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商标侵权案追踪
向上海法院申请禁售令、向各地工商部门投诉并获得多地工商介入……由于深圳唯冠突然发难,纠缠多年的“iPad商标侵权案”近日全面升级。新快报获悉,苹果与深圳唯冠的确权诉讼终审(即“二审”)将于本月29日在广东高院开庭。有法律界人士表示,终审结果将是往后一系列相关诉讼的重要参考,假若深圳唯冠胜诉,其后续索赔将“一马平川”。
iPad商标权月底见分晓
深圳唯冠代理律师谢湘辉透露,iPad商标权一案终审将于2月29日上午8时50分在广东高院第一法庭开庭。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4月19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苹果和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起诉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纠纷案。该案经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开庭审理,已于2011年12月5日作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及下称IP公司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人民币4.56万元,由两原告承担。随后,苹果不服深圳中院判决,并于2012年1月5日向深圳中院提交了上诉状,上诉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但法律界人士认为,由于目前仍未提供出有力的新证据,苹果寄望终审翻盘的希望渺茫。
对此,苹果方面三缄其口不做回应。
唯冠的计划:胜诉后再提出赔偿诉讼
而在谢湘辉看来,深圳唯冠对广东高院本月底的终审胜算在握。谢湘辉表示,深圳唯冠将在终审胜诉后对苹果提出索赔诉讼。但他并未透露具体索赔金额。
据悉,深圳唯冠方面曾经向苹果提出100亿元人民币的索赔要求。谢湘辉表示:“这个金额还不是我们正式谈判的一个金额,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苹果的正式的通知来和他们展开正式的谈判。”
不过,谢湘辉强调,相比于在法庭上“兵戎相见”,深圳唯冠更期望与苹果达成和解。他认为,唯冠希望能保护自身的权益,苹果也有和解的需要,“尽管距离终审开庭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但和解是最佳方式,欢迎苹果正式提出和解谈判。”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于富国认为,正常情况下二审苹果逆转几率不大,他认为双方和解的可能性非常大,双方僵持的核心在于唯冠的要价和苹果对iPad在中国大陆更名成本的评估。而深圳唯冠在国内各地起诉苹果的目的,只是想给苹果施加压力,给其iPad商标权提高价码。
苹果的罚单:或面临300亿元行政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一旦在29日终审败诉,除了面临深圳唯冠的巨额商标侵权赔偿外,还可能面临巨额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
而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第4季度到2011年第3季度,苹果iPad系列平板电脑累计在中国销售了362万台。若按照均价每台3000元计算,苹果在中国iPad系列产品营销至2011年第三季度,已经达到了108亿元人民币。若二审败诉后,工商局对iPad的最高罚款可以超过300亿元。
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苹果继续拖延下去,其赔付金额可能更高。
苹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俗话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这次苹果有可能成为那个搬起石头的人。
早在2001年,iPad商标就被深圳唯冠注册,对此,苹果一直保持沉默,继续使用i-Pad名称,在中国地区销售平板电脑。可让人没想到的是,2010年,苹果公司率先打破沉默,将中国iPad商标的合法拥有者深圳唯冠告上法院,结果原告败诉。而被告深圳唯冠随即表态苹果公司使用iPad商标属于恶意侵权,并准备向苹果索要100亿的巨额赔偿,将苹果逼到要么接受巨额赔偿、要么为iPad改名的两难处境。
难道苹果在起诉深圳唯冠之前没有充分评估官司胜诉几何吗?苹果作为国际巨头显然不可能犯如此低级错误。不确定因素可能出现在对深圳唯冠方面。资料显示,唯冠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全球四大显示器生产商之一,产品在超过50个国家上市。1997年在中国香港上市,因资金问题,唯冠国际于2010年8月2日停牌,随后唯冠国际继前主席杨荣山被法院颁令破产。
截至目前,唯冠公告显示其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逾期未偿还贷款38亿元,另对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8家银行的负债约1.8亿美元。因此,从2010年开始,受民生银行的委托,和君创业公司担任了唯冠科技的债务重组顾问。但在重组过程中,和君创业发现唯冠科技几乎没什么值钱的资产,仅有iPad商标最有价值。有分析认为,在此情况下和君创业受债权银行委托,以唯冠的名义向苹果发动了攻势,因为通过iPad商标专用权向苹果“索赔”几乎已经是唯冠债权方收回成本的唯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