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淡出中国市场一年多的日立电视进行了以制造外包为主的模式重塑,一举推出5种型号的平板电视意欲东山再起。但是半年多过去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无论是在网上家电商城还是线下连锁店,均难见到日立电视的踪影。
今年1月,日立宣布,从今年开始,公司将从电视机制造领域撤离,制造业务委托海外工厂进行生产。分析人士认为,日立电视连年亏损,不得已选择逐步退出该领域,但又心有不甘,期望卷土重来。家电分析师梁振鹏称,这种一边走一边看的“骑墙”心理难以挽救日立的电视产业。
1月3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搜索了京东商城、国美库巴和苏宁易购等电商网站,均没有发现有日立电视机出售。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广州市区部分大连锁实体卖场,也没有看到日立电视。在广州市海珠区的一个家电卖场,导购员称,早就没有日立电视卖了。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电话询问了日立电视的销售工作人员,对方称国美、苏宁等大连锁要价太高,所以日立电视只有代理商渠道,在百货公司、电器商城才有货。具体到广州,该工作人员称出售日立电视的门店有13家。
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相关人士在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邮件回复中表示,日立于2011年4月面向华东、华南地区店铺,以外包生产的形式将新产品再次打入市场。而市场难觅踪迹是因为“在限定地区及限定地区店铺进行销售,以巩固立足点为最优先考虑。”
据悉,作为上世纪6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电视品牌,日立电视的亏损始于2005年。从2007年到2009年,日立采取了一系列削减固定费用、缩小海外业务以及扩大外部采购等措施,这被外界理解为日立正在逐步转型其他领域。
根据日立的重组计划,公司将其电视机制造业务主要委托中国等工厂生产。不过,公司将保留日立品牌,并继续电视机的开发和销售等业务。
梁振鹏分析认为,日立电视在公司的整体业务中占比并不大,从早年退出等离子面板业务,然后又同其他企业合并中小液晶面板厂再到整机外包,日立的总体思路是逐步退出电视领域。但是,真正放弃电视业务,日立也并不情愿,而是在徘徊中期待从OLED电视、或者3D电视等新技术革命中获得反攻的机会。梁振鹏说,这种观望状态和矛盾心理让日立只是力图维持电视业务,而没有足够的动力在该领域进行大量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