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技术渐成熟 亮度不均等缺点解决
OLED面板虽然优点众多,但不可否认OLED目前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缺点。首先就是成本问题,这也是导致OLED到目前为止也只是在手机和数字媒体播放器等小型电子设备市场有所建树,而在电视等大屏幕市场还无法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不过,随着市场的逐渐扩大,目前已经有三星、友达、索尼、LG、松下众多巨头以及上游材料生产厂商投入OLED技术的研发和生产,OLED面板良品率不断提升,生产成本也逐步降低,OLED面板在未来三到五年就会放量增长,并逐步取代目前的PDP和LCD面板。
据了解,三星旗下的3.5代OLED生产线生产的14英寸面板良品率已经达到90%以上,三星SMD旗下最新的5.5代AMOLED生产线已经开始量产,其采用的玻璃基板面积较前时代大三倍。市场研究公司IHS iSuppli指出,目前AMOLED面板的成本较低温多晶硅(LTPS)液晶面板高出30-60%,未来三星拥有的业界首座5.5代生产线将可把两者间的成本差距拉近。
大尺寸OLED方面,日本东京大学须贺唯知教授已和日本企业携手研发出可使用于生产有机EL(OLED)面板的新技术,并计划于3年内实用化,透过该新技术将可容易生产出可使用于电视的大尺寸OLED面板。该技术是在玻璃板等陶瓷表面上使用氩离子(argon ion)等粒子使其平坦不变形,进而在室温下使玻璃板可毫无缝隙的进行密闭处理。
除成本问题外,亮度不均也是OLED面板的尚存缺点,导致OLED面板亮度不均的原因是TFT的栅极电极与源漏电极之间存在产生的寄生电容。由于寄生电容的大小会随着在屏幕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从而产生了亮度不均问题。这种现象在低灰阶时尤为明显,如果能够充分缩小TFT的寄生电容,就可解决亮度不均问题。
在日前举行的显示器学会(SID2011)上,索尼展示了最新结构的新型OLED面板,成功解决了亮度不均问题。索尼把以前的底栅构造改为了自对准型顶栅构造,自对准型顶栅构造中由于栅极电极与源漏电极的距离变成,所以可充分缩小寄生电容,解决亮度不均。