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5D Mark III、尼康D800已经先后发布,并将于3、4月陆续铺货上市。现时手上正使用5D2、D700的用户,或者正在使用佳能、尼康中低端入门级单反的用 户,面对两部全新的中级全画幅单反,究竟有没有升级机身,甚至“出佳为尼”或者“出呢为佳”的换门必要呢?本文将会从5D Mark III和D800的各个方面分析各自针对的适用人群,正在迷惘的你可要认真看看了。
佳能5D Mark III、尼康D800 | ||
项目 |
佳能5D Mark III |
尼康D800 |
传感器 |
CMOS
36x24mm |
CMOS
36x23.9mm |
有效像素 |
2230万 |
3630万 |
ISO |
100-25600
扩展50-102400 |
100-6400 扩展50-25600 |
处理芯片 | DIGIC 5+ |
EXPEED 3 |
对焦系统 |
61点自动对焦 |
51点自动对焦 |
连拍 | 全像素下6fps | 全像素下4fps 5:4、DX格式5fps DX格式+竖拍手柄6fps |
屏幕 | 3.2英寸、3:2格式 104万像素(带自动亮度控制) |
3.2英寸、4:3格式 92万像素(带自动亮度控制) |
视频 | 最高1080/30p 带两种文件压缩模式 时间码功能 录制时长限制:无限制(自动分解4GB文件) |
最高1080/30p 带三种裁切模式 自动生成延时摄影视频 录制时长限制:29分59秒 |
快门 | 15万次准确度保证 1/8000-30秒、B门 最高闪光同步:1/250秒 |
20万次准确度保证 1/8000-30秒、B门 最高闪光同步:1/250秒 |
传输端口 | 3.5mm耳机、麦克风接口 802.11n无线传输(另购) |
3.5mm耳机、麦克风接口 USB3.0 802.11n无线传输(另购) |
预测售价 | 22000元人民币(机身) | 23000元人民币(机身) |
虽然之前的一段时间已经很少再听到“高像素无用论”或者是“低像素无用论”(到底哪个才是无用?[摊手]),不过只要有索尼在,像素之战是永远不会停息 的。不过这次索尼一反常态,提前供应给尼康3630万像素全画幅CMOS传感器(即使索尼自己还没开始用),让尼康D800得以用“最高像素135数码单 反”的姿态出现。而那边厢的佳能5D Mark III,则只是在5D2的2110万像素CMOS传感器上小幅升级到2230万像素,升级幅度几可忽略,与D800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5D3与 D800之间最为突出的争议点。
点击图片查看尼康 D800(D800E)详细资料
无可否认,高像素(这里指D800的3630万像素)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都是多余的,但也不能忽视部分用户的需求,那些需要与高精度印刷或者每每都是 300dpi大幅面打印的用户,最想得到的当然是尽可能低的购入成本下获得最高的可用像素。谁不知道中画幅数字后背的像素更高?但那购入成本并不是太多人 能承受的,而且中画幅数字后背比较偏向影棚应用(说白了就是机动性较差),对于需求全能型相机的用户来说,也只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器材。尼康D800使用 3630万像素,我觉得这是一场豪赌。一方面巨大的像素值要承受“衍射极限光圈”较大以及机内/后期处理艰难的风险,另外一方面尼康应该是赌佳能拿不出类 似的高像素CMOS(这次赌赢了)。
反观5D Mark III,佳能一直在问摄影师或者用户们“2000万像素你们不够用吗?”,留意语气,佳能是想要说服用户接受“相对较低”的像素。而在5D Mark III身上,佳能果真打出像素值没有大幅度提升的牌,把方向转到提升画面宽容度、层次、高感噪点等等方面。2230万相对于2110万,不能说没有提升, 但幅度实在是小(约5.7%)。而消费者总是盲目的,5D Mark III以这样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提供给用户更好的画面质感,大家肯定不会买账。现时为止5D Mark III仅有几张官方样张原图可供参考,但我不知道是摄影师的问题还是机器真的有什么猫腻,样张给我的感觉不怎么样,高感(ISO 3200)噪点虽然是好,但是低感(ISO 100、200)的细节就……
点击图片查看佳能 EOS 5D Mark III详细资料
可能大家会觉得我是“为像素论”的人,但我可以很坦白的告诉大家,我是一个既追求画面细节,又经常使用高ISO拍摄的人。我很喜欢D800的高像素(主 要觉得裁切画面时很方便),也很喜欢5D Mark III的高ISO质感。这问题如果是放在D700和5D2的年代,我会无比的纠结,因为D700(或者说是同期的D3、D3S)的高感性能实在是太强大 了,但像素之低也让我头痛(曾经试过某张D700拍摄的照片,需要裁切才能满足构图需要,但又要拿去冲印放大,无奈之下只能降低冲印质量)。诚然,无论是 D800还是5D Mark III,在高感噪点的表现上都不可能再达到只有1200万像素的D700/D3/D3S的水平,这是“底子”所决定的。但像素更高的D800在高感表现上 是否一定远远逊于5D Mark III?现在说也为时尚早,因为两者提供的官方样张针对性不同,D800样张主要是低ISO下表现画面细节的,5D Mark III的样张主要是高ISO下表现噪点水平的。但可以肯定的是,5D Mark III的高ISO噪点表现一定强于D800。
问题来了,很简单,大家自问有没有需要用到3630万像素?
在5D2和D700的那个年代,前者就是代表高 像素的,后者就是代表多对焦点的。的确,那是时候D700使用与顶级机型一致的对焦模块,高达51个对焦点确实让5D2无地自用。而那个时候的5D2最让 人诟病的就是其对焦系统,孱弱不堪(2011年的时候我就是因为对焦系统,差点没进5D2……),两者的特色正好对立。而到了现在,尼康D800还是与顶 级的D4一样使用相同对焦模块,而佳能5D Mark III也学乖了,直接攻顶,使用与顶级的1D X相同的61点自动对焦模块。不过两者的情况有了微妙的变化。
尼康D800的自动对焦模块
虽然D800使用与D4相同的Multi-CAM 3500FX自动对焦模块,但本质上这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尼康这次在D4、D800上只是改进了其在弱光下的对焦性能(工作范围覆盖到-2 EV),以及突出其在最大光圈为f/8的镜头下,仍然有11个十字对焦点能工作。直接从用户的一般使用角度来看,D800的对焦系统改进相当不显眼,51 个对焦点当中,依然只有15个十字对焦点(而且还极度集中在画面中央)。相类似的对焦系统沿用了差不多4年、跨了两代顶级机型,是尼康自信心太大,还是 Multi-CAM 3500FX真的是如此超前?
佳能5D Mark III这边,由于之前5D2被骂得最多的就是对焦系统,所以这次索性一了百了,直接用上1D X的货色(7D的对焦模块也不用了,这跟大家一年前预想的情况有很大不同)。5D Mark III搭载了新开发的61点高密度网状阵列自动对焦感应器,通过改良自动对焦感应器的像素构造,低亮度下的可对焦界限达到-2EV(比过去高1级)。61 个自动对焦点中有41点采用呈十字型配置的自动对焦感应器,而且61点全部采用双线错置方式。即使对于仅由水平线和垂直线构成的被摄体,对焦误差也很小。 十字型自动对焦感应器是指将线型自动对焦感应器横竖重合配置,1点由两组感应器对焦,能够更精确地捕捉被摄体。加上使用频率高的中央5点十字型对焦点与斜 向配置的精度更高的对应F2.8光束十字型自动对焦感应器重合,实现双十字自动对焦。5D Mark III以从大幅虚化状态开始对焦速度快的对应F5.6光束自动对焦感应器为基础,还配置了可搭配最大光圈F4的L级镜头等、应用性较高的对应F4光束自动 对焦感应器,以及适合精密对焦的对应F2.8光束自动对焦感应器。
佳能5D Mark III的自动对焦模块
与像素不同,数码单反的对焦点肯定是越多越好的(这点不用争论,看看厂家对不同级别机身的对焦系统的配置就知道了),而且在点多的前提下,十字型对焦点 也是数量越多、分布越广就越好的,并且合理的配置不同性能倾向的感应器,也是相当考究的(例如针对对焦速度的f/5.6光束感应器,以及针对对焦精度的f /2.8光束感应器),在这些方面,无疑是5D Mark III做得比较好。不过还需要留意的是,D800是完全照搬D4的对焦、测光系统,9.1万像素RGB传感器也是照搬无误(该传感器带有辅助对焦效果和人 脸识别功能),可以理解为D800的对焦性能无限接近D4。但在5D Mark III身上,只带有1D X的61点对焦系统,而缺少1D X的10万像素RGB传感器(同样具有对焦辅助效果和人脸识别功能)以及1D X专门用于对焦、白平衡、测光等工作的独立的一颗DIGIC 4处理器,可以理解为1D X的对焦性能是一定不会有1D X那样的高度(未知数比较大)。
问题来了,这次比较纠结,在真机还没到手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判定5D Mark III在对焦上一定比D800优胜,但胜算是比较大的。其实如果尼康能在对焦模块上进取一点,这早就不用纠结了。
数码相机的画质或者高感噪点并不是单一由图像传感 器决定的,还有图像处理器这一环,而且所占比重还相当大。佳能5D Mark III的图像处理器由旧款的单个DIGIC 4升级为单个DIGIC 5+(注意有个加号),相对于1D X的双DIGIC 5+外加一个DIGIC 4的配置,5D Mark III缩水了不少,但也在情理之中,毕竟DIGIC 5+的处理性能比DIGIC 4要高17倍之多,应付2230万像素+6fps连拍是足够了。
尼康D800的EXPEED 3图像处理器
尼康D800采用EXPEED 3图像处理器,相对于D700所用的EXPEED,官方没有给出有多少倍的效能提升,不过就算只是根据摩尔定律,EXPEED 3效能翻个几番也是不奇怪的事情。不过相对于5D Mark III,D800处理器的压力明显要巨大不少,3630万像素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恐怖的是其14bit RAW非压缩格式的文件数据量,加上诸如动态D-lighting、镜头修正等等一系列处理,以致D800仅能提供FX格式全像素下4fps的连拍速度, 在加上电池手柄以及使用DX格式时才有6fps(在D700身上已能证明,那个“加手柄才能达到高速连拍”的功能纯属坑爹,其实就算不加手柄也能达到高速 连拍的,只要使用一点点技巧就能曲线实现,加手柄应该是尼康的限制手段或者是想促进手柄的销量)。
新的图像处理器在数据处理速度、图像 算法、镜头校正、新增功能(HDR等等)等等方面都有提升,不过这里单独就处理器方面可比的地方不多,因为不少东西都是结合到其他方面而表现出来的。不过 可以很肯定地说,新的图像处理器肯定要比旧的先进很多,尤其是5D Mark III、D800与旧款均有三年以上的时间差,这三年足以改变一切。
佳能5D Mark III的DIGIC 5+图像处理器(连主机板)
问题来了,新的处理器总是更好的,如果是手上没有机器、准备新入手的用户,我建议直接上新款。如果是手上已经拥有5D2、D700的用户,我建议按照自 己的需求来选择,要是相当不满机身功能的(尤其是D700,没有视频拍摄),大可以进行升级;如果对手上的5D2、D700在功能上暂时没有多少不满意的 话,那就继续留着用呗。
鱼与熊掌不能兼得——高像素与低噪点、连拍的关系
鉴于图像传感器的物理限制,以及图像处理器的性能限制,太高的像素密度会明显影响到在高ISO时的噪点水平,太高的像素值则会明显影响到高速连拍的性能。这是鱼与熊掌、互相牵制的关系。
尼康D800
这样的矛盾在尼康D800身上尤为突出。当大家都在怀念D700/D3/D3S出色的高感性能时,现在的D800已经不可能回到那个水平了,在同样的全 画幅尺寸内,塞了3630万像素,足足是之前D700的三倍,任凭EXPEED 3再强大,也有很大压力吧?国外网站有一组D800与D700同场景的高ISO噪点对比,第一眼看好像D800的噪点水平能与D700媲美,但细心一看发 现原来D800的3630万像素缩小到1200万像素再进行比较,其实我很怀疑这样对比的意义。所以使用D800时,大家就不能再肆无忌惮地使用高ISO 了哦(想起D700那时ISO 3200随便用的感觉……)。
而对于连拍,道理也很简单,像素越高,单张照片的数据量便越大,连续拍摄 时巨量的数据对处理器的性能有着很大的要求,相信现时EXPEED 3也只能应付全像素下的4fps连拍,再高也就不行了。与其说制约D800连拍水平的是高像素,倒不如说是高像素和处理器的性能共同制约。
佳能5D Mark III
相反,佳能5D Mark III没有继续玩高像素战略(暂时而已,后面还有什么杀器,谁都说不准),2230万像素的全画幅CMOS传感器在高感噪点和连拍性能上“相对来说”轻松 一点,5D Mark III的默认ISO轻松达到25600(这可是D800扩展后的最高ISO值啊……),扩展后更能达到ISO 50-102400超宽广的调节范围。虽然说“最高ISO很牛逼”并没什么作用(关键还是看常用的ISO 1600-6400之间),但是在还没扩展时就能藐视D800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对5D Mark III的高感表现期待一下的。
而至于连拍方面,由于像素比1D X高了24%,加上处理器性能起码削弱了一半以上(参考前面的处理器分析部分),能维持全像素下6fps的表现算是合格了,这对于一般不太严苛的连拍场景 来说已经足够。当然,要是那些极度依赖连拍性能并且只有一次拍摄机会的场合(例如短跑起跑),6fps还是不怎么能让人放心。
问题来了,这里可以分几个情况来说明。需要连拍性能(大多数同时需要高感性能)的用户,大可以选择旧款D700,这些方面D700还是拥有较强的优势。需要(相对)高像素和较强的高感性能的话,5D Mark III是一个较为平衡的选择。
●高效率拍摄的关键——精准的测光系统
虽然M档全手动曝光可以解决一切,但如果相机在自动曝光的状态下可以一拍一张准,完全反映出使用者想要的曝光效果,这不就能大幅度提升拍摄的效率吗?这对商业摄影,或者以拍摄为工作的用户来说,是相当吸引的。
尼康D800的9.1万像素RGB传感器
尼康D800装备了与D4一样的9.1万像素RGB传感器,属于全新设计的制品,相对于旧款制品,这个全新的传感器分辨场景中的色彩和亮度时精度更高, 在自动曝光、自动白平衡、i-TTL等自动控制功能上的准确度更高。最重要的是,该传感器让D800在光学取景状态下,实现高准确度的人脸识别功能,这在 以前仅能在实时取景状态下才能实现。同时在3D跟踪自动对焦时,跟踪效果更好,并可对更小的物件进行持续跟踪对焦。
D800从对焦系统再到测光系统,几乎完全移植自顶级机型D4,这样的举措可以让D800在高像素的同时,获得尽量高的机身性能,以保证高像素的有效发挥。
之前佳能1D X使用了与D4接近的10万像素RGB传感器,功能上也是差不多,同样能有更加精准的自动曝光、白平衡、闪光控制、人脸检测(也能在光学取景下实现),同 样也能辅助自动对焦,整体上说与D4非常接近,更夸张的是这个传感器由一个独立的DIGIC 4处理器控制(要知道一部5D2里面也就只有一个DIGIC 4而已)。不过5D Mark III并没有使用这个系统,而是沿用了与7D相同的63区双层测光感应器,组成iFCL智能综合测光系统。
佳能5D Mark III的63区双层测光感应器
根据之前使用7D的经验,这个iFCL智能综合测光系统,在自动曝光、白平衡和闪光控制方面都表现不错,不过相对于D800/D4和1D X的测光系统来说,少了很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人脸检测功能,在拍摄人像照片时精确度应该会略逊一筹。虽然这个“63区”与“10万像素”并没有对等关 系,但相信5D Mark III使用较旧的iFCL智能综合测光系统,在工作时的的精确性应该不及1D X和D800/D4。(PS:我有点怀疑佳能这个10万像素RGB传感器是真的需要专门的一个DIGIC 4处理器才能驾驭,碍于成本和定位问题,5D Mark III才不使用。)
问题来了,在测光系统上,无疑是尼康D800比佳能5D Mark III更胜一筹,如果你是以拍摄人像照片为主,并且需要更加精准的自动曝光,那么选择D800是明智的。要是平时习惯手动曝光,对自动测光和拍摄效率不怎么感冒的,选5D Mark III也无妨。
由于全画幅数码单反有着比35mm电影机更大的传感器,所以在弱光噪点、镜头虚化效果等方面都有更为出色的表现,重点是全画幅数码单反以及配套的镜头在购入成本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再加上机动性较强,越来越受独立制片人或者影视工作室的重视。
在视频拍摄的“硬”指标方面,佳能5D Mark III和尼康D800并没有作出太大改进,依然维持1920x1080/30p的最高分辨率,向下设置成1280x720时都可以实现60p的帧率。而在一些细节部分,两机则有不同的倾向。
佳能5D Mark III各种关于视频拍摄的改进
先说佳能5D Mark III的。5D Mark III提供两种不同倾向的视频压缩模式,一种是文件较小、方便使用的IPB,另外一种是适合短片编辑、压缩较少的ALL-I。使用 SMPTE(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美国电影和电视工程师协会)制定的时间码规格。(时间码是管理短片记录时间的功能,将时间信息添加到短片数据中。通过活用时间码能够 在编辑多台相机拍摄的多个短片数据时同步短片,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速控转盘提供轻触控制功能,加上自动降低光圈驱动音,实现杂音更少的拍摄。提供 3.5mm的耳机、麦克风接口,实现更好的拾音和监听效果。单一镜头无时长限制,文件会自动按照4GB大小分割,中间不会停止拍摄。
再 看看尼康D800。D800针对之前尼康单反拍摄视频时的果冻效应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实现了极小化的滚动快门效果,果冻效应得以消减至轻微程度。独特 的FX格式、DX格式两种画幅的全高清视频拍摄,在同一个镜头上实现两种视角的全高清拍摄效果(DX格式为FX格式的1.5倍视角,比较接近35mm电影 机的画幅)。定时拍摄功能,自动生成延时摄影效果的视频,无需后期合成。提供3.5mm的耳机、麦克风接口,实现更好的拾音和监听效果。单一镜头时长限制 为29分59秒(传闻相机的单一镜头视频拍摄时长超过30分钟的话,在欧洲地区会额外征收15%的税,这个说法未经证实,仅作参考)。
尼康D800外接耳机和麦克风进行视频拍摄
至于D800的HDMI接口无压缩输出功能(全高清分辨率,码率未明),暂时来说还未得到真机的实际应用来说明其优势,官方也没有多少资料来说明(只确 定一点,要是机身启动视频拍摄,把文件录制在CF/SD卡上时,HDMI接口输出的信号,分辨率会低于1280x720)。我们正在联系尼康,想就这个功 能获得更详细的解释,并且等真机上市后再作专门的测试,所以大家现在还是保留中性一点的态度吧。
问题来了,以专业性来说,佳能5D Mark III的视频性能无疑更好,时间码功能的加入、静音控制等等都是针对之前5D2的视频缺点而来,不同的压缩格式也适合不同用户的需求,单一镜头时长无限制 虽然不是非常实用,但确实也是部分用户所需要的。反观尼康D800那边,诚然双画幅格式拍摄、定时拍摄(自动生成延时摄影视频)是很吸引人的功能,不过站 在视频拍摄的专业性来说,除了HDMI输出这个不确定因素,其他方面都似乎略显业余。所以,对视频拍摄有高要求的你,知道选哪部了吗?
除开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用户与相机之间的人机界面就是操控(包括握持、按键、机身反应等)以及取景器和LCD。这些方面当中,佳能5D Mark III和尼康D800都做得不错。
佳能5D Mark III
佳能5D Mark III已经是本系列的第三款机型,借鉴之前佳能中级APS-C单反7D的各种按键设计,5D Mark III在操控按键上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自定义按键设定也比较合理,手柄握持位置人体工学设计也越来越优秀。
新设计的光学取景器实现了100%取景视野率,内置背透型液晶面板,可以在光学取景画面内迭加不同的取景信息,例如分组对焦点、水平仪、取景网格等等 (虽然这些功能在其他品牌的单反当中较为常见,但佳能单反阵型当中还属少数,希望能推广开来)。新型的3.2英寸104万像素LCD与1D X相同,比旧款更大的显示面积,可以让照片回放和实时取景画面更容易观看(同时带有自动亮度控制功能),相信在之后的佳能单反当中,只要机身体积容许,都 会使用这个规格的LCD。
尼康D800也在各个按键当中优化使用的手感,还特意提及快门按钮的造型、按动手感的改进。各个按键的自定义性有增强,当中有不少是专门为了视频拍摄而设的。至于手柄手感方面,明显比D700要丰盈一点,机身各处也变得圆润。
尼康D800带有功能强大的内闪
无独有偶,D800的光学取景器也达到了100%的取景视野,更难得的是,在维持这个视野率的同时,D800没有抹杀内置闪光灯的地位,功能强大的内闪 绝对是比5D Mark III优胜的地方(可以进行无线TTL引闪)。取景器内的背透型液晶面板早已是尼康的家常便饭,上至顶级的D4,下至入门的D3100都有这样的功 能,D800取景器内的信息也十分丰富。新型的3.2英寸92万像素LCD与5D Mark III的不同,为传统的4:3格式,基本上就是旧款3英寸的放大版,不过在抗眩光等方面做了优化,同时也有自动亮度控制功能,相信也会推广到日后的尼康单 反上。
问题来了,在这一个环节,5D Mark III与D800相差不大。5D系列没有内闪,这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情况,5D Mark III没有内闪也不奇怪(某些媒体表示“5D Mark III取消了内闪,可惜了”……这是什么逻辑……)。D800在保留内闪的情况下也能把取景器视野率做到100%,算是一个不错的提升。
佳能5D Mark III和尼康D800在专用竖拍手柄、外接WiFi传输器、GPS接收器等等附件方面都做得比较完善,各种接口也出奇地相似。不过两者各有自己的特色,下面分别说说。
尼康D800拥有USB3.0接口,这在对电脑进行大尺寸文件的传输时非常有用(读卡器也省了,现在USB3.0的读卡器不便宜啊)。HDMI无压缩输出功能虽然现时还未明确证实其功用,不过也算是一个突破吧。
佳能600EX-RT外闪和ST-E3-RT引闪器
佳能5D Mark III的优势(其实应该是说佳能系统的优势)就是同期推出的600EX-RT外接闪光灯和ST-E3-RT无线引闪器开始应用无线电TTL信号传输技术, 取代使用多年的光脉冲技术(600EX-RT还保留传统的光脉冲信号发射/接收功能)。虽然闪光引闪信号在副厂配件商已经应用多时(代表:普威引闪器), 但是在原厂领域,佳能还是第一个,这比尼康走得靠前了。(PS:无线电信号TTL引闪功能暂时只有1D X和5D Mark III能用,其他机身未知能不能通过固件更新来实现。)
如果说,尼康D800还不能满足你对画 质的追求,尼康还有一招,就是低通滤镜无效化的D800E。D800与D800E只有一个区别,前者带有正常的传感器低通滤镜,而后者虽然也有低通滤镜, 但这块低通滤镜经过特殊构造,实际上是没有低通滤镜效果的(所以才没有说D800E去掉了低通滤镜)。重点是,D800E售价比D800贵200美元。
尼康D800E
众所周知,传感器前面的低通滤镜可以消除画面的摩尔纹和伪色,但会对画面细节造成明显影响。之前已经有不少经典机型采用无低通滤镜传感器,例如徕卡 M9、富士X-Pro1、宾得645D以及一些中画幅数字后背。通过对低通滤镜的无效化,尼康D800E可以获得比D800更为丰富的画面细节。不过通过 实际的D800、D800E样张1:1对照,不知道是无效化的低通滤镜仍然比不上直接拿掉,还是说其他一些特殊原因,总觉得D800E的画面细节优势不明 显。
尼康D800E低通滤镜无效化的原理(点击放大)
至于D800E会不会比D800更值得购买,这个问题可能比较难以回答,还是让我们通过真机测试来寻找答案吧。
洋洋洒洒接近9000字,是时候来个总结了。根据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再结合佳能5D Mark III和尼康D800的特性,有以下的结论(最后一项纯粹娱乐,莫喷……)。
适用人群总结 | ||
人群分类 |
需求 |
适用机型 |
摄影发烧友 |
均衡的性能 |
5D Mark III |
风光爱好者 |
分辨率!分辨率!分辨率! |
D800 |
人像摄影师 |
对焦性能、精准测光、色彩表现 |
D800 |
摄影工作室 | 均衡的性能,但偏重分辨率 | D800 |
新闻记者 | 高感性能、连拍 | 5D Mark III |
视频拍摄工作者 | 前期拍摄的性能、后期剪接的方便性 | 5D Mark III |
人傻钱多入门玩家 | 啥都要! | 两款哪贵就买哪! |
在5D Mark III发布之初,佳能就已经明确表示,5D Mark III没有追求过分的高像素(明显是针对D800而说),而是在原本不错的基础上,进一步补足之前的短板,让5D Mark III发展成一款性能均衡的中级全画幅数码单反。
而D800发布之时,尼康没有特别说明为什么要使用3630万像素传感器,只是说要为用户提供惊艳的静态照片以及壮观的视频画面。事实上需要低成本、高 像素机身的用户并不会质疑D800的存在目的,反而是一些觉得高像素无用的用户,想知道3630万像素的存在意义(或者叫使用意义)。以高像素为最大亮点 的D800,我衷心希望它的实际表现会更全面一些。
佳能5D Mark III与尼康D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