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很多技术层面的优势还没有体现到产品应用上
新型显示技术包括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体显示器)、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等。其中,TFT-LCD液晶显示器目前占有市场90%以上的份额,已成为市场主流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LCD液晶电视,OLED有着机体薄、对比度高、色彩丰富、分辨率高、视角宽广、耗电量低等诸多优点。另外,由于OLED内没有液体分子,其抗震性能更好、耐低温、结实耐用。同时,与毫秒级响应的TFT-LCD面板相比,OLED的响应时间是其几千分之一,不会出现拖尾和动态画面抖动的问题。
那么,如此优异的技术为什么始终无法广泛应用到电视上呢?“这是因为生产大尺寸OLED面板时的良品率极低,让OLED电视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说。毫无疑问,作为新兴显示技术和产业,与已经非常成熟的LCD技术和产业相比,OLED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很多技术层面的优势还没有体现到产品应用上。
而PDP等离子,除了日本松下还在做,其他都向我国转移,其市场份额不足10%,谁胜谁负已经不用讨论。目前平板显示产业的技术竞争已经围绕下一代核心技术OLED展开。
我国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领域与国际巨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在2011年,中国显示产业的一件大事是作为显示领域领军者,京东方宣布在鄂尔多斯投建第5.5代AMOLED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也是当今世界第二条5.5代AMOLED生产线。不仅表明京东方的自主创新的技术能力在迈上新高度,而且意味着京东方在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领域与国际巨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只要政府持续不断的支持,我国新型显示科研与产业就一定能赶超世界一流水平。”欧阳钟灿说。
虽然OLED仍处于产业化的初期,但是“正因为处于这样一个阶段,OLED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非常大,为我国显示产业和显示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并在高端显示技术方面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宝贵机遇。”清华大学副校长邱勇教授说。
据了解,清华大学和维信诺公司通过自主创新,2010年12月打通了LTPS-TFT背板和OLED显示屏制造工艺技术。2011年12月又推出了12英寸的OLED全彩显示屏,这是国内目前最大尺寸的OLED全彩显示屏。目前正在筹划高世代线的建设,5年内将建设一条可生产30英寸以上电视产品的AMOLED生产线,标志着我国OLED技术和产业化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在高端显示技术方面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在发改委、工信部的支持下,在OLED显示产业也有长足的发展布局。除了清华维信诺之外,还有汕尾信利、上海天马、佛山彩虹等多家企业从事小尺寸PMOLED的研发和生产。此外,不少显示终端厂商也开始涉足OLED产业。如长虹在2008年开始建设PMOLED生产线,TCL、创维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和产业化,电子科技大学和京东方也共同建立了OLED联合实验室。
OLED和TFT-LCD并不是一种替代的关系,而是具有极大的产业共通性和承接性
欧阳钟灿说,发展OLED产业一方面要持续关注技术发展的动向,对技术发展趋势有清晰的把握;另一方面要关注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延续性和继承性,要积极利用现有基础,联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寻找技术攻关的突破口。
事实上,OLED和TFT-LCD并不是一种替代的关系,而是具有极大的产业共通性和承接性。AMOLED关键的驱动背板部分与现有的TFT阵列工艺在大部分的设备与技术方面均可共用,通过对现有TFT生产线少量的改造和设备的增添就能满足未来AMOLED的开发与生产,可以看成是TFT技术的延续。因此,对已掌握TFT-LCD技术的生产厂家转入这两种技术的AMOLED是比较轻而易举的。
据了解,我国完全掌握TFT-LCD技术的京东方公司北京8.5代线去年6月顺利投产,并且仅仅两个月产品良品率已达90%以上。在此之前投产的京东方合肥6代线,良品率也达到世界一流。这不仅结束了中国平板显示产业不能生产大尺寸电视屏的历史,更为关键的是,标志着中国企业完整掌握了自主的产品创新、自主的高品质制造工艺,自主的建设高世代生产线的关键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