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中国制造 中国成苹果增长最快的市场

苹果给中国留下了什么
来源:证券日报 更新日期:2012-01-30 作者:马 燕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苹果给中国留下了什么:

    污染、爆炸及违规用工

    与苹果在中国的高额获利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内地代工厂接连发生的爆炸事故、存在的污染毒害以及产业链中微薄的利润。

    如果不是多方力量的推动,全球市值第一的苹果公司仍旧保守着它秘密一般的产业链名单。

    “毒苹果”事件爆发5个月后,苹果公司终于以发布供应商审计报告的形式,首次做出公开回应。苹果公司公布了长达27页的2012年度“供应商社会责任进展报告”,首度披露了全球供应商名单,并承诺调查违规用工行为。

    根据该报告,近1/3的苹果供货商没有遵循苹果的工资和福利标准,甚至有5家工厂聘雇未成年劳工。西方和亚洲人权组织批评苹果亚洲供货商的劳工待遇过于苛刻。苹果表示,目前正采取新策略以利更妥善地监督和改进工厂条件,包括增加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工厂的考核,并扩大其劳工的教育训练。

    这也是在环保问题上一直保持沉默的苹果公司首次公开表态。此前,苹果代工厂产生的环境污染也被苹果以“这些污染也会涵盖商业秘密”为由,不进行供应商名单披露,并拒绝NGO的监督。

    每一部苹果手机的成品都是绿色无污染的,但整个生产过程中,手机某些部件却可能对环境产生巨大的污染。比如带铝壳的手机中使用到的铝粉,可能会引发爆炸并产生粉尘污染。2011年发生于苹果代工厂富士康成都工厂和日腾电脑配件(上海)有限公司厂区的爆炸事故犹在眼前。

    而早在2011年1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发布了“苹果的另一面”的污染报告,报告中列举了11件代工厂工人受到有毒材料侵害而导致重病的案例。其中有一些被鉴定为“职业伤残十级”的工人最终拿到了8、9万元的赔偿。马军告诉媒体,这些病人的住院费都出自社保,大量的钱最后是纳税人出。

    然而,在多方压力下苹果首度公布的这份供应商名单,据业界人士普遍反映并不完全,也并未得到环保组织的认可。马军指出,这些名单披露的只是公司名字,不能和工厂做一一对应。而在之前环保组织发布的报告中,环境问题都指向具体的工厂。

    并且业内也质疑,苹果在报告中对多次违规的供应商,更多的也仅是纠正其违规行为,这表明苹果将社会责任转嫁给了发展中国家的厂家。

    利润分配失衡:

    中国劳动力仅获利约2%

    内地代工厂在苹果产业链中的弱势是一切问题的根源。iSuppli高级分析师顾文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因为苹果现在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地位以及企业目前在消费者和社会中的影响力,所以大家对其社会责任的要求是有道理的,但苹果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其对供应商的控制权和话语权。

    对于内地企业在苹果的产业链中的所得,蒂姆·沃斯托在《福布斯》杂志网络版撰文称,中国未能从组装iPad和iPhone中获得太大好处,由于苹果产品的设计、开发等重要环节都主要在美国本土进行,美国经济仍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据iPad价值构成图表显示,最大的两项成本是原材料和苹果自身的利润率。尽管iPad是在内地组装,但事实上劳动力的价值依旧极小:仅占成本的2%左右。而苹果从iPhone获得的利润更高,中国劳动力仅从iPhone获益1.8%。

    对于这一数据背后的苦楚,苹果在国内最大的两家代工商之一富士康体会深刻。相关数据显示,苹果如今的运营利润率已经突破30%。然而富士康母公司、台湾上市公司鸿海的利润率从2006年的5.9%降到目前2.0%的水平。而这一下滑趋势在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和iPad系列产品后,更趋严重,如今鸿海精密运营利润率已经下滑至1.5%。根据2008年至2010年财报显示,三年来鸿海一直在降低人力成本。如2009年员工数同比增加9.7%,员工成本总额支出同比却减少28%,人均成本同比减少34%。由代工企业的低成本和规模庞大的员工引发的劳资矛盾在2012年将继续困扰着郭台铭。

    而其他更为势单力薄的内地代工厂,在苹果的强势之下更加艰难营生。

    有评论指出,正是因为苹果想获得产品市场价格竞争力,一再压低供应商采购价格,以降低其供应链成本,导致供应商不得不在某段时间内,长时间加班、雇佣童工、克扣工人血汗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丛生。归根结底,恶性循环的始作俑者仍然是苹果这类国际企业。马军也认为,如果苹果只重视产品价格,每次把定价压得非常狠,就会诱导这些供应商去降低环境标准。

 标签: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