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三星削减LCD投资 重点移至OLED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2-12-19 作者:茜茜

三星削减LCD液晶屏投资

    上周,有消息称三星正降低对液晶屏部门的投资,将重点转移至OLED和塑胶柔性显示幕业务。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产品购买放缓,零售管道的存货增多,全球液晶面板产业供货居高不下。作为全球最大平板显示幕制造商,三星对业务展开调整。那么,在过去的一周的时间里,家电行业还发生了哪些事件呢?投影时代网《彩电壹周刊》栏目就来为您梳理一下上周(2012.12.10--12.16)的一些家电要闻。

   

    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产品购买放缓,零售渠道的存货增多,全球液晶面板产业供货居高不下。作为全球最大平板显示屏制造商,三星对业务展开调整。三星将重点转移至OLED和塑料柔性显示屏业务并正在降低对液晶屏部门的投资。

    随着三星不再向大尺寸液晶屏生产投入更多资金,该显示屏巨头也已经加速将现有电视液晶面板生产线转而生产更适合平板电脑的面板。三星计划向中小、大尺寸OLED屏幕生产注入更多资金。

    三星一位匿名人士称;真正问题在于美国等主要电视市场依旧不景气,这一局面远差于面板制造商的预期。相比之下,平板电脑需求正在提升,该市场需求明年将进一步呈现爆炸式增长。

    三星承包商的一位高级主管表示;由于液晶面板产业接近完全饱和,三星和最大竞争对手LGDisplay预计将降低在中国南部液晶面板厂的投资。原因很简单,液晶面板不再是一个能够生成现金流的领域。

    根据三星向韩国证交所提交的文件,今年前9个月,三星在OLED、LCD等显示屏上的投资达到3.7万亿韩元。今年1月,三星表示今年计划在显示屏生产上的投资将达到6.6万亿韩元。三星在电视机市场上依然拥有行业领先的市场盈利能力,OLED 等显示面板业务第三季度也扭亏为盈。

    三星剥离LCD业务的决定或许会促使三星放弃全权收购SMD,转而将其LCD业务转移给SMD,同时三星还能获得SMD的大部分股权。巴黎银行预计,若OLED面板被使用在大尺寸电视上,到2014年,三星OLED业务营收将增加6倍至26.3万亿韩元。

    点评;自2006年三季度首次成为液晶电视全球占有率第一之后,三星已经连续5年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但是,三星电视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并没有延续到中国。这次三星电子将重点放在OLED萤幕上,不仅是想加大手机的竞争力,在OLED技术进步的时候还能加速三星OLED电视的上市时间。

日系家电卖资产求生中韩企业借势上位

    日系家电卖资产求生 中韩企业借势上位

    从曾经的家电霸主,到如今却要靠变卖资产求生,日系家电企业的凋零令人感慨。日前,来自日本媒体的报道称,处于困境中的日本消费电子三大巨头松下、索尼和夏普,正在通过出售房产和其他业务部门,计划借此筹集30亿美元现金,来改善现金流谋求生存。与此同时,中国、韩国的家电企业乘机上位,填补了日系家电品牌没落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夏普为了获得来自日本财团新的46亿贷款,已经将手中的诸多资产(包括位于日本东京的办公大楼,大尺寸面板工厂和中小尺寸面板工厂的股权,以及几乎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进行了质押;松下电器首席财务官河井英明也曾透露,到明年3月底前,松下计划通过向其它企业出售资产和股票融资13.4亿美元;索尼也计划出售其位于美国纽约的37层公司总部大楼,出售这个房产,将使索尼获得10亿美元资金。

    根据上述三家公司的本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三巨头均未能扭转连续多个季度巨额亏损的尴尬局面。其中,松下在上个财年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亏损((约合102亿美元))。11月初,松下的业绩报告预计,公司截至2013年3月31日的本财年净亏损将达到7650亿日元(约合96亿美元)。连续两年巨亏近200亿美元,如今手中的现金不足5000亿日元。

    索尼和夏普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根据索尼的业绩报告,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二财季中,其亏损额达到1.94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3.4亿美元减少44%。但是本财季已经是其连续第7个亏损的季度;夏普在2011财年净亏损达创纪录的3761亿日元(约合46.6亿美元),然而,这一纪录很快就被打破。业绩数据显示,2012年4-9月的半个财年之内,夏普共计亏损3875.84亿日元(约合48.4亿美元),2012财年,夏普预计会亏损4500亿日元。连续的巨亏已经让夏普走到了破产边缘。

    在日系家电企业日薄西山之际,以韩国三星、LG和中国海尔、TCL、创维等家电企业却乘机上位,取代日系家电企业,成为全球家电市场的领导者。三星近日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由于智能手机销量强劲以及显示面板需求增加,该公司在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实现创纪录的6.565万亿韩元(约合60亿美元),同比增长91%。

    据奥维数据显示,日系索尼、夏普、东芝、松下彩电的总出货量在2010年和2011分别为5900万台、6100万台,预计2012年总出货量很可能低于5900万台;而我国的长虹、海信、康佳、创维、TCL、海尔这6大国产品牌总出货量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3200万台、3900万台,预计2012年6大品牌产量将达到4500万台,如果再加上其他小品牌,2012年中国彩电品牌总出货量将在6100万台,超过日本的总产量。

    点评;缺乏创新是日系家电没落主因,这几年来,日本家电在创新方面没有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技术,但又坚持高价定位,无法与中、韩企业竞争。现在的家电业竞争已经从单纯的硬件技术比拼发展到硬件、软件、服务等多层次的比拼,家电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以彩电为代表的家电业,正在朝智能化、平台化方向发展,互联网电视、云电视崭露头角,而在这方面十分弱势的日系厂商将逐渐被比下去。

TCL否认参与华映科技重组

   

    因重大重组事宜,华映科技停牌已近一周,而关于此次神秘重组方或是TCL的传闻不断,但是双方均对此进行了否认。华映科技董秘办人士表示,公司停牌皆因筹划资产重组,不便透露更多内容。“近期并未接到通知也并不清楚华映科技重组相关事宜。”TCL集团董秘屠树毅表示。

    业内协会人士认为,华映科技资产大幅缩水,液晶面板资产尚算优质,或有被整机厂商和高世代液晶面板企业收购的可能。同时,不排除大股东中华映管将我国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注入上市公司的打算,从而将我国台湾地区面板主力移至内地。

    TCL集团董秘屠树毅表示;TCL与华映科技在业务上有一些合作,目前还未听说过TCL与中华映管在资本层面的任何说法。TCL仍致力产业链垂直一体化,除了建成8.5代线之外,目前集团还未有面板线扩张和布局计划。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彩电生产量可能超过1500万台,对模组需求越来越高,TCL在惠州有一个模组工厂,未必能满足TCL模组需求。

    同时,华星光电面板产能较大,相对TCL模组出现的需求缺口,选择华映科技进入,进行产业链延伸和整合也是有可能的。

    点评;华映科技营收近年明显大幅下降。然而华映科技液晶面板行业资产尚算优质,高世代液晶面板企业好过很多,被收购的可能性很大。在这次重组的行动中,台湾友达和大陆的TCL集团比较有看点,友达有鸿海这个强硬的后备支援支持,TCL集团也是我国数一数二的知名企业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TCL牵手华映科技的可能性比价大,双方可以发挥最大限度的互补效应。

一周热门产品关注排行榜

   

    TCL

    2012年12月14日,依靠自主创新、自组团队发展起来的华星光电宣布其自量产以来产品累计销售出货量已超过1000万片。这是华星光电投产后继5月份实现累计出货100万片,8月份实现单月出货量100万片以来,华星光电在自主创新成果的道路上所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即自2011年10月12日量产以来,创造了仅用10个月内完成累计出货量由0到100万片业内出货时间最短记录,之后仅用7个月时间完成从100万片到1000万片的突破,华星光电的生产经营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于经营期首年实现整体盈利。

    海信

    近日,海信集团全球品牌推广活动“1秒10万,海信请你秀声音”在“双十二”期间全球正式启动,包括新浪微博、微信、啪啪、YY语音以及其它移动社交平台同步开展,目的是寻找高识别度的有声LOGO。这一消息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争相关注,既能展现自己又能获得奖励,关注度当然是居高不下了。

    创维

    在很多消费者看来,电视除了收看电视节目之外,还能测试人的健康状况,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该功能在创维云电视产品上得到了全面实现,通过创维云健康电视,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体重、脂肪等进行了解,创维云健康电视还提供了锻炼健身的健康计划。由此,创维也成为了智能云电视健康专家的先行者。

    夏普

    根据台湾供应链的知情人士表示,美国苹果公司正与亚洲零组件供应商共同研发大尺寸电视。报导指出,被点名的零组件供应商为台湾鸿海与日本夏普(Sharp),显示苹果正研发采用鸿海/夏普资源的电视产品,不论是夏普也好还是鸿海也罢,这些企业在业界的影响力依然很强大。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