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夏普流年不利:即2008年度夏普“百年”亏损记录在2011年被超越之后,2012年夏普亏损额度将再创历史新高!
在11月初公布的2012财年第二季财报显示,夏普运营亏损为748亿日元(约合9.36亿美元),预计全财年营业亏损将达1550亿日元(约合19.4亿美元),总净亏损额则达到4500亿日元(约合56亿美元)。此前,2008年夏普曾亏损13亿美元,2011年亏损46.6亿美元。
巨额亏损必然加剧夏普的流动性危机。目前,世界评级机构的惠誉、穆迪,已经调整夏普评级为“垃圾”级。据报道,截止2012年9月,夏普大约有7060亿日元(90亿美元)的债券、商业票据和借贷将在一年内到期。夏普总债务高达1.25万亿日圆。这些“债务”多数与此前对先锋的收购案,和夏普在液晶面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过渡”投资相关。
先锋对于夏普的价值,主要在于其掌控的等离子显示技术,不顾目前这种技术已经逐渐北市场所淘汰。全球等离子大王,松下面临持续巨额亏损和减产之中。在液晶面板和太阳能电池领域,全球产能过剩已经是不争事实,买方市场的格局不利于夏普在日本国内,这类“高制造成本”地区的制造业投资保值、回收。
为了度过目前的难关,夏普想出很多方法:继续融资、贷款,出售非核心资产、非核心部门裁员、出售低竞争力资产等等。
再融资方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菱UFJ金融集团是夏普最主要的两家贷款机构。夏普在今年7月份获得了一份价值600亿日元的短期融资,8月份获得1500亿日元的贷款。目前两家机构还对夏普有进一步的贷款授信额度。为此夏普几乎抵押了其持有的先锋所有的股份。。夏普 CFO Tetsuo Onishi 9月表示,这笔贷款足以支持公司运营至截至2014年3月的下一财年。
对于再融资方面夏普的资产抵押,新浪科技评论甚至以“夏普几乎已经将所有资产抵押给银行,以获得46亿美元救助” ,因此该公司已经没有多少资产可供“甩卖”来形容夏普的融资困境。
然而,困境中的夏普却是“瘦死骆驼比马大”。巨大的身躯之下,夏普还是有一些“肥头儿”值得瓜分。对于那些收购者,现在正是“下手的好时机”。
第一个向夏普抛出橄榄枝的是全球液晶面板产业和IT代工产业巨头鸿海。2012年3月,鸿海做出入股夏普9.9%,和购买夏普10代液晶面板线近50%股份的决策。
根据鸿海与夏普达成的协议,前者将以每股550日元(6.73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9.9%股权;同时,鸿海还将斥资660亿日元(约8亿美元),购入夏普旗下负责10代线液晶面板工厂的46.5%股权。其中,后一交易已落实。但是,受制于股夏普股价重挫,前项交易还在谈判中。
此前,鸿海通过收购奇美电进入大尺寸液晶面板领域。奇美电一直和夏普拥有业务往来,包括使用夏普授权的技术,以及为夏普代工低端液晶面板厂。此外,夏普也是苹果的面板提供商之一,而鸿海是苹果最大的代工伙伴。在鸿海收购夏普十代线股份之前,夏普十代线至少面临开工率严重低迷、运营亏损、前期投资急需偿还,以及新技术改造和导入需要新的资金支持等现实问题。
鸿海对夏普的瓜分不仅限于上游产品。近日,传闻称,夏普同意将墨西哥、中国和马来西亚的3家工厂出售给鸿海。据外媒报道,夏普上述3家彩电厂的转让价格为550亿日元,约6.67亿美元。如果此次转让成型,夏普在日本以外将只保留波兰彩电工厂(主要正对欧洲消费市场)。
夏普出售液晶电视工厂给鸿海,可以获得宝贵的现金流,稳定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产业和制造业的运行。同时,鸿海通过收购夏普彩电厂,可以大幅提升自己的代工加工能力,其与世界第一大彩电代工企业的目标更近了。此前,冠捷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显示代工企业。
在液晶面板领域,夏普液晶之父的每名还吸引了另一家巨头的光顾。12月4日,夏普对外宣布,已经和高通达成协议,将收到这家移动通信芯片设计巨头99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的投资。高通为此将最终获得夏普5%左右的股份,并有望成为夏普最大股东(如果鸿海入股谈判失败)。
高通的资金主要用于新的金属氧化物面板的研发。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液晶面板的各种性能,并未未来面板行业导向OLED技术准备好基础技术。据消息称,夏普虽然在全球率先全面导向金属氧化物液晶面板,但是在成品率方面却并不理想:资金困境中的夏普,需要新的“研发型注资”。同时,作为全球通信芯片设计巨头的高通,也有意在整个通信产业链扩张势力。不足百亿日元的投资,虽然称不上战略性的新方向,但是可以为高通增加与客户,例如苹果之间的“联盟利益”。高通的此项投资将分两笔到账,其中首批50亿日元会在今年进入夏普的研发血管之中。
除了在液晶面板和液晶彩电市场寻找出售的机遇,夏普也在调整“太阳能电池”业务。2007年的时候夏普曾经把太阳能电池作为公司液晶战略之后的新的“绿色能源”支柱产业。但是,在我国大陆地区,以及欧美本地太阳能产业的竞争下,日本制造的成本劣势,夏普的债务危机,以及太阳能项目本身前期投入的成本压力,使得夏普不得不重新考虑之一战略。
全球第2大半导体设备厂商东京威力科创11月30日发布新闻稿宣布,将自当(30)日起解散与夏普合资设立的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生产公司「Tokyo Electron PV Limited」。Tokyo Electron PV为东京威力科创和夏普分别出资51%、49%于2008年2月设立的公司,主要生产使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浆化学气相沉积(CVD)装置。
另据日本共同社报导,将进行重整计划的夏普公司打算以250亿日元(3亿2100万美元)出售旗下的太阳能光伏公司再生能源公司(Recurrent Energy) 。夏普公司在2010年以约3亿500万美元收购这家美国公司的全部股份。消息称,夏普还决定了出售其在日本国内拥有4家光伏工厂中的三家,改决策的日期为2013年10月前。
另据报道称,夏普2011年太阳能项目亏损达220亿日元。夏普两座年产能160MW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线之一的葛城工厂因需求低迷,一直处于停摆状态。
以上部分仅仅是夏普在具有技术优势的液晶面板、液晶电视和薄膜太阳能等领域的出售项目。这些项目是夏普优势技术项目,具有资产较新、技术领先、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同时也是夏普近年来重点投资区域(债务分布区域)。此外,夏普也有包括楼宇、地产这类“边缘资产”的大额出售计划,以便换取现金流的支持。
2012年以来,夏普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其中,苹果将采购夏普“面板”的消息就是一大“利好”。
从去年开始,夏普8大线开始试制手机、平板电脑使用的液晶面板。这类产品不同于普通液晶电视机采用的面板,要求拥有高的像素密度。这也是全球面板企业首次在高世代线上量产小尺寸面板。夏普此项产能调整的客户对象就是苹果手机和苹果平板电脑。
此前,苹果一直大量采购三星的面板产品。但是受制于三星超越苹果,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企业,苹果开始考虑“上游安全问题”。其中主要的变化是委托台湾企业制备CPU,以及采购LG、夏普等企业的液晶面板。
今年三月以来,夏普通过将十代线出售部分股权给苹果主要代工商鸿海,夏普与苹果的利益联盟再次加强。同时,鸿海也加大了对夏普大尺寸电视面板的采购,使得夏普面板线开工率持续提升,并摆脱“长期徘徊在亏损危险线之下”的窘境。
现在,夏普不仅为苹果代工面板,甚至夏普也是鸿海等企业的代工客户。尤其是在夏普出售液晶电视工厂之后,夏普彩电全球销量的一部分必然依赖于鸿海等代工企业。
早在2011年12月,时任夏普公司首席常务董事的菅野信行就曾经对外表示,夏普将把32寸以下的普及型、价格战机种以海外工厂、委外代工方式为主,夏普将专注于发展60寸、70寸的大尺寸液晶电视产品。这一消息随着夏普出售液晶电视厂将再次被证实。但是,在夏普液晶电视全球销量下滑的背景下(2011年下滑17%,今年则达到18%以上),夏普究竟有多大比例电视机来自代工不可而知。此前,夏普也曾将采用过鸿海企业的奇美电(现称群创)的液晶面板厂代工的AVS面板。
与彩电业务外委比例受制于夏普整体销量下滑,而无法准确预估不同,夏普在太阳能电池业务上的外委比例必然显著提升。
消息称,在夏普自身太阳能电池厂停产或者代售的背景下,夏普公司将委托美国大型光伏企业SunPower生产住宅用太阳能电池板,并在年内以“夏普”品牌发售。夏普预计2012财年下半年的光伏业务销售额将达1369亿日元,比上半年增加50%。日本国内的住宅用太阳能电池板夏普该市场占有率也将从30%增至40%。
在夏普企图出售三家太阳能电池板厂的背景下,提升销量夏普必然需要更多的海外代工。其中不仅包括选择美国企业,欧洲太阳能电池厂也是可能的备选项。2007年以来,全齐太阳能市场需求增速较快,但是产业产能增加更快,产能过剩已经不是秘密。这一时期日本本土有遭逢日元升值的影响,日本国内太阳能电池产业成本竞争力严重不足。夏普一手出售工厂,一手海外代工,不失为明智之举。
在夏普的给别代工和被别人代工之间,夏普更多的走向了一个开放的市场化生态链。这实际标志着夏普等企业引以为豪的“日本制造”时代的终结。这不仅意味着夏普的转型,也在意味着夏普在面临崭新的“空心化”经营的挑战!
无论是给别人代工面板,还是让别人代工整机,或者是出售关键的制造工厂,并在核心研发领域引入高通这样的分享伙伴,夏普在解决“财务危机”那近百亿美元债务问题的同时,都会面临着“独立自主权”丧失的挑战。
2012年3月27日,鸿海已经和夏普达成如果9.9%,成为最大股东的协议。但是,此后夏普股价大跌,导致鸿海如果协议账面资产严重缩水。于是,在新条件下重新谈判变成了必然。不过,两家公司新的努力,却无论如何都难以“两个巴掌拍到一起”。
此前,夏普坚持最多9.9%的股份为入股限制,其担心的事情在于鸿海启动法律上的“夏普解散程序”。日本法律规定,单一大股东持股达10%则可以申请解散公司。夏普担心一股独大的鸿海,会借着解散夏普实现对夏普的重组和核心资产的全面掌控。
但是,在夏普股价大跌之后,让鸿海的股东认可以原价收购夏普的股份,显然极其困难。可选的选项是,提高控股比例,进而保证夏普得到足够多的资金——这对夏普是难以接受。但是,如果降低资金额度,这虽然有利于鸿海的利益和夏普的控制权,但是却不能解决夏普的“资金饥渴问题”。
在如此矛盾之下,夏普和高通的联合则更添变数。虽然高通的小额度(对于夏普这类大型公司,不足百亿日元的投资算不上大金额)投资,不影响鸿海具体投资夏普的受益和持有权限问题,但是却成为夏普“股价”价值的风向标。如果共同的投入能得到5%的股份,那么鸿海更大比的投资应该得到多少股份呢?
事实上,夏普现在面临的问题,远远要比和鸿海的投资控股谈判、讨价还价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多得多。
夏普液晶面板对外客户最大的是苹果(包括预期中的苹果电视机),但是鸿海是苹果最大的合作伙伴、代工企业;高通和苹果具有重大合作关系;夏普依赖于鸿海的彩电代工;鸿海持有夏普最先进面板线的巨额股份;高通在液晶面板技术上投资夏普……这一个利益链条背后的“话语权”,在夏普巨亏之下只可能被放大,不会缩小。
据媒体消息称,夏普液晶面板能在今年摆脱最低跌到50%开工率的“经营惨状”的主要因素,除了市场自身的回声,就主要得益于鸿海和苹果的采购。
正是基于这样的话语权,也是基于自身的利益,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表示,“如果只是投资,我为什么要与夏普合作,我不是风险资本家。如果仅仅是资本投资,夏普可以与银行、投资公司合作,完全不需要鸿海。”
目前,夏普已经在9月26日宣布,开始向日本国内的札幌证交所、名古屋证交所和福冈证交所提交退市申请。(夏普于1955年在名古屋证交所和福冈证交所上市,1959年在札幌证交所上市。)这对于夏普而言无疑是艰难的选择。但是,真正艰难的问题还没有真正到来。
面对巨额的债务问题,亏损、主业的低迷(例如被寄以厚望的手机业务2012年度可能萎缩超20%,此前的王牌业务液晶电视萎缩大18%),如果夏普不能盈利、不能利用股市融资、也得不到鸿海这样“实业”投资人的认可,夏普必须做出更大的利益让步。但是,对于已经没有多少资产可以用来金融抵押的夏普,除了管理权、控制权、以及核心技术,恐怕已经没有什么值得让步的利益了。因此,夏普的下一步将有可能更为困难,甚至在不断的出售中“被”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