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充满危机感的时代,也是一个拥有各种机遇的时代。这句话用来描述当前的彩电行业再好不过了。从CRT电视到智能电视,消费者的热情则是冷热不均,虽然有政府作为推手,利好政策频出,但企业家们的表情依旧喜怒哀乐俱全。本期专题为您盘点“十大关键词”,也算是对今年彩电行业的动态做个总结。
(基本完成)
2010年,中国彩电市场预计零售规模3998万台,同比增长16%;其中,液晶电视零售规模为3347万台,同比增长42%;等离子零售规模211万台,同比增长24%;CRT电视零售规模为440万台,同比下降52%。从彩电产品的结构比重来看,2010年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与CRT电视占比分别为84:5:11,从这一年开始,消费者逐渐冷落了CRT电视,也意味着CRT电视已经日薄西山,快速的走向下滑的路线。
CRT显像管电视“日薄西山”的境况在家电卖场同样得到了证实,近年来笔者走访了北京的多家大型卖场,在整理了往期的资料发现,卖场中的CRT显像管电视从少数、极少数,到现在,大型卖场中已经看不到CRT电视的踪影,它基本上成为了淘汰产品,平板电视以绝对的优势成为主流。
根据NPD DisplaySearch季度全球电视出货和预测报告Quarterly Advanced Global TV Shipment and Forecast Report指出,全球电视出货量连续两年持平,2012年出口到西欧、日本等发达市场的电视总量预计将较去年下降11%,由此抵消了新兴市场8%的年成长。尽管如此,随着CRT和等离子电视逐步淡出市场,液晶电视将持续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除了在平板电视市场份额有所提高之外,大尺寸电视在整体电视市场市占率持续提高,从而将2012年电视出货的平均尺寸提高到近35寸,而四年前仅为30寸不到。大尺寸面板厂家数量的增加使面板平均面积价格快速下降。这一点对发达市场尤为重要,因为价格降低能够促使现有平板电视用户更换更大尺寸电视,从而带来新一波换机需求;对新兴市场而言,价格降低也可加快平板电视更替CRT电视的进程。
随着互联网电视、3D电视和智能电视产品的轮番热销,CRT电视即将成为历史。截止到目前,CRT电视在我国一、二线城市悄然退市,而三、四线城市,由于消费者的年轻化、理性化,CRT电视也面临着即将被淘汰的命运。相关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消费者对电视机需求的不断改变,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彩电厂商将会减少或停产CRT电视,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未来,平板电视将以绝对的优势成为世界消费者的选择,而智能化也将会是平板电视发展的重要趋势。
联想,这个传统PC市场上的全球IT巨头,近些年一直在谋求转型之路,继推出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之后,和苹果、谷歌等IT厂商一样,联想又将目光瞄准了刚刚兴起的“朝阳”产业---智能电视。
2012年5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举行发布会,面向中国市场正式推出首批K系列智能电视。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智能电视的正式上市,标志着联想“PC+”战略四屏产品布局的完成。联想智能电视的上市也标志着IT企业正是进入智能电视领域。
对于像联想这类的IT厂商来说,他们本来应该精于计算机硬件业、通信设备业、软件、计算机及通信服务业等方面的研究。但现如今传统IT厂商似乎都准备通吃了,开始着手布局彩电领域。相关业内人士曾表示,联想等IT企业跨界彩电领域和传统彩电行业竞争是一件烧钱的活,尤其是彩电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渠道,特别是在中低端市场,联想几乎没有渠道资源可以争取。
此前,国内外IT企业在彩电业“淘金”尚无成功先例。例如,惠普、戴尔、清华同方、神舟等IT企业都推出过自有品牌液晶电视,这种做法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表现。半年过去了,根据家电卖场统计数据,联想智能电视在上市头四个月里的销量一直停留在两位数,经过9、10月份的旺季之后,总体销量也只有1200多台,这样的数据与传统彩电厂商的销量来比简直是不值一提。从目前来看,联想电视赚足了噱头,但销量惨淡。
在家电类市场中,渠道拓展掌控着任何产品销售的发展命脉,从当前联想现有市场渠道看来,仅仅依赖着网络以及传统PC卖场发展并不可行。以长远的发展来看,三、四级市场将会是未来彩电厂商争夺的重点,其产品定位、市场需求、渠道拓展等等问题无一不困扰着联想家电前进的脚步,得不到市场的仍可,也间接地限制了联想电视的销量。
智能电视不仅是一个彩电品类,而是一整条产业链、生态链。随着智能显示产业的发展,产业合作的逐步深入及扩展,硬件、软件、内容、服务之间的界限进一步被打破,智能显示产业出现了向应用、视频、传输及终端等服务商多向渗透整合的模式。
未来,这一产业的发展,将不再是某项技术的突破,而是跨领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合,是整体产业链、生态圈的构筑、完善及均衡发展。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彩电市场的门槛很低,均是组装企业,联想在芯片、显示器、软件等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自然会想到跨界发展。不过由于联想在电视上的先天不足,缺乏产业链整合能力,导致其电视产品无论是外观还是画质均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联想电视的前况也给苹果、谷歌、乐视和小米等IT厂商上了一堂免费的“教育课”,指导他们在未来进入智能电视领域时少走点弯路。而IT企业跨界彩电领域之后,势必会刺激这个领域,激发传统彩电厂商对智能电视进行智能应用和用户体验的创新升级,有竞争才会有进步,进而推进产业的升级。
当支付遇到互联网,一场革命自然不可避免。今天,传统的现金支付已经“退居二线”,各种在线支付方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支付方式。银行推出的网银以及民营企业推出的各种各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支付终端也从桌面电脑扩展到移动终端和电视等多种形式的终端上,支付变得无处不在。
今年六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第四批第三支付牌照,其中首次出现了数字电视支付业务。据了解,通过该业务,用户可以用"电视+遥控器"的方式进行银行卡支付。比如缴纳水电煤等公用事业费用或者对电视购物进行支付,甚至可以进行影视点播业务。
截止目前,已有多家企业的电视产品开通电视支付功能,其中康佳与中国银联、东方传媒是最早进行此项目合作的企业之一。电视支付是指智能电视通过遥控器选择需要支付的项目,进行支付操作。电视支付是由广电系网络公司主导的行业应用,同样依托数字电视网络优势,但主要是正对行业内的业务交易来服务。相关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智能电视应用功能的人性化设计,电视支付将成为新的金融自助支付渠道。
对于支付安全问题,相关专家表示,电视支付解决方案是依据中国银联的电视支付规范自主研发的,具有金融安全级别的端到端的技术解决方案,支持数字电视机顶盒、IPTV、互联网电视一体机、OTT机顶盒等终端载体。就像去银行办卡一样,就这点而言,安全性应该在互联网支付和手机支付之上。
随着获得“数字电视支付”业务牌照的企业和电视机生产厂商合作的加深,电视支付功能将全面铺开智能电视。目前已经有部分彩电企业开始关注这一方面,也在其智能电视终端里直接嵌入银视通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这些带有电视支付功能的电视机也已经陆续上市开卖。
目前,在国内基于交互电视的支付系统有以下两种模式:网银模式和网关模式。相对来说,“支付网关方式”在系统安全性、高效性和普适性方面都更具优势。采取“支付网关模式”,刷卡遥控器就像POS机刷卡一样,可以使用所有通过银联认证的银行卡,24小时在线、无额度限制、无需开通即可使用,且安全性高,易于促成用户的冲动型消费。从根本上来说,一个良好而健壮的互联网电视支付系统,应能够严格按照金融标准,面向家庭提供电子支付的整体解决方案。不过想要实现这一理想,从根本上来说需要将消费者的目光拉回电视机上,只有满足了这一基础,才能在电视机中实践各种创新。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电视支付功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对于电视机企业来说,是一个产业链的延伸,对业务线的丰富是有利的。电视支付要发展,关键在于用户习惯的培养。虽然拿到了牌照,有了正规的资质,但由于现在是电视支付业务的早期,想要和电脑支付一样达到盈利还需要一段缓冲时间。并且,已经拿到牌照的企业其业务范围大多局限于企业当地,要形成全国性的业务还存在一定困难。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公众鉴赏水平的提高,未来的电视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各种娱乐与应用服务等的智能电视。目前,中外彩电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电视产品。中国方面,长虹、康佳、TCL、海信、创维和海尔集团在彩电市场中拥有各自的消费群;外资方面,三星、LG、索尼和夏普等集团推出的智能电视也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关注。不过这些企业所推出的智能电视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内置了安卓系统。
就以Android系统为例,随着Android系统的升级和越来越多国内彩电厂商投入其怀抱,谷歌和其授权的芯片厂商近期开始改变策略,其平台部分收费已经出现了苗头。最初智能电视采取Android2.2或2.3版本系统,但随着谷歌的Android平台进入3.0后,有部分程序已经开始加密收费,现在谷歌的Android平台已达到4.0,且收费的地方也逐渐明朗化。而Windows系统授权费用据传更为高企,每台的授权费用达到100美元。为了避免操作系统厂商日后对彩电厂商推出一些列制约条款,限制彩电厂商的发展脚步,目前已经有很多彩电厂商通过成立联盟来共同研发智能系统。
从目前来看,在智能电视中内置的系统主要为Android操作系统,而长虹、海信等彩电企业发展的比较强劲,分别研发了轩辕TVOS和海安系统。如果说Android2.X和3.X系统(X代表升级数)撬动了智能手机和平板市场,一跃成为移动设备的最佳搭档,那么升级版的Android4.0系统便是全面叩响智能电视之门的金砖,成为各大智能电视品牌争相升级的对象。如TCL、康佳、创维、海信、联想等中国知名彩电企业纷纷推出了基于Android4.0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
Android4.0的诞生使智能电视行业走向成熟,成为智能电视新一代操作系统的标准,并为电视、平板电脑、手机“三屏融合”提供新的发展契机,从而实现更好的多屏互动。但是,即便是升级后的Android系统,由于其最初是为智能手机定制开发,将它直接嫁接到电视上,在兼容方面可能不如手机那么“合身”,其主要表现在硬件匹配、软件开发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
彩电厂商之所以不约而同地选择Android系统,是因其拥有海量的应用程序和全开放式的平台,为消费者创造海量的应用内容提供了条件,而且,如果所有的彩电厂商都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也就意味着智能电视有了统一的应用平台,这对软件开发者和厂商们来说都是有利的,相互促进的,但是对于彩电厂商的长远发展来说还存在一些限制,这种限制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威胁的彩电厂商们,不知道多久。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将安卓系统移植入电视机,还不能完全解决在软件应用开发和用户交互体验方面的智能化问题。只有真正适用于电视机的系统,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彩电的“智慧”,那么,这就要求各厂商们在推出新产品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智能系统的研发。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定制系统”不失为一条较好的出路。走“定制路线”不仅能够解决普通Android系统直接移植电视上带来的“水土不服”,同时,可以极大地发挥自身产品的优势,寻求差异化与便捷化的服务。
不过,由于定制系统大都是在谷歌的安卓系统上“量体裁衣”,故未来的智能系统革新,除了要在各品牌间寻求差异化,同时也应排除被谷歌制定的标准所钳制的隐患。未来谁将主导智能电视系统,现在尚无定论。但智能电视企业在打造深度专属定制系统的同时,彼此结盟或许能够更好发展前进。
面对智能化浪潮,各大彩电厂商正着力打造智能电视共赢产业生态圈。智能电视的出现,让整个电视市场重拾信心,各大彩电厂商齐心发力智能电视,以百花齐放的新品功能,耳目一新的体验效果,吸引了不小消费者,在中日韩彩电企业不断竞争中,加速了智能电视的市场渗透,将智能电视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往的电视,用户只能被动收看。未来的电视,用户可以点播、回看、游戏、聊天、做各种互动应用。现在,智能电视出现后,电视业的竞争正日益由硬件转向软件。对于智能电视来说,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改善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还能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产品是否能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用户体验越来越变成一个关键;而且用户体验也不是买了产品就完成了,而是购买了产品之后用户体验才真正开始,好的体验会带来好的口碑和更大的市场。
建设智能生态产业链对于企业和电商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智能电视承载了电视机生产企业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产业转型的重任,智能战略已经被各企业提升到了企业战略的高度。但是,目前整个产业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基本是参照智能手机的业务形态,没有根据电视机的属性形成有针对性的业务,还不能把产品和服务做到很好的统一。
在智能电视领域中,我国知名家电企业长虹已成功构建了“黑白产业融合、横纵交互驱动”的智能生态产业链体系,坚持商业模式创新引导下的技术创新,聚焦端云一体化、物联网等,强化内外部资源协同与整合,促进集成创新,在与外资品牌竞争中引领中国家电产业突围。其中,白电经营成为长虹的新亮点,成功将华意、美菱带入良性发展轨道,压缩机产业有望明年成为世界第一大。
海信打造“智能电视生态链”的本质,其实是一种面向消费需求端的产业链再创造和产业平台的再聚合。目前,海信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该体系保障了技术创新在企业中的定位和技术创新多必须的资源投入,通过对项目规范的描述及对其严格评审的规定,保证了开发产品的质量和进度,使企业总体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康佳则提出了“同步云战略”,推出Sync Cloud同步云电视,即是以“不同世界,同步精彩”为内核,建立在“与世界科技同步的产品技术、开放的生态圈战略、与合作伙伴共赢共生的合作理念”之上,实现软硬兼顾的同步、产业共荣的同步、价值服务的同步。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建设一条全新的生态链条并不容易,而建设智能电视生态链也不简单。生态圈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是面向消费者需求的资源全面整合。目前智能电视不再是单一产品的升级换代,而是全产业链的同步前行。在智能电视大战来临前夕,智能生态产业链的建设与否对彩电厂商来说至关重要。
纵观整个电视行业,电视厂商们在今年展出了不少大尺寸平板电视。就拿84英寸的4K超高清电视机来说,从8月份开始,创维、康佳、TCL、海信、LG、索尼、夏普和三星等彩电品牌纷纷推出4K电视,并且部分4K超高清电视已经在“十一”黄金周前夕批量上市。之前,除了外资企业夏普、三星、LG拥有超高清产品之外,现在又新增加了中国彩电企业康佳、海信、创维等新成员。而大尺寸4K电视则成为了今年彩电行业中的热词。
在消费者需求的刺激下,平板电视的尺寸越做越大,画质越来越清晰。彩电厂商在60英寸及以上尺寸电视市场进行密集布局,将高端大尺寸产品作为利润的增长点,这一产业趋势与消费者需求不谋而合。而大尺寸超高清电视的出现预示着彩电厂商从应用到本质的转变,将彩电的中心再次回归到画质。
随着面板技术的不断提升,夏普、友达和京东方等面板厂商均推出了大尺寸4K X 2K超高清的液晶面板产品。面板厂商积极发力4K X 2K,引发了中端市场的蝴蝶效应。随后中外彩电巨头陆续推出了自己的超高清电视产品,使之成为继3D、云智能电视之后厂商热捧的新品。
据技术参数显示,超高清电视的像素可达到800万以上,比全高清还高4倍。由于实现了更高清晰度的视觉效果,各大厂商也十分看重这块市场。但目前84英寸4K电视售价大多要10多万元,较高的价格让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接受,离市场普及更是有段距离。
根据DisplaySearch的预测数据,2012年4k×2k液晶电视出货量将达到4000多台,2016年4k×2k液晶电视约增长至500万台。相关业内人士表示,随着4K电视的量产,产品整体价格将有望滑落到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范围。而超高清频道少、节目少的情况,有望随着未来超高清频道的开播得以解决。
据了解,在成本方面,一片50寸4Kx2K面板的价格大约是800美元,而同尺寸薄型LED背光Full HD面板价格约400美元。84寸4K2K面板的价格估计更将超过5000美元。相较之下,现在三星和LG所推出的55英寸OLED电视产品价格在9000-10000美元左右,从目前来看OLED电视的价格下降空间很小。
虽然韩国三星和LG一直都热衷于研发OLED技术,但他们也也没有忽视超高清电视的推广;日本索尼更是想借助4K技术,整合4K产业链寻求复兴之路,在业界重拾话语权;我国海信、康佳和创维等彩电厂商也已经推出了自己的4K电视,并且上市开卖。厂商扎堆推大尺寸超高清电视也预示着明年4K电视将成为彩电市场中新的增长点。OLED电视一直不能量产也为4K电视抢占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4K超高清电视在强势登陆后,它比OLED电视更有机会早日走入家庭当中。
2012年,机顶盒产业的宏观环境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首先,宽带化促使机顶盒产品类型多元化发展,并不断改变机顶盒的市场格局。宽带彻底改变了内容获取的方式和视频服务提供的方式,机顶盒作为视频节目的显示辅助设备,产品类型亦不断推陈出新,并促使机顶盒产业的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其次,城镇化、智能化为机顶盒带来新的市场驱动力,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预计机顶盒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智能家居和数字家庭业务促进了机顶盒产业的发展,为机顶盒市场带来了新动力。
从谷歌TV盒子、乐视盒子再到小米盒子等产品的出现,IT互联网企业正以自己的方式向大家传递着他们将要进军电视领域的决心。尽管小米盒子出师未捷,但这波互联网厂商抢占家庭客厅的“战役”已经打响,他们推出的智能电视机顶盒这类产品或将对彩电厂商的智能电视产品产生一定的冲击。
从本质上看,IT企业推出的机顶产品拥有以下特征:它需要接驳电视机,并且有互联网物理链接的前提下才能正常使用。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它播放本地存储的视频文件,将手机/PAD上的视频照片输出到电视机屏幕上,下载运行各种APP,最关键的一点是可以通过它实现VOD视频点播服务,直接或者通过APP客户端间接的观看来自互联网上的视频内容。
智能机顶盒+平板电视的组合,相当于让普通的电视机摇身一变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智能电视”。用户无需淘汰掉现有的电视机,就能享受到于购买最新智能电视相当的服务。而比起购买一台全新的智能电视成千甚至上万元的开销,智能机顶盒的售价基本上不过数百元到1、2千元之间,代价要小的多的多。
据国内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仅中国家庭彩电的存量巨大到了5.35亿台,其中带有HDMI接口的平板电视占比31%,非智能电视存量市场规模约有2亿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非智能电视存量市场。
正是由于这个巨大潜在市场的存在,不仅仅是国内IT厂商,众多外资IT巨头其实早就盯上了“智能机顶盒”这块巨大的蛋糕。由于智能机顶盒具备“互联网视频”+“高清播放机”+“APP下载、运行”等特征,所以,很多拥有相关产品开发经验的企业都纷纷涌入了这个行业。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 传统彩电企业的出路,是保留原有硬件优势的同时,迅速补齐软件短板。电视的发展有两大方向,一是更高的显示技术,即硬件的突破;二是智能化操作平台,即软件和内容。”开发适宜大屏幕、高清、互动的应用,通过高体验增强用户粘性。不过,机顶盒崛起可能会对智能电视产品产生一定的冲击。
但是也有部分人士认为;智能机顶盒也可纳入智能电视机的范畴,因为智能电视机顶盒主要为电视机服务,不能脱离电视机独立存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智能机顶盒将与智能电视机共存,是一种竞争关系。
三星电子和LG电子今年都双双失约OLED电视,这两家家电企业在今年各种消费电子展上均凭借OLED电视夺得了消费者和媒体的争相关注,但他们都没有完成他们的诺言,上市销售OLED电视。据了解,这两家韩系家电企业之所以没有在今年上市OLED电视机,是因为OLED电视的技术难题没有最终完美解决,因此延缓了上市时间。
曾今,在年初的美国CES上,OLED电视展出后即被看好。而三星、LG这对韩国竞争对手,则以此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然而,据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 Search分析,实际上三星、LG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解决55英寸OLED电视量产问题。
相关专家表示;OLED技术本身存在问题,OLED面板发光的过程可以认为是一种可控的自杀:电流通过时像素会点亮,为了显示清晰的图像而燃烧自己。即使没有在专心致志地看节目,许多人也会开着电视机。OLED不能适应长时间开机可能是厂商迟迟不推出OLED电视机的原因。
一位不愿具名的彩电厂商人士表示,OLED电视图像质量在开始时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在多长时间内维持高水平的图像质量。其质量和寿命的难题目前仍无完美答案。
与技术难题相比,高价格则似乎容易解决。面板商LGD人士透露,OLED电视渗透率在2015年将达到13%~26%,届时其价格将下降20%~30%。
此外,当液晶电视市场逐步向大尺寸化、更高分辨率趋势发展时,对那些OLED厂商来说无疑制造了压力。据NPDDisplaySearch副总裁谢勤益分析称;很可能在今年内会看到OLED生产厂商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推出产品给彩电市场带来冲击,因为UHD(超高清)液晶电视目前已经成为市场焦点,OLED电视需要证明其技术优势才不会被UHD的风头盖住。”
相关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OLED技术难题未解、良品率低、价格高以及难量产等阻挡了OLED上市的步伐。相反,4K电视则因为上游屏幕供应稳定,性能可靠,将获得更多厂商青睐。另一方面,LCD面板技术也并非停滞不前,仍然在不断改进。对于明年将是OLED电视的启动元年之说为时尚早。
夏普为了获得“注资”缓解资金压力,夏普为此付出了很多,除了与鸿海之间的合作备受关注外,夏普与高通之间的合作也在业界产生了不小的涟漪。为什么一个大型手机企业会“注资”夏普?总体来说是IGZO显示屏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
伴随着魅族MX2等机型的发布,IGZO技术也受到了用户的普遍关注。起初传闻MX2配备的就是一块采用IGZO技术的屏幕,虽然事后证明该传言不实,但难免让不少用户对IGZO有所期待。IGZO究竟是什么?IGZO究竟怎样?是否有传言中那么好?这里咱们不妨来了解一下IGZO技术。
从概念上来理解,IGZO(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为铟镓锌氧化物的缩写,非晶IGZO材料是用于新一代薄膜晶体管技术中的沟道层材料。IGZO材料由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细野秀雄最先提出在 TFT行业中应用,目前该材料及技术专利主要由日本厂商拥有,IGZO-TFT技术最先在日本夏普公司实现量产。
实际上,IGZO是TFT驱动的一种,基于传统TFT驱动技术进行改进,但工作原理是相同的。IGZO与IPS、AMOLED、PVA这些概念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不属于同一范畴,IPS、AMOLED、PVA等则指的是液晶分子排列方式。IGZO作为一项驱动技术,可以使用在IPS液晶面板上面,得益于性能优势,可以让夏普自家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更具竞争力。
目前而言,a-Si应用最为广泛,LTPS次之,IGZO只有夏普真正量产使用。可以简单看做IGZO是介于a-Si和LTPS之间的技术,它的优势是可以使显示屏功耗接近OLED,并降低成本,厚度也只比OLED只高出25%,且分辨率可以达到全高清乃至超高清级别程度。由于LTPS使用在大屏幕上成本太高,以IGZO作为代替,在平板等大屏设备上出现,就可以得到比较不错的效果。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目前IGZO面板的应用案例还不多,前不久推出的AQUOS Pad SHT-21平板采用的是IGZO面板,夏普自家的Aquos Phone Zeta SH-02E手机也使用了该面板。所以这一技术要想在液晶电视上实践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进行发展。
2012年,日系彩电企业全年的表现完全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包括索尼、松下、夏普和东芝在内的多家厂商在电视机业务领域均出现了巨额赤字。夏普亏损不断,面板计划减产五成;松下拟于2012年度末停止研发等离子面板;索尼亏损不止忙换帅,誓言决不放弃电视业务;东芝重组液晶电视事业,简化规模;日立则放弃了电视业务,从其他方面寻找突破。与日本逐渐退出全球经济强国前列的境况一样,巨亏的日系家电企业也逐渐退出了全球家电业霸主的行列。以中韩为代表的彩电企业正在不断的崛起,全球电视产业或将经历重新洗牌。
在众多的亏损企业中,可能只有日立表现的比较从容。日立将电视机制造业务外包则让其躲过了崛起的中韩竞争对手所带来的冲击,产品竞争肯定会涉及售价,也会间接的影响产品的销量。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松下电器、索尼和夏普的亏损不断扩大。
当日资彩电企业遭遇“内忧外患”之时,中韩家电企业抓紧赶超,其中韩系家电企业表现突出,以黑马之势快速超了越索尼、松下等日系家电巨头,成为市场主流。据专业显示器市调机构Display Search 11月18日发布的资料显示,三星电子第三季度在全球平板电视市场上以销售额为准,市场占有率达25.2%,连续27个季度稳居榜首。
而我国彩电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借“智”突围。自2011年以来,以长虹、康佳、海信、TCL、创维、海尔为代表的六大国产彩电厂商纷纷加大在智能电视领域的投入力度,争相推出各自的智能电视新品,并积极投身于软件应用市场的开发和整合,希望能通过高质量的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开发属于自己的竞争“蓝海”。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对这一波市场行情的反应则慢了一拍,投放市场的智能新品除了型号、数量少于国产品牌外,在用户体验方面也显得不够人性化。
随着彩电市场更新换代步伐加速,各大彩电企业争相布局智能电视商机,智能电视也由此呈现出快速普及趋势。其中,国产品牌市场占比目前已遥遥领先于合资品牌,完成了液晶产业链布局的本土品牌的成本优势明显,而上游的瓶颈也将得到彻底的解决。中国本土品牌在以往由外资占优势的中高端产品领域也开始呈现出赶超韩日品牌的态势。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与日系企业纷纷陷入巨亏相比,韩系的三星、LG仍然活得不错,中国本土彩电企业也没有陷入亏损。以中国市场为例,日系品牌的逐步退出,让韩国品牌也看到了在中国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找到突破口的机会,此时我国的彩电企业已经羽翼渐丰,未来中国彩电市场将出现中韩对决的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