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简称Tablet PC、Flat Pc、Tablet、Slates,是一种小型且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输入设备。2010年4月,苹果iPad的上市在全世界掀起了平板电脑热潮。据谷歌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平板电脑关键词搜索量增长率达到了1328%,平板电脑对传统PC产业,甚至是整个3C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不同行业的厂商,如消费电子、PC、通讯、软件等都纷纷加入到平板电脑产业中来,咨询机构也乐观预测整个产业的发展。一时间,从上游到终端,从操作系统到软件应用,一条平板电脑产业生态链俨然形成。
在这条产业链中,系统平台处于绝对上游的位置,掌握系统平台就等于把握了发展趋势,甚至决定未来命运。现时平板电脑主要搭载的操作系统有苹果iOS、谷歌Android、微软windows、linux、惠普WebOS等。自iPad上市以后,iOS操作系统一举拿下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随着采用Android的平板电脑大量入市,Android也抢下了超过25%的平板电脑市场份额且逐渐增加。在其他操作系统未成气候之前,iOS与Android仍是今日平板电脑的主流,也是软件开发商们的主要战场。
除此之外,从外形设计到功能应用,电子书、手机本等作为平板电脑的主要对手和补充,多多少少与他有着极其相似但又不尽相同的特点和作用。从亚马逊的Kindle系列电子书,到三星、联想、华为等具备通话功能的平板电脑,正一同分食着这个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在对这个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有关平板电脑发展历程,看看这个在两年间异军突起的电子新贵到底有着怎样的前世和今生。
平板电脑发展历程回顾
第一阶段:Dynabook诞生
平板电脑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来自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艾伦•凯(Alan Kay)在60年代末提出了一种可以用笔输入信息的叫做Dynabook的新型笔记本电脑的构想。然而,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没有对该构想提供支持。第一台用作商业的平板电脑是1989年9月上市的GRiD Systems制造的GRiDPad,采用MS-DOS操作系统。这款产品采用命令行的用户界面,支持触笔控制,可以算是第一代平板电脑。
1991年,Go Corporation推出名为Momenta Pentop的平板电脑,重达3.2千克,价格高达5000美元。1992年,Go推出了专用操作系统PenPoint OS,同年微软公司也推出了Windows for Pen Computing,实现了图形界面。
1993年,苹果公司推出Newton,定位在PDA(个人数字助理)上,主要是进行简单的事务处理。Newton在外观、功耗和功能上可圈可点,但销量始终不尽如人意。乔布斯回归苹果后的第一个决定,就是砍掉Newton。显然乔布斯始终没有忘记要设计出一款又轻便又好用的电脑,否则就不会有后来的iPad。Newton团队解散后,当初开发Newton所用处理器的几个工程师创办了目前在嵌入式CPU领域如日中天的ARM,似乎为后来乔布斯与ARM的再次联手打下伏笔。
1994年,Palm公司在总结了其他PDA失败的教训后,将Palm PDA定位在与PC的数据交换,电子名片功能大受欢迎。后继的Treo系列PDA手机继续发挥速度快、界面友好的优势,QWERTY键盘方便用户快速输入文本,采用Palm OS的BlackBerry手机上的PushMail功能深受商务用户的喜爱。
PDA的巅峰之作是HP公司在1995年推出的iPAQ 4700,采用4英寸、分辨率达640x 480的电容屏,Intel的PXA270处理器主频达到624MHz,这个速度在今天也可以算是达到入门级水平。HP 4700支持蓝牙、WiFi,屏幕显示清晰细腻,顶级配置加上良好的扩展性,使这款PDA成为当时众多蜥蜴(中国玩家对WinCE的简称)玩家的最爱。当年近7000元的售价足以抵得上一台电脑了。这款产品的寿命超长,现在还有玩家在使用和交易。
Intel的xScale是当年大多数中高档PDA的首选,主频高、速度快,能直接播放MPEG2格式的电影,缺点是功耗大、价格高,在功能手机占主流的年代始终没有打开手机市场。Intel最终把xScale产品线卖给了Marvell。在xScale折戟后,Intel又推出了UMPC的概念,继续进攻移动市场。UMPC可以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吸引了很多热衷小尺寸、轻薄电子产品的日本和韩国用户,但在用户体验和电池寿命上沿袭了PDA的老毛病,没有掀起多大波澜。
PDA和UMPC在警务、城市管理、武器装备、数据采集等户外应用和手持设备中火过一阵,培养了一批忠实的玩家。由于没有很好解决功耗、移动性问题,在大屏幕智能手机的冲击下,逐渐偃旗息鼓。
第二阶段:Tablet PC曲高和寡
接近现代意义上的平板应该说是微软在2000年推出的Tablet PC。在当年举行的拉斯维加斯计算机博览会上,微软软件架构师Bert Keely向观众展示了第一代Tablet PC原型机,第二年微软又推出一款采用新操作系统的产品。2002年12月,中文版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登陆中国市场。
此后,HP、戴尔、富士通、宏基、联想等电脑厂商都推出过采用Tablet PC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产品,但是高昂的价格使得这些产品始终曲高和寡,只是在一些商务办公、教育、科研及一些在户外使用的行业应用中得到使用。为了让软件流畅运行,微软在标准Windows的基础上对Tablet Windows进行了裁剪和优化,结果很多Windows软件无法在Tablet PC上运行,必须进行重新开发和测试。而过高的操作系统授权费和制造成本,使Tablet PC的售价远高于笔记本电脑,在续航时间上也毫无优势,再加上繁琐的操作界面,此后惨淡的销量让Tablet PC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总体来看,早期的便携式平板电脑定位在行业应用、数据处理和办公辅助,既不是办公产品,也非消费类产品。从GRiDPad到Tablet PC,这些产品的通病是没能很好解决如何获取、管理应用的问题,必须借助PC完成应用软件的拷贝、下载和安装。在用户体验和易用性上没有突破。
第三阶段:iPad开启平板电脑元年
直到2010年1月24日,苹果正式发布iPad,才正式开启平板电脑元年。直到这时,人们才明白真正的能够随时移动的平板电脑应该是什么样子:支持多点手指触摸输入,支持应用软件、音乐、图书等产品的管理、购买和支付的应用商店,通过3G、WiFi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10小时的电池寿命,以及合理的价格,其核心是良好的用户体验、各种应用和内容的平台和载体。
紧接着,以戴尔、惠普、为代表的其他欧美PC厂商分别推出了Streak、TouchPad,智能手机厂商代表摩托罗拉、黑莓推出了XOOM与PlayBook,尺寸方面分为小尺寸便携型与大尺寸实用型两个派系,基于自主研发的系统与被普遍采用的Android系统。同年,以联想、汉王为代表的国内厂商也发布了多款平板电脑,乐Pad、TouchPad B10、E人E本T3以及纽曼NP711等是市场中的典型产品,基于Android与Windows操作系统,并且主要来自PC、电子书、播放器领域以及新兴的平板电脑厂商与山寨厂商。台湾地区以双A品牌为代表,Acer Iconia Tab、Asus EeePad均搭载性能强劲的Nvidia Tegra2处理器,以Android 3.0为操作平台。东芝、三星是日韩品牌在平板电脑市场最为活跃的厂商,以东芝AS100、三星Galaxy Tab 为代表Android平板电脑具有鲜明的特点,譬如东芝的Nvidia Tegra 2处理器与可拆卸电池的设计,三星的电话功能兼顾便携性,是区别于其它产品的突出卖点。2011年更多的厂商开始进入这个领域进行研发,加快了平板电脑的更新换代。
从技术上看,苹果的iPad并没有突破性的创新,除主芯片和操作系统外,其他芯片、显示屏、电池、天线等都是采购其他公司的成熟产品。但是苹果通过超群的工业设计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用这些元器件打造出在外观、易用性、用户体验等方面都堪称完美的产品,抓住了以娱乐和个人应用为核心的消费市场。而苹果最大的创新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即通过应用商店形成一个可盈利、可持续发展、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链,使产业链上下游都紧紧围绕苹果来运转。应用商店为众多软件开发者和内容提供商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的发布平台,用户通过客户端软件就能访问、下载这些资源,并完成付费和评论等一系列操作。
时势造英雄
回头再看PDA、UMPC和Tablet PC,恰恰是败在这些因素上:1、不支持多点触摸,必须要用笔作为输入工具;2、尺寸大、厚,重量一般在1公斤左右;3、功耗大,散热和续航时间都不理想;4、为商业应用保留了很多按键和接口,产品外观不够简洁美观;5、应用软件不够丰富,很多桌面应用没有移植过来,而且也没有针对触摸输入进行优化;6、价格远远高过笔记本电脑,不少Tablet PC的售价达到两万元,普通用户难以问津;7、移动性差,因为2005年以前WLAN的部署、使用和维护成本还较高,3G在很多地方还没有部署,在有3G的地方使用成本也非常高,Tablet PC无法发挥移动办公的优势;8、没有一个统一的应用和内容平台,无法方便快捷地获取、管理、使用应用和内容,没有一个完善的支付机制。微软的眼光是超前的,但有点生不逢时,限于当时的技术和产品定位,先驱成了先烈。
从某种意义上,iPad的成功是因为正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乔布斯敏锐地嗅到并捕捉到这个商机,即所谓时势造英雄。随着集成电路和处理器技术的高速发展,处理器的主频已经超过1GHz,最高达2GHz以上,可以流畅地运行iOS、Android、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支持多任务切换,支持大容量存储器,高性能的GPU可以满足高清视频播放、3D游戏的需求等,让平板电脑用户能够得到良好的体验。3G和WiFi的广泛部署,使得无线宽带的接入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用户能够放心大胆地使用,而不必担心费用超支。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玩游戏、发微博、聊QQ、上社交网站、看视频。但是手机的处理性能、电池容量、屏幕尺寸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在这方面的需求,在手机和PC之间出现了一个不小的市场空白。平板电脑的出现,解决了很多便携性、易用性、连接性的问题,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新的硬件平台,恰好填补了这个巨大的市场空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机遇。
平板电脑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2年全球平板电脑显示屏的出货量将达1.266亿
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分析师蒂姆•柯灵曾预言,平板电脑是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电子产品,预计到2016年在PC总出货量中所占比重将可达到29%。
根据HIS最新报告显示,今年全球平板电脑显示屏的出货总量将达到1.266亿块,高于去年的8210万块。iPad等尺寸较大的平板电脑是推动出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7英寸平板电脑市场也在快速发展。数据显示,目前9.x英寸显示屏的出货量占出货总量的59%,预计将从去年的5520万块增长至7430万块;而7.x英寸显示屏的出货量则从去年的2080万块增长至4010万块,市场份额达到32%,高于去年的26%。来自亚马逊和谷歌的低价平板电脑推动了小尺寸平板电脑的发展。
平板电脑显示屏出货量的增长将使LG Display和三星率先受益,这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2%和38%,并且都是苹果关键的元件供应商。两家公司在短期内仍将保持领先。IHS指出,其他一些厂商也将涉足这一市场,面板供应商整体已看到了平板电脑市场的增长机遇。
预计今年下半年平板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亚马逊Kindle Fire新型号和苹果iPad Mini即将推出;微软Win8操作系统推出,在平板电脑方面除自有品牌Surface问世外,惠普、戴尔、联想、华硕、宏碁也都将同步推出X86和ARM架构的Win8平板,抢攻消费和商务市场。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脑的销量环比增长7.8%
根据易观智库最新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脑的销量达到了234万台,环比增长率达到7.8%。中国触控面板厂商在全球平板电脑用触控面板的市占率约在10%左右。
到目前为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平板电脑销量增长的最直接原因仍然是苹果。未来,伴随着Android以及其他阵营厂商现阶段将目标客户瞄准在中低端用户,错开与苹果的直接竞争,市场格局将会更加清晰。Android阵营的厂商份额将会逐步扩大,市场集中度也将不断提高。
《平显时代》2012年10月,第97期,欢迎广大客户踊跃订阅、投稿、投放广告,谢谢您对本期杂志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