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则是目前彩电厂商们看重的黑马。当手机和PC不断智能化升级以后,电视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未来必将成为家庭娱乐中心,再次主导客厅文化。对于智能电视来说,选择了某个操作系统,也就意味着选择该系统平台的一系列相关服务、软硬件支持者,以及无数个在该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曾表示,被家电市场吵得火热的网络电视,作为电视机向“智能化”过渡的必然产物,与真智能电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能实现自由的人机交互和丰富的应用服务。而智能操作系统正是影响上述两个方面的关键因素。
目前,在智能电视中内置的系统主要为Android操作系统,而长虹、海信等彩电企业发展的比较强劲,分别研发了轩辕TVOS和海安系统。如果说Android2.X和3.X系统(X代表升级数)撬动了智能手机和平板市场,一跃成为移动设备的最佳搭档,那么升级版的Android4.0系统便是全面叩响智能电视之门的金砖,成为各大智能电视品牌争相升级的对象。
近日,在首届安卓中国峰会上,汇集了数千安卓精英齐聚北京,同时围绕安卓产业链发展问题和安卓开发者生存前景为核心展开的大型交流活动,也让电视厂商们认识到,深入剖析智能电视系统革新与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智能电视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从去年开始,IT及硬件企业竞相进军电视领域的新闻层出不穷。联想牵手上海文广推出互联网电视的消息一直不断,于今年的全球消费电子展上,终于推出其首款智能电视;谷歌则在携手英特尔、索尼等企业之后,将LG也纳入了它的电视平台阵营。随后,主打影视娱乐的乐视网重磅推出乐视TV超级电视;近期,小米也高调喊出正在筹备智能TV,未来将会推出小米的智能TV产品。
与IT企业相比,传统彩电厂商有渠道等先发优势。但电视智能化是一个软硬件高度整合的系统工程,面对IT企业涉足电视领域来势汹汹,传统彩电厂商也日益看重电视由硬终端的竞争向软实力的比拼转化,不断革新智能操作系统。Android系统自2008年发布以来,凭借强大的开放性与兼容性,成为最受欢迎的移动开发平台,已超越了苹果IOS系统,其全球市场份额已稳居全球第一。
而随着智能电视和智能云电视的推出,Android系统在主导了手机系统之后,也逐渐成为电视机的主流操作系统。特别是去年Google发布了全新的Android4.0后,更是为智能电视带来了一股安卓热潮。如TCL、康佳、创维、海信、联想等中国知名彩电企业纷纷推出了基于Android4.0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彩电厂商之所以不约而同地选择Android系统,是因其拥有海量的应用程序和全开放式的平台,为消费者创造海量的应用内容提供了条件,而且,如果所有的彩电厂商都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也就意味着智能电视有了统一的应用平台,这对软件开发者和厂商们来说都是有利的,相互促进的。
Android4.0的诞生使智能电视行业走向成熟,成为智能电视新一代操作系统的标准,并为电视、平板电脑、手机“三屏融合”提供新的发展契机,从而实现更好的多屏互动。但是,即便是升级后的Android系统,由于其最初是为智能手机定制开发,将它直接嫁接到电视上,在兼容方面可能不如手机那么“合身”,其主要表现在硬件匹配、软件开发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将安卓系统移植入电视机,还不能完全解决在软件应用开发和用户交互体验方面的智能化问题。只有真正适用于电视机的系统,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彩电的“智慧”,那么,这就要求各厂商们在推出新产品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智能系统的研发。
面对Android4.0版正在智能时代迅速普及,传统彩电厂商在选择这一“大众系统”作为升级标杆的同时,也在思考在屏体“差异化”发展空间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如何在内部系统上做出“个性”。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2012年智能家电产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智能家电认知度愈六成,而人机交互、操作便捷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由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定制系统”不失为一条较好的出路。走“定制路线”不仅能够解决普通Android系统直接移植电视上带来的“水土不服”,同时,可以极大地发挥自身产品的优势,寻求差异化与便捷化的服务。
所谓定制,并非弃用Android,而是“扬弃”的过程。如长虹的IOS系统、海信的海安系统等,为后面的彩电厂商做出了榜样。系统的研发是为了体现更多内容、更多应用、更好交互、安全可靠、从个性化到人性化的开发指导思想,也是为了在众多智能电视产品中脱颖而出,区别于其它,也是传统彩电厂商向外界表现其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
当然,由于定制系统大都是在谷歌的安卓系统上“量体裁衣”,故未来的智能系统革新,除了要在各品牌间寻求差异化,同时也应排除被谷歌制定的标准所钳制的隐患。未来谁将主导智能电视系统,现在尚无定论。但智能电视企业在打造深度专属定制系统的同时,彼此结盟或许能够更好发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