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像胶片一样只有几毫米厚且可卷曲的发光器,叫做显示屏,甚至还可以嵌入电视机壳做电视屏幕,千万别太惊讶,也别以为这是科幻片里面的特技故事。它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这种被称为有机发光显示(简称OLED)技术,已经成为家电和显示行业争食的新焦点,而加盟的玩家也不仅仅是三星、索尼、飞利浦等家电厂商。
携OLED技术之威,全球影像巨头柯达也将在电视显示领域一展身手。
柯达做电视?
柯达做电视俨然高手布棋局,步步为营。
2003年8月21日,伊士曼柯达公司宣布了新一轮业务调整计划,在宣布新成立的柯达五大业务部门中,原来只是隶属在民用电器部下面的一个二级部门——显示屏和元器件部被升级为一级部门,位列五大部门之中。
“柯达的目标是将OLED带入大面积的电视屏幕市场。”在一份内部资料中,柯达这样阐述。柯达对进入新一代电视显示器市场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作为OLED专利技术的拥有者,柯达已经将这项专利授权给了先锋、TDK、eMagin、Ritek、Denso和三洋电机等IT、家电、汽车零部件厂商,并且和三洋公司在日本成立专业工厂SK Display,其生产的2.2英寸的OLED显示器也已经应用在柯达最新的Easyshare数码相机中。在2002年底,柯达和三洋已经合作生产出了15英寸的OLED显示屏样品。按照规划,下一步的目标就是电视屏幕。
“进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柯达大中国区总裁安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从几英寸到几十英寸,从样品到大规模生产,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在2003年9月份,已经经历了2个季度亏损、几次裁员的伊士曼柯达公司又进行了战略调整,将医疗、影像和商用作为重点发展业务,同时宣布将开发新兴市场作为公司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策略。在公司内部,新成立的显示器元器件部被认为是新兴市场的重要产物。
OLED技术
柯达做OLED,有世界上第一项OLED专利技术做支撑。
1979年的某一天,在位于纽约的柯达实验室,一名叫邓青云的华裔研究人员晚上返回实验室取遗忘的物品,发现黑暗中居然有一个亮晶晶的东西在发光,原来,是一个做试验用的有机蓄电池。
被苹果砸中脑门的邓青云开始致力于OLED的研究。1987年,伊士曼-柯达公司成为美国首个OLED关键美国专利拥有者,此后柯达又陆续申请了30多项相关专利。
但世界首个OLED产品的问世却到了10年之后。1997年,日本先锋(Pioneer)电子推出了世界第一个商品化的OLED产品──汽车音响显示屏。
作为柯达的首个OLED授权厂商,先锋的此项技术产品在业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和同类其他显示器件相比,OLED极薄,且有弹性,可弯曲;更重要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清楚图形,而目前被认为最好的显示屏幕液晶显示器(LCD)的一个重要弱点就是,从侧面无法看清屏幕。
这些优点使其成为电子元器件领域的新宠。而对OELD商业价值的追逐也开始进入了热潮。据显示产业领域专业调研公司Display Search的分析和预测,2006年显示产业的市场规模将高达40亿美元;而美国显示器研究公司Stanford Resources估计,OLED显示器市场2005年可能扩大到7.36亿美元。2005年之后,OLED将开始大规模代替LCD,而预测2005年LCD市场是433亿美元。
虽然是OLED的首个专利拥有者,柯达并没有立即进入OLED产品生产领域。在胶卷和影像领域,柯达无疑是世界领先的企业,但要立即进入一个全新的高技术领域的生产,柯达却显得非常谨慎。
柯达首先进行的是专利技术转让。
柯达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柯达是以“政治家”的方式把专利授权给一定数量的制造商来消除反垄断;但他表示,柯达不会授权给太多厂商,目的是要避免激烈的价格竞争,而价格战正在动摇笔记本电脑LCD显示器市场。
争食
但柯达的核心专利技术解密期限是在2005年。届时,柯达将不得不按照美国专利法的规定,将部分核心技术公布于众。
在继续向世界各大家电生产商、显示器件生产商出售其OLED专利技术的同时,柯达亦开始为自己的OLED产品寻找落脚点。
2002年初,柯达和三洋电机宣布,双方共同投入近3亿美元,成立一家叫做SK Display的显示器合资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OLED产品。
双方合谋无疑有着共同的利益点。对于三洋来说,原来用于生产LCD的三条生产线得以进入更有前景的OLED生产领域——而且还为新公司节约了近3亿美元的成本。而对于柯达来说,通过专利技术转让,柯达不但占有合资公司40%的股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合作,柯达的实验室技术能够快速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
2002年底,合资公司研制出15英寸OLED显示器样品,此举被认为是OLED研发的一个飞跃。但从样品到大规模生产仍面临一系列的技术难题。
但柯达的最终目标还是在电视屏幕。就像LCD被广泛地运用到电视领域一样,OLED也必将运用到这个领域。
就像安瑞所言,进入只是时间问题。但对于柯达来说,究竟什么时候、采取怎样的方式进入,现在还是一个谜。
“可能是三五年,也可能远不止,但肯定不是现在。”安瑞告诉记者。
“以柯达的品牌和逐步培养起来的制造经验,完全是有可能自行研制和生产OLED显示器和电视屏幕的。”一位OLED业界专家认为,“说不定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标有KODAK字样的电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