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布智能化战略三个月后,海信履约交出了转型后的第一份答卷——推出个人智能电视I’TV。
显然,海信并不满足已经保持了8年的国内彩电“第一”位置。
这款被海信定义为“全球第一台个人智能电视”,在海信内部还有个奇怪的别名,“骡子”。
说它是电视吧,它能做电视不能做的;它长得很像平板电脑,有平板电脑所有的功能,但它本质上又还是电视。它就是这么一个“杂交”的玩意,PAD+平板电脑。而且,可以想象,之后的二代、三代的“骡子们”还将集成更多消费电子类产品的功能,甚至是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到的功能,将这个“加法”越做越大。
在海信人的预想里,这或许就是电视机产业今后可能或者可以走的路。周厚健说,这项创新未必涉及特别复杂的技术提升,而是通过集成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满意地体验。他认为,即便是这样的微创新,也能带来产业大革命。
这个商业逻辑就好比苹果的iPhone。在乔布斯决定推出iPhone之前,手机市场已经是红海一片,但他的逻辑是,每个人都在抱怨自己的手机,就说明还没有诞生一部好手机,这就是机会。于是,我们看到了乔布斯重新定义的“智能手机”,看到了手机的未来。
同样,电视机也正在被重新定义。当多数人都认为看电视机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老,电视将“死”时,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种电视机让人们再度喜欢它?其实,我们不是不看“电视”了,而是把原来看电视“大屏幕”的时间、甚至更多的碎片化时间,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小屏”上。
可以想象,未来的电视不再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不再只局限于客厅观看,不再只是被动地看。打破现有的藩篱,随时、随地、随心,充分地享受你所想要的视觉内容。或许有一天,不仅是手机,餐厅的桌面,厨房里的冰箱,房间一角的空调,这些都可能成为我们观看的“窗口”,都可以成为“电视”。
海信的周厚健把这样的时代称之为“泛电视化”。事实上,当苹果、GOOGLE、微软等IT、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产品时,传统电视机产业的围墙已经被推倒。
IT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基因,正一点点侵入电视机这个制造业的肌体,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发光、发热、变色甚至破坏性变化都将显露无疑。电视机产业在过去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身体力行的技术主导产品的开发模式,正在渐行渐远,“用户需求”抑或“用户体验”将成为电视产品创新的原动力和主推力。
围墙被推倒时,到底是家电IT化,还是IT家电化,区别已经不再重要,让用户成为产品的“首席创新官”是唯一的出路。就像海信个人智能电视“I’TV”的名字一样。在海信员工内部进行“海选”时,和“I’TV”这个名字PK的还有“TV me”等其他7个候选项。最终,“I’TV”以高出第二名“TV me”10%以上的得票率胜出。是大写的“I”,而不是小写的me。这就是区别,这就是被重新定义的电视。我的电视,我做主。电视机产业要真正回到“以人为本”。
这或许是传统电视机产业甚至是传统制造业最大的思维障碍。但是越过障碍,可能就是海阔天空。海信内部曾这样反思电视机产业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把电视机交付给消费者,整个交易流程就结束了。但现在服务才刚刚开始,用户才和海信认识,而且之后的服务甚至是永续的。电视机产业正从过去围绕产品的产业转向围绕服务的产业。
在智能化时代,对电视机制造企业来说,最值钱的不是固定资产,不是品牌,而是你有多少年轻的客户群。不可否认,互联网行业的思维模式是包括海信在内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最缺失的,用户体验、用户黏性、人机互动、虚拟社区等等这些互联网行业司空见惯的专业术语,都将成为后电视时代,海信们必须面对和琢磨的重点。
这个时代真的很奇妙。一度被沉淀在社会某个角落的小软件产品,能像“愤怒的小鸟”那样一飞冲天;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不一定都是在实验室里、由一只庞大的专业工程师团队开发的,它很可能是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手机发烧友来颠覆和完美。
创新是企业家(entrepreneur)的使命,变革已经开始,拥抱它最美妙的做法就是:忘掉过去,推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