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月1日的临近,索尼集团在3月27日对外宣布了新的管理架构,而届时公司的新总裁兼CEO平井一夫也将上任。“一个索尼”的决策程序是新管理架构所亟待建立以及优化的,虽然前任CEO也同样着重这一改进,不过成效不佳,索尼公司内部各部门依然区隔明显,阻碍了产品的开发过程。
索尼全球架构调整 新总裁将直管电视业务
关键词:一个索尼
索尼的本次管理架构大调整目标旨在“推动核心电子业务的复兴与增长,并通过将索尼集团独特资源的整合创造出精彩的顾客体验”。新的管理架构将致力于建立快捷、优化的 “一个索尼”的决策程序,以大幅度强化和加速索尼整体业务的管理水平。在最近几年中,索尼几乎没有开发出富有创造力的消费电子产品,与其在walkman时代、特丽珑时代的辉煌有着很大的落差,这和索尼的高层管理者对产品的掌控力不足有着很大关系。
在索尼对电子业务的规划中,数码影像、游戏和移动业务将作为其核心支柱。索尼称将在这三大领域集中资源加强业务发展。而在作为核心业务之一的移动业务,其中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与个人电脑将受到极大的重视,由公司执行官兼执行副总裁铃木国正直接负责。
在索尼27日公布的细则中,涉及部门整合调整项多达7条,消费产品与服务集团被撤销,新组建了医疗业务部门;执行官任命共11人,其中升任公司执行官、执行副总裁3人;管理层任命共13人,涉及家庭娱乐、数码、移动、技术等各方面。
点评:
目前,索尼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高端的mp3设备都是运行Android操作系统的,不过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些产品是由完全独立的几个部门开发的。因此设备的操作方式、硬件配置都有不少差异,会影响到产品市场表现。联想到苹果、三星等统一的便携设备产品,索尼的这一改革中心思想也不难理解了。
关键词:中国换帅
自今年4月1日起现任日本索尼市场营销公司总裁栗田伸树将正式担任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将接替现任的索尼中国总裁永田晴康(2007年就任)。永田晴康将调任日本索尼总部,升任索尼公司高级副总裁、全球销售及市场营销平台负责人。
此次中国换帅,表明索尼中国的未来战略将会有所调整。作为索尼在全球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所以肯定想要提升其在中国的市场。此次调任拥有市场营销背景的栗田伸树,应该是需要更好地给进入家庭与企业市场,取得更好的市场表现。
相关文章:
从贵翔到BRAVIA 这些年索尼平板电视回顾
从新iPad屏幕讲起 谈后液晶时代技术现状
OLED的劲敌?详细解析索尼自发光LED电视
最快半年内上市 OLED电视离我们有多远
关键词:电视业务
除此之外,电视业务将会和之前的个人音频业务整合,共同组成新的“家庭娱乐和音频业务部门”。这一家庭娱乐业务将会由索尼新总裁平井一夫亲自领导。而在此前,索尼的BRAVIA电视业务虽然表面风光,却已经连续8个财年亏损,多年的亏损额累积突破110亿美元。
电视业务的低迷,主要是因为平板电视在日本市场销量减少,而在全球范围内,液晶电视价格也在不断下滑中。于此同时,索尼等日本企业也尚未培育出新技术以替代已经无法获利的电视业务。
关键词:看轻液晶
面对这样的局面,平井一夫早在之前就表示传统的液晶电视将步入廉价商品化的时代,因此索尼没必要继续浪费时间纠结于液晶电视,而会在下一代显示技术(Crystal LED Display、OLED)上投入更多。
从索尼今年所发布的液晶电视HX750、HX650/550、EX650/550等新品身上可以看出,与去年产品的更新幅度并不大,仅仅是倍速技术等细节的升级。而面对来势汹汹的智能电视热潮,索尼并没有积极反应,仅在部分机型上添加了在线视频等功能。
除此以外,索尼于去年已经将其与三星合资的S-LCD液晶面板厂的所有股份,转售给三星,自此S-LCD也完全成为了三星显示部门的一部分。索尼关于这一点的理由是,在液晶电视的开发的初期,持有S-LCD面板厂的股份,将会给索尼优先提供面板,不过现在随着台湾的面板企业崛起,液晶面板比以往要容易取得许多。而在此后索尼也会继续剥离没有利润的相关资产,减少成本是当务之急。
与夏普需要将现有大尺寸面板产能转换成便携设备所用的中小尺寸面板不同,索尼在液晶时代从未在液晶面板方面掌握优先权。在此前也将旗下的LCD显示器业务与东芝、日立的相关业务进行整合,合并成立了由日本政府所支持的Japan Display公司,新公司将会着重于中小尺寸的显示产品的开发生产。
关键词:外包生产
索尼液晶电视产品还将走向何方?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照一下同样是日本企业的日立与东芝。日立在2008年由于电视等业务的低迷不振,出现了历史上最高的7873亿日元亏损总额。此后后,日立便退出了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制造领域,平板电视的生产也采用外包方式,逐步退出或缩小盈利能力较低的业务。
东芝也采取了类似的外包策略(大部分液晶电视由TCL代工)。两者在2011财年均没有像索尼、夏普、松下三家执着于液晶电视的企业一般出现严重亏损,日立还有可能实现4000亿日元的营业利润。
由此可见缩小在液晶面板上的生产投入以及对电视整机进行外包是一条比较好走的退路。而事实上,日本电视厂商近年来的产品外包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松下的外包比例是10%,而预期在几年内达到30-40%,索尼的外包生产也将从2010年的50%提高至75%。
点评:
在短期内,索尼肯定不会放弃液晶电视业务,而是进一步减少液晶电视的生产成本,像是剥离不盈利资产与减少研发资金,并且在电视整机上更多采用外包的方式生产。因此我们在电视市场肯定还将继续看到索尼的产品,不过其电视产品的传统含金量可能会不如以往。
关键词:下一代显示技术
索尼的新任总裁平井一夫反复说明的一点是,将会重点开发下一代显示技术。这下一代显示技术相信不少朋友已经非常清楚了,就是Crystal LED Display(CLED)与OLED技术。在说起这个时,我们不能不想到两家韩系大厂,三星与LG是对下一代显示技术最为热衷的厂商,两者都以OLED作为自己未来的电视所使用的显示技术。
在今年的CES2
012上,三星与LG均展出了其55英寸的OLED电视,厚度都不足5mm,相比传统的液晶电视无论在外观上还是画质上都有了显著的区别。其实,对于全球液晶电视的低迷现状,两家韩系大厂也不是没有危机感,OLED电视就是两者应对液晶电视低迷现状的解决方法之一,利用新技术来提高电视的利润,最快在2012年下半年上市。
反观索尼的CLED技术,将600万个独立的RGB LED作为55英寸的屏幕,在制作工艺上确实十分高超。CLED相对于液晶而言,拥有自发光、高对比度、色纯度高等优势,在画质上表现完美
未来也可能实现超窄边框的外观,不过在厚度上则不占优势,也没有可弯曲等特性。
从新iPad屏幕讲起 谈后液晶时代技术现状
而且CLED这一显示技术要实现量产的时间也许不会短,索尼将电视机的未来寄托在这一产品上显然有些冒险。而另一方面,索尼始终无法将OLED的生产成本降低,目前索尼的OLED显示设备还是局限于专业广播级产品,价格通常高达10万元人民币以上。
而韩国厂商公布的两款OLED电视,都将在今年下半年投入市场,虽然近期有消息称LG的OLED电视售价为7000美元,价格比较高昂。不过可以见到OLED的发展非常迅速,也许会比索尼所预料的更快被投入市场,届时索尼又将再一次落后在起跑线上。
所以将索尼电视的未来寄托在下一代技术上,确实就像一场赌博一般。
我们不能忘了即使在液晶时代,索尼也曾经主导了FED显示技术的开发,然而这一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技术,最终因为其难以商品化而无疾而终。在上一次平板电视时代开始时,索尼因为没有相关的核心技术,而曾经投入过等离子、液晶两个阵营,并在最后选择了液晶电视这一阵营。
点评:
在这里我们不多说CLED相对液晶到底有多少优势,而是究竟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留给索尼。面对韩系OLED电视的兵临城下,索尼也许没有太多时间来进行新技术的研发,相关预测指出OLED电视的大规模上市时间大概在2015年左右。和东芝、日立等重工企业不同,电视可以说伴随着索尼品牌成长最为重要的产品,实在不能想象到失去电视业务的索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