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是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9月20日下午,他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赶到江苏昆山市参加一场关于有机发光显示(OLED)技术和产业的研讨会。
他告诉《科学时报》记者,自己对新兴的OLED产业很感兴趣,因此,他希望能从这次研讨会上更多了解关于OLED的前沿信息,为进一步的投资打下基础。
近年来,OLED在平板显示产业逐渐崭露头角,市场前景广阔,已成为国内外平板显示领域的投资热点。为此,方正证券邀请维信诺公司开设了这次特殊的“课程”。和小田一样,还有20多位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基金经理也来到昆山参与了这次讨论会。
最关心:核心技术
昆山维信诺公司总裁助理高裕弟博士是这堂课的讲师之一。他1999年就开始从事OLED的技术研发工作,是维信诺技术团队核心骨干之一。
据高裕弟介绍,2010年全球OLED显示市场约10亿美元,预计OLED在显示领域的产值2018年将达230亿美元。“至少在2015年之前,OLED市场都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据了解,OLED技术和产业发展可分为无源驱动OLED(PMOLED)和有源驱动OLED(AMOLED)两个阶段。PMOLED成本较低,比较适合中小尺寸显示器件,而AMOLED因需要TFT背板技术,成本要高,但更适合大尺寸显示器件。
目前, PMOLED技术日渐成熟,各大公司已经在AMOLED上开始了新的竞争。诺基亚、LG、三星已推出多款AMOLED屏手机。而早在2007年,索尼公司就推出第一款AMOLED电视,上市4000台,每台售价约2万元人民币。
“AMOLED良品率问题能否解决?”一名基金经理直言不讳地在高裕弟演讲后问道。
低的良品率势必导致产品的高成本。高裕弟称,目前全球唯一实现AMOLED量产的韩国三星,其基于3.5代OLED生产线生产的4英寸左右面板良品率已经接近TFT-LCD同类产品的良率水平。
“维信诺现有技术距离大尺寸AMOLED大规模生产还有多久?”一位基金经理问道。
“维信诺计划未来几年投资多条4.5代以上的AMOLED生产线,其中第一条将在2013年投产。”高裕弟回答说。
最看好:应用领域
张德强是昆山维信诺公司负责市场营销的副总裁,也是我国OLED领域的资深专家。
他的演讲从一个未来小故事开始:一名自驾游爱好者周末开车前往郊外的旅行地,他打开一个控制按钮,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立即出现了透明的GPS立体地图,凭借它,他毫不费劲地到达了目的地。
“这就是OLED技术的未来应用之一。”张德强说。
目前,OLED屏已经应用于手机副屏、MP3、无线路由器及USB key等多种消费电子产品,这些产品让使用者在室内外和各个角度都能看清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并且耗费较少的电。这一特性使带有OLED屏的电子产品比目前广泛使用LCD液晶屏的产品更“好用”。
一名基金经理向《科学时报》记者表示,未来OLED屏幕的价值还是要在更多的下游应用上体现,包括现在已经大规模进入市场的OLED手机显示屏,以及追求画质的电脑、电视显示屏。
除了显示,照明则是OLED技术的另一项重要应用。在维信诺公司的展厅里,记者看到一个如化妆镜大小的OLED灯。据北京维信诺公司总经理严若媛介绍:“这是一个用OLED屏制作的书签灯,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OLED照明产品之一,由于目前还在市场推广初期,市场售价为500元人民币。”
据记者了解,在照明方面,维信诺还推出了近距离照明、家庭照明等灯具,但目前价格相对昂贵。严若媛表示,“如果实现大规模生产,产品价格将大幅下降。”
据悉,维信诺将在2013年建成第一条OLED照明量产线,该量产线建成后,维信诺将成为国际上率先实现OLED照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
最担忧:替代液晶
其实,前来听课的基金经理们大都对平板显示产业非常熟悉,他们除了对OLED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外,也萌发出对目前已经成熟使用的液晶技术的担忧。
“您认为,液晶会不会就此被OLED淘汰?”无论在正式的“课堂”上还是在茶歇和晚宴时,这个问题被一遍又一遍地向维信诺公司专业人员提出。
据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预测,2015 年全球平板显示产业产值将达到1480 亿美元,其中TFT-LCD液晶面板产值将达1337 亿美元,占整个产业的91%。那么,OLED的出现,未来是否会改变这一格局?LCD是否会在短时间内被淘汰?
张德强说:“尽管OLED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我们并不认为短时间内它就能取代LCD。”他认为,LCD和OLED未来十年都将以“共存”的状态发展下去,正如当初CRT与LCD共存一样。但随着OLED成本的进一步降低,OLED所占市场的比例会增大。
同时,他认为,对于我国平板显示行业,OLED的出现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TFT-LCD产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一旦技术的产业化可行性得以证明,越早介入产业,越容易形成技术路线、标准锁定,并拥有排他性的知识产权,从而占领价值链的高端位置。”张德强强调。
但是,由于AMOLED产业投资需求较大,一条4.5代生产线的投资数十亿、5.5代生产线的投资上百亿,一般的风险投资并不适合作为AMOLED产业的主投方。
对此,严若媛认为:“具有上下游产业链背景的大型企业或具有长期投资计划的私募基金可能更为适合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