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爱立信和华为岔路口的战略选择

来源:PCB信息网 更新日期:2012-01-13 作者:佚名

    曾经在电信市场上正面竞争的爱立信和华为公司,在这一年,出人意料地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其选择之微妙,仿佛两家公司的决策者们曾经共坐一堂达成协议,有意彼此避让。

    华为目前在通信设备领域的真正对手只剩下爱立信。按照华为内部公布的2010年收入:1850亿元人民币,合280亿美元,已使其位居五大电信设备商的第二位,与领先者爱立信仅有28亿美元的差距。然而正面交锋的两家巨头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短兵相接,而同时选择了放慢脚步,另寻市场。

    华为正从以产品或技术为企业战略中心,转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并把业务重新划分为四块:运营商、企业、终端和其他。这和以往专注做运营商市场最大的区别是:从后台走向前台,开始主动和消费者接近。

    回购华赛的赛门铁克49%的股份,则表明其做企业业务的决心。其意图在于构成了华为企业业务最为完整的产品线。经过这次股权收购后,华为将会成为业界产品线最长的ICT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具备了提供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IT基础设施、安全解决方案、通讯设备以及智能终端等一系列产品的能力同时,也让“管道工”华为向“全能型”选手转换。实际上,华为从去年开始布局的与云计算有关的基础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软件服务等,基本与其企业业务重合。

    “云管端”市场整体战略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则是手机,这个曾经仅仅是用于销售给电信运营商基础电信设备时搭售的部分,抑或是贴上运营商的牌而藏在幕后的无名英雄。手机、PAD这两个可以通过无线互联到云上的硬件,承载着华为未来运管端战略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其一进入这个领域,就直指类似于苹果SIRI、ICLOUD的应用。

    华为公司并不否认其脱胎于运营商市场,擅长做直销,而对和渠道伙伴的合作,是心存担忧的。当外界质疑华为和终端消费者打交道的能力时,华为自己也不急于表现信心。当北京西单大悦城赫然出现华为的LOGO,在电视和报纸上出现其手机和PAD、A5的广告,这意味着它已经开始行动了。“以前主要是面对运营商市场,运营商市场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聚焦的,在中国就三个运营商,我们更多的是直接跟客户接触,直接销售。现在走向企业市场,或者是消费类市场,确实是需要更多的传播。”华为企业业务营销部总裁何达炳解释说。

    游戏规则改变

    正当华为挺进智能手机时,爱立信则选择放弃终端。2011年10月,其将持有的索爱50%股份出售给索尼,并表示未来不再涉足终端。爱立信总裁兼CEO卫翰斯强调,未来将不再重返终端市场,并称智能手机利润已经很薄,以后还将越来越难。爱立信的算盘是,致力于创立通信业的标准和核心专利,通过让更多的设备联网而使其利益最大化。

    爱立信目前每年30亿欧元投入到研发上,占其销售收入的15%左右。2011年,爱立信还参与了对北电45亿美元专利组合的竞购。爱立信已经寻求从其所持有的2.7万项专利中增加收入。在卫翰斯看来,作为芯片和基础模块供应商对于爱立信来说,事实上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面对未来500亿连接设备的市场,我们还将致力于生产基础设备,以保证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卫翰斯对记者说,“我们之所以在全球拥有58亿用户,是因为我们技术共享。爱立信共享我们所研发的技术,然后所有国家所有使用者都统一使用,所以我们可以降低成本。”据了解,目前爱立信已经与90个移动公司或者基础设备公司签约,对方可以共享其专利技术。

    爱立信也坦诚地表示自己在手机终端领域并不在行,卫翰斯说,“以前的手机90%用来打电话,10%用来发短信。但是对于智能手机来说,仅有25%用于打电话,75%会被用来做其他事情。爱立信在这方面并不在行。”

    全球通信市场正渐趋饱和,利润率不断下滑,厂商研发投入的压力逐步增大。主流设备商另辟蹊径成为历史必然。意外的是,双方作出了相反的判断,各自切分了市场的一端,一个向底层扩充,一个则向终端挺进。没有谁对谁错,仅仅是取决于企业决策者对行业和本公司的不同判断。这是一个机会还是一个弯道,仍然需要市场的检验。

 标签:手机 华为 市场观察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