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索尼TabletP突破两组屏幕的想象

来源:联合新闻网 更新日期:2012-02-10 作者:佚名

    除了选择在2月7日正式于台湾地区发表旗下双5.5寸屏幕平板Tablet P之外,此次索尼也特别邀请负责硬件设计的索尼Vaio & Mobile事业本部企划战略部门商品企划课项目经理后藤刚于稍早的联访中解说Tablet P的详细设计理念。

索尼TabletP突破两组屏幕的想象

    索尼特殊双屏幕平板Tablet P

    索尼目前所推出的两款Tablet系列平板产品,最早是在2010年底先曝光主要外观专利,进而在2011年初正式由官方确认将推出这两项产品,分别为9.7寸屏幕的Tablet S,以及双5.5寸屏幕的Tablet P。随后除了在2011年间的德国IFA 2011正式发表这两款平板之余,也在日本率先于2011年9月间正式推出Tablet S,并且也在2011年底前正市开放Tablet P上市,而目前台湾地区则是在2月7日正式开放上市。

    目前Tablet系列主要列属为索尼Vaio部门旗下产品,在此次于台湾的发表活动中也由台湾索尼邀请Vaio & Mobile事业本部企划战略部门商品企划课项目经理后藤刚 (编按:以下简称后藤)分享Tablet P最初的设计理念。

索尼TabletP突破两组屏幕的想象

    索尼Vaio & Mobile事业本部企划战略部门商品企划课项目经理后藤刚

索尼TabletP突破两组屏幕的想象(2)

    当初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选择双屏幕的开发?

    首先提问到的,自然是这款平板与现行常见平板形式不同的双5.5寸屏幕设计。根据后藤透露,其实最早的设计中并分仅有双屏幕外观的发想,其中还包含单面具备前后触控屏幕、三联式触控屏幕、触控屏幕兼具实体QWERTY按键,甚至也有类似某家电玩平台的方正外观设计 (编按:由于其中一些造型设计涉及索尼官方专利,因此现场部份原型设计并未提供拍摄),最后为了选择贴近“操作PC的使用情境”,因此决定采用上下双对称屏幕的设计,让使用者可以透过上方屏幕观看内容,并且以下方屏幕进行相关操作,或者是显示不同内容。

    后藤表示,在索尼最初的规划中其实并未将Tablet P列为“平板”产品,最初主要是针对“让使用者可以更方便在户外上网浏览”作为设计目标,甚至当时苹果iPad产品还尚未问世。而在后续便开始针对不同使用情境进行设计,除了在今天现场所展示的各款Tablet P原型概念外,其实先前推出的Tablet S也有诸多原型概念设计呈现。

索尼TabletP突破两组屏幕的想象

    解说Tablet P详细设计理念

    小编在现场提问Tablet P是否为延续早先索尼所推出PDA产品CLIé系列,后藤表示两者之间其实并没有连结关系,分别是不同的产品企划,同时附带说明到Tablet P与Tablet S原本也是在不同时期研发的产品,只是在2010年间才决定将两项产品整合在相同系列,而Tablet S主要聚焦于家庭内的是听享受,而Tablet P则是瞄准个人在外的移动上网与多媒体应用。

    而在现场所展示的多款Tablet P原型设计中,其中有部份几乎每项都花费约几十万日币制作,但实做起来则发现会造成硬件使用或散热等问题,例如先前提到的三联式触控屏幕在迭合时会造成机身厚度增,不过这些设计过程确实也让索尼获得不少实用经验。在随后说明中,后藤笑着表示结果最后确定的原型概念,反而是用某次在车站附近摊位花日币300元皮夹制作的概念原型,最后居然就这样变成制作定案。

索尼TabletP突破两组屏幕的想象(3)

    双屏幕的设计是否造成使用上困扰?

    毕竟Tablet P的上下屏幕还是有相当的边框,即便本身已经有作窄框的设计,多少还是会有影响视觉的可能,后藤针对这部份表示在中间边框的问题确实曾经有所考量,不过在尽量接近窄框的设计下,官方主要尽量以不影响实际使用为原则。而也确实在Tablet P的原始开发概念中,在搭载双屏幕下维持同时显示单一画面的情况其实应该要很少,主轴应该要摆放在两组屏幕显示不同内容的使用方式。

    至于采用显示屏幕本身的部份,后藤认为既然在Tablet P本身并非是追硬件校能上的数据表现,因此选择使用IPS面板最能够发挥这款凭版的功能,除了提供清晰亮丽的显示画质外,在户外强光下也能维持一定显示效果,同时藉由在面板与外层玻璃间填入特殊胶质,以实现TruBlack技术的真实黑表现。同时在分辨率设定部份,则是认为1024分辨率宽恰好适合近期大多数网页显示宽度,而在平板摊开一可以两组面板同时显示1024*960的网页内容,对于页面浏览十分便利,同时对于网页文字也有十分清晰的表现。

    而两组屏幕中间的边框其实并未搭载任何触控功能,主要是透过软硬件配合运算模拟屏幕之间的触控“连接”位置,例如从上屏幕将虚拟物件拖曳到下方屏幕时,上屏幕会先感知最后离开位置,而下屏幕则会接续上一个屏幕的反应位置,进而继续拖曳物件的动作。不过,如果使用者在碰上边框时停留太久,那么上屏幕便会判定使用者已经将手放开。

    根据后藤的说法,索尼其实再接下来类似的产品设计将会进一步采用更窄框的设计,至于是否采用类似PlayStation Vita机身背后触控板的设计,后藤则是笑着表示或许有可能,但目前并无法实际保证。而针对屏幕左右边框范围较大的部份,后藤则是解释主要是为了对应使用者单手拿持时,不会因此挡到画面显示。

    至于在双屏幕转轴部份,后藤表示原本的转轴其实更明显,同时采用单一转轴横向的设计,而相对目前以屏幕左右为支点的设计,主要提供使用者可在上下屏幕作页面拨动、拖曳物件的操作,并且可让上下屏幕密合度更高。不过这样的设计也相对让机身内屏幕排线组不易摆放,特别在狭小机身内必须安置多达50组线路,同时还要考量处理器、天线等电子讯号干扰问题,而机身也必须考量运作时的散热表现,因此在研发过程其实碰上的问题还不少,不过目前也逐一将其解决、改善,进而完成目前Tablet P的实际模样。

    若是基于PC使用情境 选择Android的原因?

    由于在部份原型机种设计,其中有发现部份采用过去内建Windows作业系统,因此在询问之下透露索尼确实曾经考虑采用,不过在后续诸多考量下,最后选择使用Google Android平台。而后藤也表示先前曾经推出的Vaio P,本身采用Linux与Windows的混搭平台,其实本身就有点着重于户外携行、快速开启使用的设计考量,主要都是为了提供使用者能快速上网。

    不过,基于目前使用的是Android平台,小编也针对现行App兼容上的表现,以及双屏幕对应App的开发作提问。根据后藤的回答表示,其实对于作业系统而言,Table P虽然实际上存在两组屏幕,不过在系统认知上确仅有单一屏幕,因此在一般既有App执行下预设会以上屏幕呈现横向画面,当机身翻转时则会以下屏幕显示垂直显示画面,因此基本上并不怎么影响既有App的执行。而实际使用时,Tablet P也提供将App画面切换为同时以双屏幕显示单一画面,不过基本上画面内容将以双屏幕居中显示,亦即画面中间可能会被横向边框挡住。

    而后藤也表示目前索尼官方已经针对Tablet P释出相关SDK开发工具,方便开发者可以针对双屏幕的平台作研发设计,同时既有App内容也能直接透过这款SDK进行转换,进一步指定以何种方式在Tablet P上呈现。当开发者调整或设计完毕后,将完成的App上传至Android Market后即可同时对应既有Android装置及Tablet P。

    不过,对于未来是否将会推出类似三星内建于旗下Android手机的Samsung Apps移动软件市集,让这些特别对应Tablet P双屏幕的App能被额外被推荐曝光,根据后藤的表示则是认为这方面比较偏向于索尼市场策略,因此也比较不方便多作说明。另一方面,现场也提问未来是否会针对台湾地区推出在地化的内容服务,目前以索尼官方确实是有这方面的考量,不过详细规划部份也无法在现阶段作透露。

    而未来是否将会进一步提供Android 4.0版本之后的更新,后藤表示未来确实将会提供持续的升级服务,但目前还没有比较确定的释出时间,未来将会由索尼官方进行公布。至于针对微软今年预计推行Windows on ARM的作业系统,未来是否会考量对应如Tablet P这样双屏幕的装置,目前以索尼的说法似乎还不会有这方面的考量。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