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业收缩,中国企业面临什么样的机会?TCL(微博)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微博)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结构的调整,意味着很多产业面临重新洗牌,这给了中国企业超越的机会。他认为,尽管中国企业在海外并没有赚到很多钱,中国企业拥有技术和资本密集的上游产业的能力还不强,但中国公司一定要边学边干,能够参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找出突围的路。
不是退化,只是没有进步
记者:您认为日本制造业的退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李东生:其实不是退化,只是没有进步。日本曾经有一些技术是别人没有的,能够保持技术领先的垄断利润。但是十多年过去了,韩国已经完全超越了日本,日本公司有的,三星都有,效率却比日本公司更高。中国企业也在快速发展。
日本公司在创新上停滞不前,这和日本的社会、企业经济结构、文化有关,日本更适合做精益求精的工作,把事情做得最细最好。但是,现在产业发展更多的依靠创新。韩国公司的创新能力也许并不比日本强,但是在效率、速度、成本控制方面能超越日本。日本公司做一个决策没有3到6个月的时间是不够的,在这期间,韩国的产品可能已经换代了几次。
记者:制造领袖的更新换代是难以避免的?
李东生:日本企业的挫折反映的是一个趋势,除了日本企业,欧洲企业也逐步在退出消费电子产业,比如飞利浦、西门子(微博)。飞利浦更多的投入照明,小家电、音视频领域已经基本退出了,西门子也在犹豫。美国企业也退出了,这是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的结果。
参与全球化竞争才能突围
记者:中国公司能在这样的进程中获得什么样的机会么?
李东生:全球经济危机、高失业率等等,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机会大于挑战。经济结构的调整,意味着很多产业面临重新洗牌,给了中国企业超越的机会。
日本主要的电子企业去年都出现了巨大的亏损,直接结果就是,这些企业要被迫进行产业调整,进行业务的梳理、收缩,日本主要彩电企业都是全球化经营,这就给了中国企业在很多市场提高我们份额的机会。
当然,另一个方面,日本企业经营出现行业性亏损,说明行业挑战确实很大。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不差,但更多是在中国市场上,在海外并没有赚到很多钱,赚到钱的是韩国企业。
三星电子全年的销售额可以达到1400亿美元,中国能达到140亿美元的企业只有五六家;韩国公司有半导体芯片、液晶面板等基础材料企业,中国企业拥有技术和资本密集的上游产业的能力还不强。
尽管如此,中国公司一定要敢去打,边学边干。能够参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找出突围的路。去年,我们销售接近40%是海外业务贡献的,如果没有海外市场,企业很难做大。我们新的10年规划中,还是坚持把国际化作为基本战略。要谨慎地管理好风险,但是,要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