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显示器基础:IC电路如何提升效果

来源:中关村在线 更新日期:2012-03-05 作者:佚名

显示器基础:IC电路如何提升效果

    ● 动态对比度技术

    动态对比度是我们最先接触到通过IC电路来进行控制的技术之一。对于液晶面板而言,其响应时间和原生对比度都是固定的,而动态对比度的原理则是IC芯片会检测画面的内容,若当其发现画面大部分影像为黑色时,其会自动发出指令,让背光源降低亮度,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屏幕此时的亮度,在最高亮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此时对比度的比值提升到10000:1以上,我们通常将这个比值称作“动态对比度”。而采用LED背光源后,动态对比度的比值都能达到1000万:1以上。

    采用LED背光源后,动态对比度数值可以轻松达到10万:1以上

    而随着LED背光源技术的盛行,市面上液晶显示器动态对比度的比值再一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之前的10000:1迅速提升到10万:1甚至1000万:1。动态对比度比值的提升能够有效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并且能够减缓显示器在全黑色画面下的漏光现象,因此对消费者而言也有改善画质的作用。

    不过当动态对比度并不一定是数值越高越好,当其数值已经高达一定程度之后,其对画面的改善已经不再像1000:1到10000:1那么明显,因此其数值继续上调的意义已经不大,因此现在尽管有显示器厂商推出了动态对比度高达1亿:1的的机型,但也没有将这个特性当作最大的卖点来进行宣传。

    ● 插帧技术大行其道

    早在2006年,由于液晶显示器存在响应时间拖尾的现象,因此很多厂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从IC芯片入手,推出了不少解决方案。最开始是明基推出的“插黑”技术,随后其他厂商也采用了类似的技术,尽管名称和细节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大致相当。

    最开始显示器厂商所采用的Over Driving技术

    事实上早在明基“插黑”之前,显示器厂商采用的是Over Driving技术,它的原理是IC芯片强行向液晶面板两端增加电压来加速液晶分子的偏转,从而起到降低响应时间的作用,但这种做法不会从根本上消除拖尾现象,反而会由于加压控制不当而产生类似白色残影等诸多副作用,因此该技术并没能得到很好的推广与应用。

    明基显示器所采用的“插黑”技术

    明基的“插黑”技术将解决LCD显示动态画面时同时产生的拖影问题,实现这样的目的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降低灰阶响应时间,第二步是消除稳态式显示方式对平滑边缘的影响。利用在两帧画面间插入黑色画面的方式,将有效的解决拖影的影响。

    由于液晶显示器采用稳态式显示的方式(显示的要素,比如背光灯源在开启后始终显示在某一个水平,除非关闭,其间并不因为画面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而人类的眼睛在看动态画面时,对大脑传送的讯号是自动对亮度状况做的积分,因此即使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为0ms,还是会看到残影,因此“插黑”技术模拟的是CRT显示器的脉冲式显示方式,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残影的现象。

    现在的显示器厂商采用插入计算帧的形式

    不过并不是每个图像都是由黑色为主体像素来显示器的,因此单单仅插入黑帧显然还不够,因此现在不少显示器和电视厂商插入的帧为计算帧,即IC芯片根据两帧的画面来计算出一帧的元素,让其拥有更好的过渡性,而其目的和大概原理与“插黑”技术类似,只是插入的帧画面有所不同。可以看到根据用户实际需求的不同,在液晶面板参数固定的情况下显示器厂商也可以通过后期的IC芯片技术来进行不同的调校和改进,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