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报警联网作为报警系统的核心技术已经经历了十来年的发展,成就了大量的报警网络,这些报警网络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遏制犯罪、保护人民财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安全防范网络逐渐扩大的建设需求,报警系统已经不简单只是区域中的报警产品应用,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为综合多种安防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级管理部门联合协作的新型网络报警系统工程。
全球报警业巨头博世(BOSCH)新推出一款网络模块,可以接到报警系统上(有线),通过网络传到报警中心,由传统的电话报警转向网络报警,这也是为了迎合目前一些用户这方面的需求。新的网络模块可以支持小型报警系统、“7240”中型主机、“7400”大型主机。霍尼韦尔(Honeywell)推出的GSM发射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宽带网进行传输,方便集中管理。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网络化与可视化一样也是在这几年刚刚开始普及起来的,并且这种普及只是一种大部分业内人士的共识,谈及成品或者产品化以及市场认知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效果,只是一个新的趋势。根据中国用户的认知、使用习惯以及安装条件的限制,网络报警产品现在才刚刚开始推广,还没有达到传统电话报警的运用等级。再者,无线因为成本较高这一最现实的门槛,较之传统的电话报警,市场覆盖率还是较低。目前来看报警网络化使得之前以电话线为主要联网方式的格局逐渐发生着变化,真正出现了多种报警联网方式的并存的现象。在IP技术如火如荼应用于视频监控的今天,报警的IP传输方式必然不止会跃然纸上。当然,无线网络更是时下之风,而3G视频报警器就将彻底打破网络传输方式,从IP网络向3G无线通讯网络的发展值得大家的期待。能达成共识的是:传输方式上无线逐渐开始占上风,但短期内有线还是不可能被替代,GSM报警器以及彩信报警器依然是市场热点产品,传统的电话拨号报警器还没有完全淡出市场,3G报警器受本身费用、模块化的影响市场占有率还不高。
中国的网络环境是很复杂的,加之各地地域环境、经济水平、生活观念的不同,造成用户群的散落分布,对市场调研非常不利。有线易破坏,无线不稳定,我们面对这种局面,只能希望无线网络的覆盖能更稳定更高层次,在深入了解市场的前提下,对传输方式的选择进行因地制宜的考虑,不能一窝蜂,也不能投机取巧。
智能化于报警系统恐难以吃消
智能化是世界性的趋势,作为在世界范围内都承担安全保卫责任的报警系统来说,智能化是不可不提的。我们知道在安防行业所占比重最大的视频监控领域正在逐步向着更高水平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尤其随着“智能前置”技术进一步巩固与完善,报警智能化未来将以尖端科技的面孔盛装出现在世人面前。
就了解到的报警智能化的概念或水平而言,目前只是植入了简单的智能分析模块以及菜单控制、语音提示等人性化设计。对此,我们应当看到在今年的深圳安博会上,高清风刮遍了每个角落,而智能分析则相形见绌,甚至可以说视频监控领域的智能分析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也表明,高清仍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智能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了。因为智能化是必须以高清为基础的。目前在视频监控领域,智能分析技术包括:人脸检测与捕捉、多目标行为追踪分析、物体遗留这侧、物体丢失侦测、电子周界栅栏、流量统计分析等。如果不实现图像的高清,智能分析的准确度将大打折扣,其稳定性将使报警系统这一自始就弱的环节雪上加霜。
最关键的是报警智能化必定包含了可视化与网络化的特征,或者说没有实现可视化与网络化,智能化是不能实现的。因此,相对于上述的可视化与网络化而言,智能化是最具诱惑却又是最难挑战的。
基于上述的一些现存问题,要把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智能与可视都移植到报警系统中,确实要有坎坷的路要走。不过,智能化作为一种趋势,迟早会在报警系统中成熟起来,也许现在我们的厂商已经在默默地进行着技术攻关,我们期待智能化能消化、好消化。据悉广东迅通科技“基于实时图示监视处理的联动报警系统”的智能“大脑”已开始运作,可以更好地实现报警与视频的联动触发,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结束语
目前,市场上的报警系统产品种类花样繁多,各商家都在拼尽全力找到适合报警市场贴切需求的产品,碍于技术实力及行业经验的限制,行业内具有实际自行研发实力的厂家确实屈指可数,特别是对产品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要求及其严格的防盗报警产品,能够完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生产厂家为数不多,但是商家的激烈竞争,抢占市场利益的趋势导致报警系统产品普遍存在质量上的问题,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操作程序复杂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报警产品市场普及的进程。
我们很多行业总喜欢用“多功能”来赢得关注,如医药的包治百病一样,多功能往往是掩盖其核心技术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越省事省心的产品越好,但现实毕竟与希望是有差距的,我们不能因此注入过多的忽悠的成分。其次,低、高端产品界线模糊,我们的主流厂商要在对自己产品质量负责的前提下,充分自信,通过品牌宣传与产品的不断换代升级,树立起行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