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苹果9月13日发布的新一代iPod Touch 5已经过去了2个月有余,对于这款厚度为6.1mm、重量仅88g的智能设备身上相对于前一代iPod Touch 4有着太多的革新。对于iPod Touch而言,我们当然无法将其归结为纯粹意义上的平板电脑,但反过头来想一想,好像平板电脑的界限也很模糊。我们可以把看似是大号Touch的 iPad mini叫做平板电脑,可以把三星Galaxy Note 2叫做通话平板,可以把华硕Taichi称为平板笔记本混合设备。每个人心中对于平板的定义不同,这也决定了平板电脑产品线之广。或许在目前看来很多设备 都和平板电脑沾不上一点关系,但当便携性做到极致后只保留屏幕后,平板的定义又将如何?
所以在评测开始之前我们不妨先将iPod Touch的产品定义抛到一边,由于iPod Touch或许对不少用户而言已经相对熟悉,所以本次的评测我们也将注重真实的应用体验方面而非单一枯燥的产品解析来进行。同时针对iPod Touch 5最为重要的几点革新,包括轻薄程度、创新的设计理念、新加入的功能等等方面来层层展开。力图为大家带来更直观的评测体验和使用感受。
其实起初笔者在拿到iPod Touch 5之前,单从数据上并不觉得6.1mm和88g放在手上能有多大的差别,但当放在手上的时候,拿惯了7英寸或9.7英寸平板的笔者在瞬间感觉到了轻薄的真正含义。
屏幕下方的Home键 120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
作为目前而言最为轻薄便携的智能移动设备终端,iPod Touch 5的机身厚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6.1mm,超越了号称全球最薄手机OPPO Finder的6.65mm。而目前大多数的平板电脑其机身厚度还在8mm左右徘徊,像东芝AT270(7.8mm)、AT200(7.7mm)和三星 P6800(7.9mm)则是少数几款低于8mm的设备。苹果iPad mini凭借7.2mm再次刷新了平板最薄记录,从客观角度来讲,不得不说iPod Touch 5确实使移动终端设备在便携性革命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iPod Touch 5之所以能够如此轻薄也是由于苹果第一次在iPod Touch上采用与MacBook产品线同类型的阳极电镀铝工艺,其使用了一整块铝合金来打造机身。
机身重量方面,我们很难找到一款同样尺寸的智能设备其重量比iPod Touch 5的88g还要轻。无论是放在手上还是上衣口袋中,你几乎很难感觉到它的存在。88g相当于20张A4纸的重量,相当于1个半鸡蛋的重量,如果你一旦习惯 了iPod Touch 5拿在手上的感觉,就会发现原来自己身边的电子设备如此的厚重。
iPod Touch 5除了轻薄便携之外,背部左下方名为“loop”的腕带式设计小创新也令人印象深刻。其实类似这样的腕带式的设计并不是什么新奇之处,便携式数码相机上早就采用了此设计思路。不过苹果此次的“loop”腕带式设计却不同于以往的产品。
其实这样的腕带式的设计很难权衡用户是否会买账,于是乎苹果在机身背部左下方的位置设计了背部的金属按钮,通过轻轻 按下,金属按钮自动弹起后,将腕带扣下即可固定。这样自由拆卸的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而不必24小时让Touch的身后都带着这个“小尾 巴”。
苹果iPod Touch 5的屏幕采用与iPhone 5一致的4英寸拉长式设计,屏幕分辨率达到了1136x640,每英寸像素数326。由于屏幕拉长后,像笔者一样手小的用户可能不易对屏幕角落位置进行触 控,腕带设计的加入可以防止操作过程中造成的脱落,而当用户从高难度的角度拍摄时,腕带也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我们对这种扣合式的腕带稳固性进行了两种方式的测试。其一我们将腕带套至手腕进行360度的旋转甩动,Touch没有出现自由落体的现象。 其二当我们捏住腕带一端将Touch自由垂下,上下频率极高的抖动的过程中,Touch也不会发生滑落的现象。总而言之,对于“loop”扣合式的腕带设 计,其安全性我们大可不必担心。
最新的iPod Touch 5像iPod Nano一样加入了更多的色彩选择,黑色、银色、蓝色、黄色、粉红色以及红色纪念版共六款。而这些色彩并不只是简单的涂抹在机身表面,而是黏合于采用铝合金环保材质之中。因此机身色彩饱和的同时还透发着金属般的感觉。
机身背部右上方的黑色WiFi信号天线依旧延续着苹果对与iPod Touch系列产品的一贯设计。由于机身颜色更为多元化,所以位于背部中央位置的苹果iPod系列产品的Logo设计也混入了铝合金金属材料机身之中,以 至于不像前几代产品那样能够非常清晰醒目的辨认出来。
当然对于新一代的Touch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拥有500万像素的iSight后置摄像头。从外表上来看,iPod Touch 5的摄像头向外凸出,在边缘处添加了金属保护框显得它像个大眼睛一般。相比之下iPad mini身上的摄像头就显得小巧了许多,而它也是迄今为止在苹果设备商最小的iSight摄像头,或许下一代的iPod Touch可以刷新这个记录。
此款iSight摄像头的表面由蓝宝石水晶制成,其硬度在透明材料中仅次于钻石,也因为此材质而使得镜头表面不易划伤。
从拍摄效果方面,我们首先对比包括iPhone 5、iPad mini和第四代iPad。拍摄的环境选取室内灯光较为昏暗并以微距拍摄不同色调的物品。其中各个产品均未开启HDR功能。
注:HDR即高动态光照渲染(High Dynamic Range),它是电脑图形学中的渲染方法之一,可令立体场景更加逼真,增加三维虚拟的真实感。
红色调微距拍摄对比
iPad 4拍摄样张 iPad mini拍摄样张
iPhone 5拍摄样张 iPod Touch 5拍摄样张
绿色调微距拍摄对比
iPad 4拍摄样张 iPad mini拍摄样张
iPhone 5拍摄样张 iPod Touch 5拍摄样张
从两种色调的拍摄样张对比来看,在室内环境下,iPhone 5无论是在色彩饱和度还是锐度方面都最为突出。而iPod Touch 5与iPad 4的表现也与iPhone 5的拍摄效果非常接近。
iPod Touch 5不仅相较于Touch 4将摄像头从70万提升至500万,同时支持全景拍摄模式,目前支持的设备包括iPad mini、iPhone 5、iPhone 4S、The new iPad和第四代iPad。此外500万像素的iSight摄像头中还加入了自动对焦、面部识别、防抖动设计和混合红外线过滤等多种技术功能。支持 1080P高清视频录制和拥有LED闪光灯。
单单就摄像头功能和拍摄质量方面而言,iPod Touch 5已经称得上是目前移动便携设备中数一数二的产品了,在这个微博横行的时代,相信一款6.1mm 88g重量并拥有如此拍摄质量的产品会令微博控们满意。
苹果iOS系统良好生态环境是众所周知的,依靠强大的App Store应用足以让iPad、iPhone、iPod Touch成为消费内容的典范。另外给笔者最大的感触是苹果设备之间紧密的连接和无线应用功能,这些也都以Airplay功能为核心。
Airplay功能简单的来讲就是一种无线传输技术,它不仅可以在苹果认证的设备之间传输音频文件,同时还能传输视频、照片等等信息到Apple TV或式打印机,而这一切也都是通过Airplay协议来进行识别。
Airplay无线功能
苹果在iPod Touch 5中加入了此功能,也让它能够和Apple TV进行互动。就笔者个人为例,通过iPod Touch 5可以方便的将游戏、在线视频、图片等等内容通过Airplay在更大的显示设备上进行播放和共享,让一台普普通通的电视变成了拥有iOS系统的智能平板 电视,当然这些都是以无线的形式而存在的。
其次,通过App Store中的Remote软件再加上Airplay功能,就可以让手中的iPod Touch 5成为如遥控器一般控制家中的设备自由进行音乐视频的播放。我们可以通过iTunes软件建立家庭共享,让连接同一WiFi网络的苹果设备均可自由访问电 脑家庭共享资料库中的内容,而通过装有Remote软件的iPod Touch进行自由的控制,诸如音乐或视频输出到Apple TV之上,控制视频或音乐的前进与后退。
另外我们注意到在通过Apple TV输入帐号密码时,使用iPod Touch比自带的遥控器更为方便。
以笔者个人为例,大量的音乐和影片资料都存放在书房的电脑中,并通过iTunes软件存放。本人也很少看电视节目,于是在朋友拜访或自己在家 时,就可以通过iTunes建立的共享资料库,预先设置Apple TV与电脑都共享同一个WiFi网络,用iPod Touch中装入的Remote软件来进行操作,不仅可以控制Apple TV播放资料库中的内容,还可以将iPod Touch中在线视频播放的内容直接推送至电视上通过大屏幕来与朋友共享。
此外iPod Touch 5中的iMessige、Facetime、照片流中的功能也让苹果设备之间成为了大一个移动设备网络。从最单纯的省钱角度来讲,如果提前与朋友在 Facetime之间互加好友,那么通过WiFi进行视频通话能够省去不少的电话费,对于情侣来说就更能省下煲电话粥的费用了。另外iMessige功能 也能够让苹果iPhone或iPod Touch之间互相收发消息,只要通过邮箱或者电话号码并在WiFi连接网络后即可进行iMessige和Facetime功能。
除了之前提到的Airplay功能的加入,iOS 6操作系统中重要的更新也加入到iPod Touch 5之中,包括苹果自带的地图应用、Siri语音助手、为中国用户特定的功能。而其他还包括加入了勿扰模式、选取歌曲作为闹钟、通讯录中支持搜索所有字段这 些实用的细微改进。
由于苹果在iPod Touch 5中采用了双核主频达1GHz的A5处理芯片,相较于之前的iPod Touch 4的A4单核800MHz芯片在性能方面提升相当明显。对于A5处理芯片我们已经非常熟悉,iPhone 4S、iPad 2以及iPad mini均采用此处理芯片。
在笔者试用的过程中iPod Touch 5的操作体验十分流畅,针对机身性能方面的表现我们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单纯的跑分对比,采用跨平台的GLBenchmark软件,其二则是采用体验式的 测试方法,其中主要以大型3D游戏的打开和运行速度以及机型的开机速度进行对比测试。两项测试的对比机型包括苹果iPad mini以及主流的Android的双核平板产品、搭载Windows RT系统的华硕Vivo Tab TF600T。
首先通过GLBenchmark最新的版本并采用offscreen模式下运行Egypt HD场景,从最后得到的分数来看,iPad mini与iPod Touch的表现和目前主流的四核Android平板基本相同,从这一点上来看,运行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大型3D游戏,iPod Touch 5都不在话下。
其次在真实应用体验上来看,我们在iPod Touch 5上运行诸如《Asphalt 7》、《地牢猎手3》这样的大型3D应用,运行非常流畅,同时在Retina高清分辨率屏幕下的表现效果十分惊人。身材小巧的iPod Touch 5虽然在处理芯片上并非采用苹果最新的型号,但A5处理器依然可以为用户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保证在运行主流游戏的情况下达到最流畅的效果。
另外在开机速度对比测试上我们看到,iPod Touch 5的速度最快,而iPad mini其次,搭载Windows RT系统的华硕Vivo Tab TF600T则排在最后。最后我们通过视频演示的方式来为大家呈现iPod Touch 5通过内置的Safari浏览器进行网页浏览方面的体验感受。
关于iPod Touch 5的改进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便是EarPods耳机了,这款从新设计的耳塞在苹果发布会上与iPod系列新品以及iPhone 5一同亮相。在外形方面EarPods耳塞相较于之前的老版“小白”来讲有了更多的改变。不规则的腔体外观是苹果公司采集了超过600个人耳模型而得出的 结论,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用户的耳道形状。当然我们抛开这些官方的宣传手段不谈,单从笔者一周以来的试用感受来讲,其舒适程度和稳固性都与之前老版的“小 白”并无非常巨大的区别。
当然对于大多数的用户来说,使用苹果耳机最注重的自然不是音质而是时尚的外观设计。新的EarPods耳塞不规则的外观更具流线型的感觉。腔体双开孔的设计也让其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苹果EarPods的音质改进,笔者之前佩戴使用的是被公认成“白开水”音质的苹果老版耳机。而在试用了新款的耳机后,其低频方面的提升让人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有质有量的低频和更为饱满的中频让笔者这一周以来再也无法捡起之前的老款“白开水”。
总的来说,EarPods耳机的听感更偏温暖,适合诠释流行音乐,而这一点也让他更加符合一般用户的听觉感受。从EarPods这一点上来说,iPod Touch 5的创新也让我们的耳朵完美的感受到了。
使用体验总结
在为期一周左右的使用过程中,针对游戏、视频播放稳定性和流畅性方面的测试并未在文中过多的提及,原因是笔者在使用的过程中确实对苹果强大的软 件应用数量和质量以及操作体验方面感到佩服。在评测过不少Android平板产品后,iOS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的确无法撼动。无论是简单的任务切换 还是大型游戏的读取速度,iOS设备都能够保证整个游戏应用的开启、运行、关闭操作的体验性达到一致。在打开应用程序过多的情况下,也不会像一些 Android设备那样会造成内存吃紧导致应用关闭甚至无响应死机的状态。
不得不看到,苹果设备在iOS操作系统和硬件之间的优化方面的确处于行业的顶尖状态,当然Android系统也由于其开源性而导致软硬件之间的 问题稍多,导致整体用户体验的下降。在Windows RT平板电脑方面,目前笔者接触的微软Surface RT和华硕Vivo Tab TF600T都在系统层级的体验上与iOS设备达到了一致,甚至在多任务切换方面更优于苹果。
回归到新一代的iPod Touch 5产品之上,轻薄的机身、多样的颜色选择、高质量的屏幕成像效果和拍摄效果以及全新设计的EarPods耳机,都让我们真正的看到相较于iPod Touch 4而言苹果所作出的改进。这些改进也使得iPod Touch产品线在手机、纯粹意义上的平板电脑之间牢牢地站稳脚跟。
最后针对价格方面,32GB版本的iPod Touch 5大陆地区的售价为2298元,或许对于一些用户而言,这个价格稍微贵了那么一点。但如果拥有Android手机的用户而言,购买一款轻薄的iPod Touch 5以体验iOS系统再加上超过70万数量的App Store应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