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日企集体淡出 电视机或将告别“日本制造”

中国成最大接棒者 企业还需练内功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日期:2012-02-03 作者:佚名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日立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企业并没有退出电视机市场。日立只是停止本公司电视机制造业务,并没有结束电视机事业。电视是每个家庭中重要的家用电器,今后日立仍然会将其作为重要的主力产品。”罗清启也认为,未来电视机将是最重要的一项电子业务,日本企业是不会放弃的。

    尽管如此,日企的转型之路已经铺开。索尼看准了移动终端市场的巨大商机,开始强化移动互联战略;松下则向绿色新能源、环保领域发展;日立也在前几年提出将IT基础设施与社会基础设施融合构成的“社会创新事业”作为新的战略中心。

    中国成最大接棒者

    我国虽然已是全球最重要的电视机制造基地,但要当好接棒者,企业还要不断练内功。

    据文建平介绍,索尼、松下、东芝、夏普等几大日本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近30%,日企淡出彩电业务,其市场份额将被韩国和我国企业争夺。他说:“电视机制造业正进一步向我国集中,包括韩国的三星、LG也在考虑把制造业务向我国转移。”日立方面也表示,我国的代工厂商是日立重要的合作伙伴,日立希望通过电视业务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据了解,2010年我国彩电出货量1.18亿台,占全球出货量的49%,其中出口量占57%。在高出口量的背后,代工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林元芳向《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国内9家骨干彩电企业(包括上广电、熊猫和厦华)的出口量仅占总出口量的30%,剩下的都是为外资品牌代工。

    然而,日企在电视机制造业务上的退出虽然能够给我国企业带来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日企在传统家电领域的竞争力仍然巨大,尤其是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品牌价值。因此,我国虽然已是全球最重要的电视机制造基地,但要当好接棒者,企业还要不断练内功。

    在文建平看来,企业应从三方面来提高和完善:第一,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提高产品研发能力;第二,加强自有品牌推广力度,目前我国彩电主要还是以代工方式出口,长远来看不利于自有品牌发展;第三,在海外推广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人文和社会销售环境,构建本土化营销团队和服务网络。

    终端观察

    退出有理张驰有道

    日立并不是唯一一家调整战略部署的企业。随着日本家电企业在彩电业务上的持续亏损,索尼、松下、夏普等几大日本家电企业都在进行转型,在弱化彩电业务上,他们不谋而合。从停产等离子显示器,到出售液晶面板工厂,再到加大委外代工的力度,日企一连串的举动被看做是其在家电业务上的大撤退。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企在退出的同时是有所保留的。拿日立来说,虽然将电视机制造业务进行了外包,但是仍然没有放弃电视新技术的研发和产品销售,并且会保留品牌。在中小尺寸面板和OLED技术勃兴之时,去年索尼、东芝和日立宣布合并各自公司的中小型尺寸液晶面板业务组建合资公司,与韩国企业展开了话语权的争夺。不难看出,在显示技术的核心和前沿领域日企并不放松。

    同时,日企也在向新的领域不断延伸。夏普在去年成立了健康环保事业部,松下也一直在向绿色新能源和环保领域转型,去年还通过了“中新天津生态城”和“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两大提案,日立也曾提出将“IT与社会产业基础设施这两者融合形成的系统和产品”作为发展重点。诸如智能电网技术、能源解决方案、楼宇系统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正成为日本企业新的发展方向。

    相比之下,日企放弃的仅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业,并且对于自身的品牌,他们仍然舍不得放手。对于中国家电企业而言,日本企业的退出带来了两大启示:一是日本企业在产业链下游的退出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企业应当在牢牢把握制造优势的同时,加大自有品牌的建设力度,强化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地位;二是随着家电业的利润日益摊薄,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但要向产业链上游进行延伸与开拓,还要在横向产业链上进行研发和布局,从而寻找新的出路。

 标签:
本文导航
  • 第2页:中国成最大接棒者 企业还需练内功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