得不在液晶面板价格不断下滑的背景下,转向希望同盟者介入的姿态(索尼的另一面板战略供应保障路线图,即是入股夏普十代线)。事实说明,如果仅仅是企业行为,没有政府参与(三峡大坝是政府工程),液晶面板这样的项目是很难形成单个企业的垄断性地位的。
对于液晶产业的大佬们,无奈的不仅仅是投资巨大,还有一个产能巨大的问题:以8.5代线为例,典型的产能是1500万台电视机的需求量(多种尺寸混合切割,月基板10万片);如果只切割32寸产品则达到2160万台彩电的需要(我国2011年内销彩电不足4200万台)。目前,全球投产和建设的八代及以上LCD生产线包括三星、三星索尼合资线、友达、奇美、夏普、LGD、京东方、华星光电、松下等企业总计拥有不低于11条液晶面板高世代生产线,加上为数不少的六代和七代线,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供应能力已经超过2012年预计的2.1亿台的总销量达2成以上。
因此,即便在六代线主要转向PC需求面板的生产的背景下,全球液晶面板开工率也很难突破8.5成。而一旦个别企业低于8成的开工率,则无论如何都难以避免该企业的业务亏损。
预计,2011年三星电子LCD面板业务净亏损依然将达到2200亿韩元(约1.96亿美元);其主要竞争对手LGD则出现9910亿韩元(约8.84亿美元)的净亏损;台湾地区的友达和奇美2011年的净亏损将分别达到570亿和663亿新台币(分别为19.3亿美元和22.45亿美元);国内京东方、华星光电液晶面板业务也报亏损。
事实上,以8代线的产能计算,只要一条线的“计划外投建”,就会造成全球性的LCD供应过剩。目前,三星已经终止了2010年讨论的,旨在以超越夏普为目标的11代线建设计划。其预期中的苏州8.5代线则可能成为三星最后一条LCD面板线。——三星已经为液晶面板投资在规划“句号”,但是这并非竞争的结束。
正因为液晶面板投资的巨大导致了今天投资主体不可能被几家企业垄断,从而出现了蜂拥而上的景象;又因为每条线的产能巨大,所以只要投资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产能过剩就不能避免——这也是我国为什么液晶面板投资需要中央一级的审批的原因。
但是,另一个问题则是,液晶面板(完成后段模组计算)占据单纯性显示功能液晶产品成本的85%以上,占据单纯性功能的液晶电视80%以上成本,综合衡量占据液晶电视产品78%以上的成本:所以,液晶彩电企业没有稳定可靠的面板供应,就不是亏损与否的问题,而是能否生存的问题。
投资巨大、产能巨大、一旦过剩毫无办法的面板业行业规律,与面板是新型彩电业的生命线的重要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全球彩电第一的三星,面板情结始终无法避免。能变得只有其运用何种的策略在“竞争之中取胜”。
三星已经剥离了LCD业务,并且大张旗鼓的表示将投资在OLED面板上。而且这个OLED将会是8代线。2012年三星的8代OLED面板生产试验线将投产,加上去年5月投产的5.5代线,三星在OLED面板领域的投资将超过40亿美元。
OLED是一种新型的纯固体(CRT和PDP等离子都拥有真空技术、LCD液晶则拥有液态技术)显示技术,也是一种有机显示技术,还是一种半导体显示技术:具有显示性能卓越、器件稳定、易于超薄和大型化,甚至柔化的特点、同时也是最节能的显示技术。
日本东京“未来科学馆”全世界首个大型OLED显示屏
另一方面,与现有显示技术比较,OLED还具有理论上的最低成本:同尺寸LCD的成本已经低于CRT技术(主要由于CRT必须采用铜线圈加速和偏转电子流,铜的成本较高);OLED技术不需要LCD的光源和导光板等组件,同时其它工艺具有相似之处。因此,OLED被认为是未来显示技术的必然方向。我国也已经将其列入了十二五规划之中。
另据统计,2011年OLED显示技术的电视机等显示设备虽然还集中在小尺寸,但是也取得了4%的销售数量份额,以及高达15%的销售金额份额。就目前而言,OLED显示设备是所有民用显示产品中利润率最高的技术门类。
对于这样一个朝阳技术大举投资,三星的40亿美金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三星OLED面板的投资,与当初LCD普及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不同,三星并没有在六代、七代线上做过多的“磨蹭”,而是直接将全球首条大尺寸OLED面板线定格在了8代线——这不仅是条高世代的生产线,同时八代线也是液晶面板大规模建设的“最高尺度”。这条线的大尺寸OLED电视一旦下线,其利润纵然可观,但是直接跨越式的上高世代线风险也更为大。
不过,对于三星,风险和收益比较而言并不是问题。因为8代OLED带来的不仅仅是经验、技术和利润等的积累,更带来了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技术超越性的“恐惧”。
在另一方面,三星也并没有停止在已经全行业亏损,并显然产能过剩的液晶面板领域的投资。去年5月30日,三星在中国投资的第一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7.5代)在苏州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30亿美金,三星持有合资公司60%股权。——这是三星在国内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而在去年年底,三星这条7.5代线已经升级成8.5代线。
另据消息称,在今年三星面板独立公司成立的同时,三星电子还将向该公司注资66亿美元。“这部分资金将是三星电子对液晶面板业务的最后一次投资,其中一部分将用于中国苏州8.5代工厂的建设,而这条线也将是三星投资的最后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按照八代线一般投资规模计算,66亿美元能够最多提供综合切割3000万块彩电面板的产能(2011年国内彩电市场销量不足4200万台彩电)。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无论三星独立面板公司的成立是何目的;无论三星如何宣布将大规模投资OLED项目;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三星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LCD供应商,而且这一“夸张”的计划几乎并未应自前年以来连续五季度的LCD面板业务亏损而停止。
如果计算了三星参与股份的深圳华星光电8.5代线,三星7代、8代液晶面板线、8代oled面板线,已投产和计划之中的规模将不低于6条之巨大:其总体规模,按其他彩电企业和面板企业不再投资新建高世代线计算,将超过或者达到除LGD外的其它面板供应商的龙船调面板供应能力总和的水平。——这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超级航母。
如果真的出现一个手握6条以上高世代面板线的超级面板业航母,按照2012年全球2.1亿台彩电销量计算,三星可接近总供给量的一半。到时候,无论市场谈判能力、议价能力、再融资投资能力,三星都会是其它对手所不能比拟的——也许这才是三星面板在众多变动、猜疑和不同“语气”声(转向OLED、亏损、剥离)的“假面”背后的真正“阳谋”。
对于构建一个超级LCD面板供应商这样一个计划,最可能导致担心的理由是OLED对LCD的替代作用。
在技术方面,OLED和LCD在面板阶段(不包括LCD的后段模组工艺)是非常的相似:以至于任何一条LCD生产线都可以经济的改造、转产OLED面板。这种转产的投资只是兴建新生产线的不足一半,甚至可能更低。换句话说,今天的液晶之王,则很可能就是明天的OLED之王——这恰恰也是三星“阳谋”的重要部分。
更为恐怖的是,目前全球面板行业处于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金融危机对需求的打击、投资短暂性的过剩、大尺寸电视普及度还较低、以及多家供应商的无序竞争。这些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好转,以及三星这个“计划”中的霸主地位的巩固,都会改变。如果从一个3-5年的中长期规划来看,盈利预期不应该成为阻止LCD或者是OLED面板投资的绊脚石。
真正在阻挠三星竞争对手扩大投资的不是现在的“亏损”,而是金融危机的泥潭。日系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日元升值(韩元则在贬值)的影响,效益不佳、亏损巨大。索尼、夏普、松下,三大彩电龙头短期都无力开始新的面板投资计划。台湾面板企业则由于一系列经营性原因(例如没有品牌依托、没有整机利润依托、向来处于供应价的低端位置,以及亏损等)影响,短期内大规模投资新面板线的可能性和资金能力都不强。
另一方面,如果三星苏州工厂投产,其必然具有大陆制造的低成本优势,结合三星的高端OLED战略,其彩电产品线将全面超过日系企业——他们没有大陆面板的低价支持、也没有OLED大尺寸线的技术支持——三星这样的优势至少能领先一年以上。
而随着三星这种竞争优势的确立,全球液晶面板亏损局面即便是在“金融危机”全面好转之后也会依然难以扭转——全球面板业深陷亏损泥潭,尤其是所有竞争者都比三星亏损的厉害得多的情况下,竞争者会不会被彻底甩开、或者干脆踢出竞争阵营呢?——这种可能性绝对不小,这也是三星对“面板阳谋”的最期待结局!
因此,三星在这个时候、在亏损阴霾之下,发动了LCD的新规模攻势,以及OLED的高世代跨越性技术跳跃攻势,妄图以这两个为依托,彻底甩开竞争者,并成为全球真正的彩电“全产业链”主要核心环节全面领先,尤其是面板这个最核心制造环节、品牌(主要依托先进的OLED电视)这个最核心销售环节全面领先的的彩电企业。
事实上,与三星策略一致的还有全球面板业的二号人物LG。LG旗下的面板公司LGD在广州的一条8.5代线也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工需要的只是市场窗口。另一方面,LG也已经展示过55寸OLED液晶电视,并雄心勃勃的表示“即将上市”。在亏损泥潭中,“加大LCD投资”、“加大OLED投资”、用庞大的帝国身躯和资金链优势彻底甩开竞争者:LG和三星正在走同样的道路。
但是,这条路不仅收益巨大、而且也风险巨大、投资巨大,最终三星、LG能否如愿以偿,还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